中药膏摩治疗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7
/ 2

中药膏摩治疗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陈静,黄海凤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膏摩治疗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药膏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膏摩治疗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具有显著疗效,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活血通络、消瘀散结,有效缓解患者下肢麻凉等临床症状。

关键词:中药膏摩;消渴痹症;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前言:

糖尿病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程时间长、容易累及各种组织的特点,并且会给各组织造成功能障碍与慢性损伤。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疼痛、以及感觉异常,患者下肢出现该症状的几率显著高于上肢[1]。患者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时,往往会感觉异常伴有麻木、虫爬、发热以及触电等感觉,主要从远端脚趾上行直至膝上。如果患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待感觉障碍病情加重很容易诱发患者出现下肢关节病以及溃疡,病情严重者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2]。目前,临床医学应对该病症的主要以控制饮食、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并且联合使用降糖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随着中医医学的不断发展,通过中医手段来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治疗,在缓解患者肢体麻、凉、痛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中药膏摩治疗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54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53至70岁,平均年龄(62.07±3.16)岁。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57至76岁,平均年龄(65.24±3.59)岁。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纳入标准:中医属于消渴痹症,辩证为脉络淤阻、气阴两虚证。排除标准:严重下肢皮损、感染者;过敏体质患者(既往有中药过敏史者);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存在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输注营养神经药物,并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合理使用降糖药。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与常规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膏摩疗法进行护理干预,药方根据患者辩证由多味方药组成,我院制剂室将药物进行加工处理,添加石蜡油等介质,制成膏剂。

具体内容包括:(1)中药膏摩穴位选择: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患者,主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以下麻木、疼痛、发凉,从而在进行中药膏摩治疗时,局部穴位可以选择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和照海穴,护理人员利用手指同身寸的方法从而来明确具体的穴位位置。(2)具体膏摩方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充分将患者膝关节以下暴露出来,并且注意保暖措施。膏剂温度适宜(38℃-42℃),先取少量膏剂涂于所选穴位,采取点、按、揉的手法进行按摩开穴,直至患者感觉到有酸胀感最佳,时间为5-10分钟,然后将剩余膏剂敷于操作部位,外面包裹保鲜膜保温、保湿,再用和合治疗仪照射20分钟以促药力下透。(三)注意事项:操作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按揉的手法、力度以及膏摩的温度,结束以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温度、颜色以及主观感受,并注意肢体保暖。

1.3护理效果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22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之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方法。

1.3.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1.3.2计算方法:

根据消渴痹症临床症状积分表,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 疗前积分]×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n)%

观察组

54

32(59.26)

19(35.19)

3(5.56)

51(94.44)

对照组

54

27(50.0)

15(27.78)

12(22.22)

42(77.78)

X2

6.598

8.413

6.578

8.994

P值

0.020

0.013

0.035

0.018

3讨论

基于中医理论中消渴痹症的发展动态是根据气虚或阴虚、逐渐发展至气阴两虚、最后再发展至阴阳两虚的规律,可以看出血瘀始贯穿于该病症,也正是由于阴阳两虚致使患者血瘀脉络,最终诱发患者出现疼痛、麻木以及肢体痿废的临床症状[3]

膏摩属于中医的一种外治法,是按摩与药物配合运用的一种形式,既有中药外涂后的药物作用,又有按摩疗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再辅以和合治疗仪照射加热20分钟,促进药物下透,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益气活血、疏经通络的治疗效用。本研究显示,本研究中,不同护理方法实施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好,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脉络淤阻、气阴两虚型消渴痹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膏摩疗法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麻冷痛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圣钰,杨华,邹冉,娄力韦,潘桂花.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2021,42(09):751-756.

[2]匡洪英,朴春丽,王艳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2):28-29.

[3]高娜,李红彧. 舒痉通痹法治疗消渴痹症的观察与护理[J]. 天津护理,2018,26(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