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探头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4

探讨不同探头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的效果研究

程松涛

机构:(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民医院 05369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探头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评估对象选择于2023年3月~202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0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患者,均予以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肾脏、胰腺等部位)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评价并比较超声腹部凸阵探头扫描、超声微凸探头扫描、超声相控阵探头扫描对腹部疾病的检出情况。我们对使用能量血流模式PDI及微细血流成像mFlow进行超声检查的为观察组,对于使用普通的超声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模式检查为对照组,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中准确率、图像的优良率、一致率,机器使用安全性、稳定性,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图像一致率均大于95%,优良率均大于95%,两者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腹部超声检查能量多普勒及微细血流成像技术检查后两组的超声表现诊断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超声腹部凸阵探头扫描、超声微凸探头扫描、超声相控阵探头扫描的能量多普勒及微细血流成像超声检查有着较高检测率。结论:腹部超声应用于肝脏、胆囊、肾脏、胰腺等部位诊断,操作简单、准确率高,能够反映出腹部疾病变化,应用多种检查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腹部超声,能量血流模式,微细血流成像,超声诊断

腹部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经常用于检测肝脏、胆囊、肾脏、胰腺等腹腔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情况[1]。然而,传统的超声检查在探测微小血管和血流速度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局限,能量血量模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和微细血流成像(mFlow)技术被开发出来应用于腹部超声检查中。这些技术可以对微小血管和血流进行高清晰度成像,提高了超声检查在诊断肝血流动力学、肝肿瘤、肾脏和胰腺血管等方面的准确性[2-4]。PDI和mFlow技术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细致的诊断结果,有望逐步成为超声诊断的重要发展方向。临床为明确腹部超声检查方法的疾病诊断效果、疾病诊断效率的影响,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不同探头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在我院住院期间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工作对象,时间为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采用不同的探头结合PDI及mFlow模式进行超声检查,作为观察组;对同一患者再使用普通的超声检查方式进行检查,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如下。性别:男性患者有110例(占55.00%),女性患者有90例(占45.00%);年龄:年龄最小17岁,年龄最大79岁,平均年龄为(47.50±13.50)岁;疾病类型:脂肪肝有56例,胆囊炎有16例,胆石症有39例,急性阑尾炎有27例,肠梗阻有5例,肾结石有55例,胰腺假性囊肿有2例。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存在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等;术后性病理检查。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齐全;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合并严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的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实施不同的探头结合PDI及mFlow模式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仪器选择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规格型号:eHertz 5),生产商为逸超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注册证号:  鄂械注准20232064235,设置凸阵探头C5-1Xp为1~5MHz,设置微凸探头MC10-3Ep为3-10MHz,设置相控阵探头P5-1Ep为1~5MHz。

对腹部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病变的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等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分别应用PDI、mFlow及普通的超声检查进行诊断。所有患者由同一名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诊断医师以单盲法行超声检查和数据测量。

表 1   观察组应用的探头、模式、扫描频率

探头

模式

扫描频率

部位

凸阵C5-1Xp

能量血流模式(PDI)

1MHz~5MHz

腹部脏器

微细血流成像mFlow

腹部脏器

微凸阵MC10-3Ep

能量血流模式(PDI)

3MHz~10MHz

腹部器官

相控阵P5-1Ep

能量血流模式(PDI)

1MHz~5MHz

腹部器官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二维超声图像评价

表 2 各部位二维超声图像具体评估标准

检查部位

图像评价

肝脏

形态轮廓

优:边界清晰、易辨认

良:边界较清晰、可辨认

差:边界不清晰、不可辨认

细腻程度

优:细腻

良:较细腻

差:粗糙

管道结构

优:清晰显示四级分支

良:清晰显示三级分支

差:管道结构模糊

胆囊

胆囊壁

优:内膜清晰、易辨认

良:内膜较清晰、可辨认

差:内膜不清晰、不可辨认

胆囊腔

优:图像清晰

良:图像较清晰

差:图像不清晰

胆管

优:肝外胆管腔内图像清晰

良:肝外胆管腔内图像较清晰

差:肝外胆管腔内图像不能显示

肾脏

形态轮廓

优:被膜、脂肪囊及筋膜边界清晰、易辨认

良:被膜、脂肪囊及筋膜边界较清晰、可辨认

差:被膜、脂肪囊及筋膜边界不清晰、不可辨认

皮质、髓质显示

优:皮质、髓质显示清晰

良:髓质显示模糊

差:皮质、髓质分辨不清

胰腺

形态轮廓

优:边界清晰、易辨认

良:边界较清晰、可辨认

差:边界不清晰、不可辨认

细腻程度

优:细腻

良:较细腻

差:粗糙

主胰管

优:清晰显示

良:可显示

差:不清晰

1.3.2脉冲多普勒PW超声图像评价

检查部位

图像评价

肝脏(腹主动脉)

边界

优:边界清晰、易辨认

良:边界较清晰、可辨认

差:边界不清晰、不可辨认

清晰度

优:清晰、易辨认

良:较清晰、可辨认

差:不清晰、不可辨认

形态

优:搏动性波型清晰、易辨认

良:搏动性波型较清晰、可辨认

差:搏动性波型不清晰、不可辨认

肾脏(肾段动脉)

边缘

优:边界清晰、易辨认

良:边界较清晰、可辨认

差:边界不清晰、不可辨认

清晰度

优:清晰、易辨认

良:较清晰、可辨认

差:不清晰、不可辨认

形态

优:搏动性波型清晰、易辨认

良:搏动性波型较清晰、可辨认

差:搏动性波型不清晰、不可辨认

表 3 各部位脉冲多普勒PW超声图像具体评估标准

1.3.1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评价

表 4 各部位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具体评估标准

检查部位

图像评价

肝脏(门静脉)

血管充盈度

优:完全充盈

良:部分充盈

差:不充盈

亮度

优:明亮

良:暗淡

差:无显示

色彩分布

优:均匀

良:比较均匀

差:不均匀

血流实时性

优:同步

良:延迟

差:不同步

肾脏

血管充盈度

优:小叶间动脉可显示

良:叶间动脉可显示

差:段动脉可显示

色彩分布

优:均匀

良:比较均匀

差:不均匀

血流实时性

优:同步

良:延迟

差:不同步

1.3.2微细血流成像超声图像评价

血管充盈度评价标准;优:完全充盈;良:部分充盈;差:不充盈。亮度评价标准;优:明亮;良:暗淡;差:无显示。色彩分布评价标准;优:均匀;良:比较均匀;差:不均匀。血流实时性评价标准;优:同步;良:延迟;差:不同步。

1.3.3仪器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标准。

整机系统漏电现象、检查过程中探头灼伤患者、检查过程中部件松动脱落致工作异常、断电停机后,重新开机时系统不能恢复正常、其他(详细描述)。仪器使用的稳定性评估标准;无法启动机器、检查过程中自动关机、检查过程中由于机器的原因出现异常中断、扫描后没有图像且系统无法自行恢复、多模式下,部分图像缺失、其他(详细描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诊断腹部器官图像评估

对超声诊断的对照组和观察者图像一致率、优良率,进行实证性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果如下表。

表 5 不同探头采用多种检查模式超声诊断肝脏的图像分析

组别

探头

扫描频率

检查模式

评价项目

肝脏

观察组

C5-1Xp

1MHz~5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微细血流成像

(mFlow)

血管充盈度

97(97%)

2(2%)

1(1%)

彩色亮度

98(98%)

2(2%)

0(0%)

色彩分布

97(97%)

2(2%)

1(1%)

血流实时性

97(97%)

3(3%)

0(0%)

MC10-3Ep

3MHz~10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4(4%)

0(0%)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P5-1Ep

1MHz~5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7(97%)

3(3%)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对照组

普通探头

1MHz~5MHz

普通超声检查

血管充盈度

95(95%)

3(3%)

2(2%)

彩色亮度

93(93%)

3(3%)

4(4%)

色彩分布

94(94%)

3(3%)

3(3%)

血流实时性

92(92%)

5(5%)

3(3%)

图像一致率

96.89%

T值

3.950

P值

<0.05

表 6 不同探头采用多种检查模式超声诊断胆囊的图像分析

组别

探头

扫描频率

检查模式

评价项目

胆囊

观察组

C5-1Xp

1MHz~5MHz

B模式

胆囊壁

95(95%)

4(4%)

1(1%)

胆囊腔

96(96%)

3(3%)

1(1%)

胆管

96(96%)

4(4%)

0(0%)

微细血流成像

(mFlow)

血管充盈度

97(97%)

2(2%)

1(1%)

彩色亮度

98(98%)

2(2%)

0(0%)

色彩分布

97(97%)

2(2%)

1(1%)

血流实时性

94(94%)

4(4%)

2(2%)

MC10-3Ep

3MHz~10MHz

B模式

胆囊壁

95(95%)

4(4%)

1(1%)

胆囊腔

96(96%)

3(3%)

1(1%)

胆管

96(96%)

4(4%)

0(0%)

P5-1Ep

1MHz~5MHz

B模式

胆囊壁

95(95%)

4(4%)

1(1%)

胆囊腔

96(96%)

3(3%)

1(1%)

胆管

96(96%)

4(4%)

0(0%)

对照组

普通探头

1MHz~5MHz

普通超声检查

胆囊壁

95(95%)

4(4%)

1(1%)

胆囊腔

96(96%)

3(3%)

1(1%)

胆管

96(96%)

4(4%)

0(0%)

血管充盈度

93(93%)

5(5%)

0(0%)

彩色亮度

95(95%)

3(3%)

2(2%)

色彩分布

94(94%)

4(4%)

2(2%)

血流实时性

92(92%)

5(5%)

3(3%)

图像一致率

95.46%

T值

2.456

P值

<0.05

表 7 不同探头采用多种检查模式超声诊断肾脏的图像分析

组别

探头

扫描频率

检查模式

评价项目

肾脏

观察组

C5-1Xp

1MHz~5MHz

B模式

形态轮廓

95(95%)

4(4%)

1(1%)

皮质、髓质显示

96(96%)

3(3%)

1(1%)

脉冲多普勒PW

边缘

95(95%)

4(4%)

1(1%)

清晰度

96(96%)

3(3%)

1(1%)

形态

96(96%)

4(4%)

0(0%)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微细血流成像

(mFlow)

血管充盈度

97(97%)

2(2%)

1(1%)

彩色亮度

98(98%)

2(2%)

0(0%)

色彩分布

97(97%)

2(2%)

1(1%)

血流实时性

94(94%)

4(4%)

2(2%)

MC10-3Ep

3MHz~10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P5-1Ep

1MHz~5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对照组

普通探头

1MHz~5MHz

普通超声检查

血管充盈度

93(93%)

5(5%)

0(0%)

彩色亮度

95(95%)

3(3%)

2(2%)

色彩分布

94(94%)

4(4%)

2(2%)

血流实时性

92(92%)

5(5%)

3(3%)

图像一致率

96.12%

T值

1.87

P值

<0.05

表 8 不同探头采用多种检查模式超声诊断胰腺的图像分析

组别

探头

扫描频率

检查模式

评价项目

胰腺

观察组

C5-1Xp

1MHz~5MHz

B模式

形态轮廓

95(95%)

4(4%)

1(1%)

细腻程度

96(96%)

3(3%)

1(1%)

主胰管

96(96%)

4(4%)

0(0%)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微细血流成像

(mFlow)

血管充盈度

97(97%)

2(2%)

1(1%)

彩色亮度

98(98%)

2(2%)

0(0%)

色彩分布

97(97%)

2(2%)

1(1%)

血流实时性

94(94%)

4(4%)

2(2%)

MC10-3Ep

3MHz~10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P5-1Ep

1MHz~5MHz

能量血流模式

(PDI)

血管充盈度

95(95%)

4(4%)

1(1%)

彩色亮度

96(96%)

3(3%)

1(1%)

色彩分布

96(96%)

4(4%)

0(0%)

血流实时性

96(96%)

2(2%)

2(2%)

对照组

普通探头

1MHz~5MHz

普通超声检查

血管充盈度

93(93%)

5(5%)

0(0%)

彩色亮度

95(95%)

3(3%)

2(2%)

色彩分布

94(94%)

4(4%)

2(2%)

血流实时性

92(92%)

5(5%)

3(3%)

图像一致率

95.26%

T值

2.950

P值

<0.05

2.2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表 9 仪器使用的安全性评估

评估标准

全部观察组

全部对照组

整机系统漏电现象

□有  无

□有  无

检查过程中探头灼伤患者

□有  无

□有  无

检查过程中部件松动脱落致工作异常

□有  无

□有  无

断电停机后,重新开机时系统不能恢复正常

□有  无

□有  无

其他(详细描述)

表 10 仪器使用的稳定性评估

评估标准

全部观察组

全部对照组

无法启动机器

□有  无

□有  无

检查过程中自动关机

□有  无

□有  无

检查过程中由于机器的原因出现异常中断

□有  无

□有  无

扫描后没有图像且系统无法自行恢复

□有  无

□有  无

多模式下,部分图像缺失

□有  无

□有  无

其他(详细描述)

2.3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本次研究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3讨论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除了常规的超声成像模式外,应用能量多普勒及微细血流成像技术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能量多普勒技术不受血流方向限制,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能够提供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信息等多方面的数据。同时,其检测速度快、精度高、无创、无辐射等特点,使得其优势明显。另外,微细血流成像技术基于三维壁滤波技术原理,在二维滤波基础上增加了空间频率轴 (Spatial Frenqueney),实现了三维立体模式下的回波信号分析,因而能够完整分割血流和组织运动的信号,将极低速微细血流信号提取出来,成像时既不损失血流检测敏感度,也不损失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且能够测定血流速度和方向,更加清晰地识别微血管的动态和形态,成为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5]。对于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应用能量多普勒及微细血流成像技术,通过检测血管病变的血流变化,可以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相关疾病,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图像的优良率、一致率,评估机器使用安全性、稳定性,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图像一致率均大于95%,优良率均大于95%,两者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能量多普勒及微细血流成像技术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成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万增林.腹部超声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02):91-93.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23.02.025.

[2]林华.腹部超声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胆囊形态结构及功能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22,35(20):93-95.

[3]王媛媛,南曌星,曾辉,朱新娟.腹部超声用于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价值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02):295-296.

[4]冯长灵.腹部超声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12):83-85.

[5]张斯棋,卢漫.超微血流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展望[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01):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