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郭雨珊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0例,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患者普遍患有>1种的基础性疾病,非老年组患者基础性病变则较少(P<0.05);采用肺炎预后评分系统(PORT)对患者进行分析,患者主要以Ⅱ级以上且1年内因CAP住院者为主,占比>50%。结论:慢性基础病是CAP的危险因素,而1年内因CAP住院对于CAP的发病率及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多数患者的CAP感染病因不清晰,说明初始经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前言: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相关研究指出,该疾病的发病率每年1.2%左右,病死率则达到12%以上。本文以我院4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病的病原学特点、临终分型以及预后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GAP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9~98岁,平均(65.4±12)岁。其中老年组患者32例(80.0%),非老年组患者8例(20.0%)。患者中1年内因CAP住院者8例(12.3%),17例(43.07%)患者的具体致病原因不详。

1.2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病情况、临床症状、1年内因CAP住院病史和实验室资料,分析病原菌的临床特点。

2结果

老年组患者基本大多数都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冠心病为主;非老年组患者基础性病变则较少,以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哮喘和恶性肿瘤为主。而老年组患者中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病原学特点比较:本次40例CAP患者中,进行痰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患者2例,非典型病源患者2例,流感嗜血杆菌患者3例,其余患者未检测出病源,可能与检测技术及检测手段有关。CAP患者的分层和转归:患者中Ⅰ级4例(10.7%),Ⅱ级患者16例(38.5%),Ⅲ级患者6例(13.8%),Ⅳ级患者4例(10.7%),Ⅴ级患者10例(2.63%)。患者主要以Ⅱ级以上为主,老年CAP患者的基础病较多,以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OPD及冠心病为主。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新肺炎的分析尚缺乏影响预后具体因素的探讨,导致该疾病的预后危险因素尚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不少医学界学者均开展了对该疾病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本研究也通过多种因素的分析,对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結果显示,性别对于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危险影响相对较小,而年龄、氧合指数等诸多单因素影响的病死率差异较大,说明上述相关指标均是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根据对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急性肾衰竭、休克、合并慢、阻塞性肺疾病对于该疾病具有独立的预后危险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4结果

4.1CAP老年患者合理用药选择

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常见、典型的病原菌。不过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菌感染所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近年来国内关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随机对照研究很多,一般结果均显示2种药物对CAP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均在85%以上,并且差异并不显著。但对于老年患者,危重CAP患者比重较高,入住ICU比重高,并且治疗紧急,也往往来不及做药敏试验,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差别就有所凸显。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随着影像技术、辅助检查的发展,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已经有了革命性的进展,虽然疾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疾病早期并无前驱症状,且由于患者在入院前抗生素治疗使用情况不详或是由于所用检测手段不完备所致,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无病原学依据的患者占30%~50%,使其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成为关注的热点。对于该疾病,学者研究指出,预防大于治疗,但往往由于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模糊认识,对早期病情未能加以重视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存在不良反应,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观察组仅有3%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的1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CAP,但是大部分细菌已对其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近几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CAP的治疗,不过部分患者对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莫西沙星为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比较,该药的结构明显不同,与左氧氟沙星比较,莫西沙星在C-8多1个甲氧基团。当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Ⅳ时,对革兰阳性菌进行抑制。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药效持久、穿透力较强的特点,给药后可以快速遍布于机体组织中,能够在患者的支气管黏膜、肺泡巨噬细胞以及分泌物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可明显增强治疗肺部感染的抗菌效果。其抗菌谱更加广泛,且抗菌能力明显提高,对于多种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均有明显治疗效果;该药还可杀灭对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病原菌,且抗菌效果极佳,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较小。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莫西沙星能够在2 h内消灭99.99%对青霉素具有耐药性的肺炎链球菌,其与前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克拉霉素等比较,起效更快。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过敏。本研究中可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皮疹、失眠、消化系统反应等,关注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处理;根据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结合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等,给予个体化用药方案。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遵循能口服治疗则不注射或滴注给药,对重症患者胃肠外给药,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改用口服给药。这也是国际推行的序贯治疗方法,该法在保证抗菌药物持续给药的同时,可以缩短静脉滴注时间,降低静脉用药风险,避免耐药菌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4.2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肺炎对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肺炎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和严峻挑战,。CAP发病人群以高龄患者为主,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由于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更缺乏特征性,与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通常还伴有其他合并症,因此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当发生肺炎时,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若感染CAP,其病情会较为严重,感染病原菌可能包含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等,给治疗和控制病情带来极大的困难。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AP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花费大的特点,需要重点防治。CAP的病原体较为复杂,一般以肺炎链球菌为主,但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的比重明显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老年CAP缺乏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及铁锈色痰较少见,非呼吸道症状表现突出,可仅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食欲低下等;可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等;可出现表情淡漠、嗜睡、兴奋和意识障碍等。其缺乏肺炎的典型体征,肺实变的体征罕见,如支气管呼吸音增强等;易表现为呼吸浅促和心动过速;听诊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啰音,不易与慢性支气管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相鉴别。

参考文献:

[1]周琳,袁成,沈奕.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5,3(7):877-881.

[2]徐昕.抗生素联合治疗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2(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