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有哪些以及如何避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1

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有哪些以及如何避免

李琳

天全县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基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原有医疗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急诊院前救治主要指,伤病员在正式进入医院前开展的医疗救助活动,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急诊院前急救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因此对医护人员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妥善应对这些护理风险,为伤病员创造治疗的时机与平台,以保证伤病员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后期病情的康复与治疗奠定基础保障。

6-161011094U92Q

1、急诊院前急救护理风险

缺乏急救意识和法律意识:一般来说,急诊忽视缺少法律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缺乏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未能及时出诊,并且在急救过程中缺少责任心,抢救操作缺少规范性,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另一方面,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病理书写不规范,无法准确记录疾病变化时间,对后期入院治疗无法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急救存在紧迫性:由于急诊具有紧迫性特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医护人员缺乏主动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忽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存在沟通不到位的情况。

存在恐慌现象:当医护人员在面对紧急事件时,或者面临患者的病症较重时,容易出现恐慌的情况,缺乏冷静思考,进而出现差错,由于自己的失误错失了最佳抢救时间,让患者和家属深受影响。

忽略转运中的风险:伤病员在转移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无法观察其生命体征与生理变化,或者由于医护人员未能向家属表述清楚,从而导致转运中突发风险。另外,在转运前未能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导致患者在运输中出现病情恶劣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2、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的解决措施

加强业务质量建设:急救护理环节对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能够在瞬间决定病人的生死存亡。院前急救工作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实际情况,并采取对应处理方式。因此,院前急救忽视的选择更为重要,要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且身体健康的护士,定期需加强对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只有通过考核之后的护士才能上车出诊。

加强医患有效沟通:院前急诊护士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原则,秉承良好的态度,讲究语言的表达,进而实现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护士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要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进行换位思考,帮助患者走出心理急躁与恐惧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一系列安抚与指导工作。

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医务人员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法律观念学习中,以保证法治法律深入人心。法律具有一定的制约效果,在院前急诊救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会时刻提醒义务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医疗救治操作流程。因此,义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同时,增强法律观念,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院前急诊急救。

加强患者转运护理:由于患者发病原因与病症不同,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转运方式,例如,针对呼吸困难或者氧浓度较低的患者,在运输车辆运转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并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持续性吸氧处理,并采取血压和心电图监测。同时,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患者脉搏和血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并做出及时且恰当的处理措施。              准备两套救治用品:当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内心会十分紧张,有时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因此,需要准备两套急救用品,当抢救时间十分紧迫,来不及检查所带用品时,要启用备用用品方案,另外,医务人员要定期检查备用用品是否充足,需要做到及时补充。

总之,急诊院前急救十分重要,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全面认识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给予恰当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正确且高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