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教育”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苏式教育”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浅谈

詹立琦

昆山市大市中心幼儿园    

[摘要]苏式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课堂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幼儿的快乐成长,幼教工作者们也越来越加以关注。幼儿只有在快乐中才能健康成长,获得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快乐学习也可以增加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本文针对苏式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

一、苏式教育的核心思想[1]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学思想的完整表述,其核心思想在于:教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心理学对于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分为五级:愿学、乐学、好学、勤学以及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高级阶段,不但需要学习者具备学习能力,而且需要心理基础做保障,也就是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

二、苏式教育的基本观点

1.师生观:师生是朋友。

在信息化的今天,知识已成为人人能够共享的产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缺乏者,而且更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信赖、共赢的关系。

2.教材观:教材只是例子。

师生与教材之间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三角,教材通常指教学的讲义、读物等文字型资料,通常是为了给师生建立一个教学平台。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只是例子。包含三层意思:掌握教材本身不是教学的目的,教材只是工具;教材往往举一些典型性的例子;教材采用例子来开发学生智力,但它并不限于这些例子。

3.教学观:引导学生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帮着学生学。古话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学”,需要坚持三个原则:(1)真实性原则。课堂生活是师生所共有的一种独特的生活类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是真实的存在,具有实在的果效。(2)交互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由此使课堂具有无限的开放性。(3)生成性原则。教师往往在课前会有对于教学活动的预设,它们需要在师生的互动中现实地生成。

4.评价观:促使学生变化。

(1)课堂需“保值”,就是要达到教学设定的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偏离了学科的标准,就无法对教学效果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课堂需“增值”,就是超越了预设目标。当教学中出现了超越预设的“意外”时,就会成为课堂上无法预估的精彩片段,这样就会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增值越多,课堂带给学生的发展就越充分。

三、何谓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更生动、丰富和有趣。一些儿童教育家早就发现:在每个幼儿的心里都埋藏着一个游戏的种子。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游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他们童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游戏化意味着它不是小学化和成人化的。

四、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幼儿园的课程面临诸多危机。幼儿园普遍存在上课是上课,实践是实践,课程与游戏的截然分离,这就使幼儿园的课程出现了失调的整体性危机。

1.教育者游戏理念缺失:虽然部分幼教工作者懂得一些幼儿教育教学理论,认可一些从幼儿角度出发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儿童教学中,仍然是教师占据了课程的主体地位。

2.知识性理念占据主体:当前知识性的倾向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以为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早早为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幼儿园原本要以游戏为主,游戏应该为其基本活动。而一些幼儿园往往为了讨家长欢心,放了许多识字卡、写字的练习工具,从拼音到数学,几乎完全忽视幼儿的心灵深处的渴望----游戏。

五、幼儿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1.它有助于增进幼儿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幼儿虽小,但是他们所学的课程内容并不少,而是非常丰富多彩。由于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定性较差,而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实施,则效果会截然相反。课程游戏化以幼儿个性特点为出发点,又归于幼儿自身,可以充分发展幼儿潜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习得、品德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做到寓教于乐,提高他们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它有助于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在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与其他儿童一起协作,可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在于提升幼儿的综合性素养,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六、苏式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具体实践策略

1.主题性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随着幼儿园教改的深入推进,教学方法也随之不断革新,主题性教学活动和游戏的目的性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内容上相对比较简单,不足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基于此,教师需要将游戏与主题教学相结合,从幼儿的心理与兴趣及个性特点等出发,使这种结合能够达到效果最大化。

2.游戏的主题与效果相结合

幼儿教育需要将多种方式进行结合。老师可以把游戏的主题与效果进行整合,通过游戏效果对游戏主题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幼儿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主题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问题供幼儿进行探索,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其中实施积极的奖励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游戏的产生方法与创新意识相结合

幼儿活动的展开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符合幼儿的心理接受水平以及他们的智力水平,进行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一举多得。

4.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

由于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注意让学生劳逸结合,因此,幼儿园的教学也需要与游戏进行结合,使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教师可以将所要进行的德育教育、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性的扮演中,使幼儿学会一些要遵守的行为规则,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又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知识水平。

结束语

近年来,苏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将“苏式教学”作为促进苏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幼儿课程的游戏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广大幼儿教师长期实践与积累,课程的游戏化还有不少耽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幼儿教师务必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认识他们内心所思所想,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创新出更多样的富有新意的幼儿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不仅收获知识,还收获一个无法复制的快乐童年。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基于“不教之教”的课堂创造[J].江苏教育,2017(66):35-38.

[2]邢恩慧.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49-250.

[3]张亚娟. 基于幼儿课程游戏化的探析与实践[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31-13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