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普系列——浅谈酒量与麻醉

/ 2

麻醉科普系列——浅谈酒量与麻醉

彭丽 ,汤晓骁,韦小颖

南宁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广西南宁  530001

现今社会,医疗科技在不断进步。随着外科手术的日益复杂化,无痛的操作与检查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手术操作都离不开麻醉的支持。而患者对于麻醉的疑问也日渐增多。最近,老李遇见一件心烦的事儿——自己的慢性胆囊炎又发作了,疼得不行。外科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老李之所以一直没敢手术是因为听人说酒量大的人不容易被麻醉,自己平常就爱喝酒,而且酒量还不错,要真是不好麻醉那不意味着开刀得疼死啊?

那么,酒量越大就越不好麻醉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酒量越大越难麻醉。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一、酒精的吸收

酒精入口后在胃部吸收10%~20%,顺着消化道行至小肠,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入血,其中只有5%~10%以原形在从呼吸道呼出或从尿液中排出,其余大部分被运送至肝脏进行氧化分解。

39f716bea7708c98b76375660aed267b

二、酒精的代谢

当我们喝酒后,酒精(也就是所谓的乙醇)入口后,在胃部吸收10%~20% 后,顺着消化道到小肠,大部分被小肠粘膜吸收入血,其中只有5%~ 10%以原形从呼吸道呼出或从尿液中排出,其余大部分被运送至肝脏进行氧化分解。肝脏是身体里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很多的酶,能够对毒素进行氧化分解。酒精被肠道吸收之后,再通过静脉输送到肝脏,在此过程中,酒精会被氧化为乙醛,从而变成乙酸。除了一部分在肝脏被利用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会被肝脏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比如肌肉或脂肪组织等,最终被氧化分解为氧气和水排出体外。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大约80%的酒精是通过乙醇脱氢酶来分解的,其余的20%则是通过微颗粒体内的乙醇氧化系统来分解的。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MEOS )的主要参与酶,长期饮酒可使其表达增加,作用增强,这也是酒量增加的原因。

787c5870c838d4432c89d3a7ad57b9b8

三、酒量是什么?

酒量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饮用酒精饮料的能力。这个能力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个体的遗传基因:个体的基因是酒量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有些人天生饮酒耐受性比较强,而有些人则很容易醉倒。

2、体重和身体健康状况:体重越重的人相同数量的酒精就更容易被稀释,从而出现较弱的醉酒状态。此外,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人体摄入酒精的速度和醉酒的感觉。

3、饮食习惯:饮酒前有足够的食物摄入可以减慢酒精的吸收,从而减少醉酒的可能性。

4、饮酒频率和习惯:经常饮酒的人可能比不经常饮酒的人更容易醉酒,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饮酒的习惯,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耐受性。

酒量与血液中酒精浓度呈正相关,只有在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会出现醉酒状态。所以酒量也与个体对于醉酒的耐受能力有关。

四、麻醉是什么?

手术患者如何被麻醉取决于手术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在一般情况下,麻醉医生会以以下步骤来给患者施行麻醉:

1、麻醉总体评估和麻醉安排: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药物使用史等因素来确定麻醉的种类和剂量。麻醉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在手术前避免进食和饮水,以免引起呕吐反流堵塞气道。

2、麻醉的开始: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先将患者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好,随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麻醉,如静脉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局部麻醉等。其中,静脉麻醉是最常见的一种麻醉方法,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让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麻醉的维持:在麻醉状态下,麻醉医生会不断调节麻醉剂的剂量和流速,以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同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麻醉医生还会给予患者麻醉机等辅助设备,在手术期间维持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4、麻醉的结束和恢复: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停止麻醉药物的输注,并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和药物剂量,帮助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并确保患者的安全,使患者的身体逐渐代谢麻醉药物。

通过以上步骤,麻醉医生可以在手术期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和意识状态,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

五、麻醉还能治病?

传统意义上认为麻醉主要是用于辅助外科手术,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麻醉本身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例如失眠、内分泌紊乱、部分皮肤病等。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开设了麻醉治疗门诊,有需要患者不妨试一试。

六、手术的病人是怎么被麻醉的?

麻醉可以广义地分为局部麻醉(即普通认为的半麻)和全身麻醉,具体采用何种麻醉方式要根据手术的种类、手术的部位、时间长短、以及病人自身情况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所以不是说半麻和全麻谁更好,而是说哪种麻醉更安全、适合患者!

半麻又大致可以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等等。这些麻醉方式同样可以满足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即不痛、安静、肌肉松弛等,手术中麻醉医师会根据情况使用一些镇静的药物或方法,以最大限度的让病人感觉舒适。

另一大类方法即是全身麻醉,是指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静脉、肌内注射的方式,会对人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出现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的症状。

七、酒量与麻醉真的有关系吗?

酒量和麻醉确实有关系。酒量对麻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酒精的药代动力学和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醉酒状态下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会发生改变,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麻醉剂的效果变化。此外,酒精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酒精摄入会增加肝脏中的丙酮酸和NADH,导致肝脏代谢麻醉药物的速度变慢,从而增加麻醉剂的作用时间和剂量。酒精还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的下降和心脏超负荷的发生,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作为镇静剂,酒精的作用会与麻醉药物具有相似的效果,同时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和合用后的不良反应,如气道梗阻、呼吸停止等并发症。

因此,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患者在面临手术或其他需要麻醉的情况时,应该要严格遵照医生的相关指示,尽量不要饮酒,并在运用麻醉之前如实告知自己的医生自己的饮酒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麻醉计划。

八、长期饮酒或酒量大的人为什么麻醉药需求量是否会增加呢?

首先长期饮酒的人MEOS系统活性比不常饮酒的人高,肝药酶P450酶表达增加,这个酶也是很多麻醉药物主要的代谢酶,故长期饮酒的人麻醉药物代谢加快,降低了麻醉效果,为达到目标麻醉深度需增加用量。

其次有研究表明,酒精与临床上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非巴比妥类镇静药物及苯二氮䓬类药物在药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酒精促使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释放,长期酗酒者,大脑中多个区域的 GABA受体亚基组成发生变化,其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对 BDZ和全麻药的耐受性下降,从而导致其对 BDZ和全麻药的耐受性下降,从而导致药物剂量的增加。

长期饮酒者或酒量大的人某些脑区包含β-内啡肽、脑啡肽等家族在内的各种强啡肽释放增多,致内源性阿片配体对阿片受体发生适应,需增加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量。

但不是所有的嗜酒者都需要加大麻醉药量,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高浓度的乙醇会与体内的代谢酶竞争结合,从而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长期饮酒导致肝功能障碍,麻醉药物代谢障碍,需适量减少麻醉用药量;嗜酒者对身体其他器官功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病变,内分泌疾病,影响凝血功能,酒精性脑病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患者在整个围术期的安全。

过量饮酒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心脏病变、肝功能失调、电解质失衡等疾病,在进行麻醉手术时,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控制麻药的剂量,而且还会极大地提高麻醉的风险。在结束时,我要提醒你,如果你喝酒太多或者酗酒成瘾,术前一定要提前戒酒并如实告知麻醉医生,以便其能够进行正确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剂量的麻醉药物,为您的安全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