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

林芷似

广东省  佛山市  528000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龙江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分成两组,均有4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流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流程基础上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救治环节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救治环节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和入院溶栓治疗时间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能够加速患者的救助时间,同时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病较急且发病前并无明显征兆,属于急性病症之一,这一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所以做好紧急救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本次实验主要探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护理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分成两组,均有43例患者,常规组有男性病例28例,女性病例15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32±3.48)岁;研究组有男性病例27例,女性病例16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17±3.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流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流程基础上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1.2.1 常规组:应用常规急诊流程,挂号、身体检查、各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2.2 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流程基础上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①在接到患者的救助电话后,护理人员需要快速准备好急救所需设备和药物,紧急通知急诊医生和相关人员定位集合。在回医院途中,需要计算好距离,提前10分钟和院方沟通,确认接诊人员已准备完毕,在救护车到达医院后,立刻为患者启动绿色通道,可以让患者先诊断在挂号、先治疗在付款、先抢救在签字等,具体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2]。②在患者到达前需要由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主治医师成立抢救小组,应用1分钟左右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生和责任护士默契配合对病人实施抢救措施,辅助护士及时开通患者的静脉通道并进行血药标本采集。应用绿色通道在15分钟内让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MRI、CT等检查。要注意在送患者检查时,应随身携带急救箱,以预防患者在出现病情恶化问题时,能够及时抢救。③结合患者检查结果的实际情况,迅速制订急救方案,在征求家属意见后,进行溶栓手术,需要做好术前准备,30min左右完成备皮、插导尿管等前期工作,做好院内沟通并进行溶栓治疗;

1.3 指标观察

    ①观察并记录好两组患者的救治环节各项应用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和入院溶栓治疗时间等指标为主要对比内容。②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事件的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功能后遗症、脑疝等脑卒中并发症为主要记录对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均应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分别应“x²”和“t”进行检验,对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救治环节时间

研究组患者整体救治环节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和入院溶栓治疗时间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救治环节指标(x̅±s,min)

分组

例数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CT检查时间

入院溶栓治疗时间

常规组

43

13.79±4.16

32.33±7.61

61.51±7.23

研究组

43

9.16±1.97

25.26±6.97

54.61±10.62

t

-

6.596

4.493

3.522

P

-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出现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的人数明显更少,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例(%))

分组

例数

脑疝

神经功能后遗症

呼吸道阻塞

常规组

43

7

8

7

研究组

43

1

2

1

-

4.962

4.074

4.962

P

-

0.026

0.044

0.026

3讨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尽早诊断及早干预才能让患者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所以在患者发病后,整个急救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这一问题,一直是急诊科的热议话题。为了帮助患者减少就诊时间,就需要做好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尽可能的减少在各环节中被动衔接出现的而产生的浪费时间问题[3]。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枢纽就是急诊科,尤其是对那些急危重症患者来说,这是他们生命的转折点。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指令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院前转运、急诊抢救、专科治疗等工作,所以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条不絮。在本次实验中,研究组患者整体救治环节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和入院溶栓治疗时间指标均优于常规组,说明在开启绿色通道后,能够明显加速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前提基础;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证明在加速患者救治用时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能够加速患者的救助时间,同时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贺荣,陈清云,刘建东.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245-246.

[2]黄柳青. 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救治时间和抢救效果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16):2227-2229.

[3]殷宗莉,张维.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