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孟祥哲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对儿科护理教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2019级至2021级护理专业的8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传统常规实训教学的偶数组44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将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奇数组43名护生设为观察组,观察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分情况,调查两组护生对所接受的实训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实训技能评估中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技能得分及综合得分均较对照组护生高,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实训教学模式的满意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P<0.05)。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可提高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护生临床实践操作技术水平,并更容易获得护生满意和认可。

关键词:工作过程;综合实训;儿科护理教学;效果分析

引言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学内容之一。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实训教学可以增强护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成为护理专业的教学重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重视单一或护生薄弱技能的提升,导致护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迅速适应角色转变,是护生到岗之初工作质效低下的主要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未来儿科护理的人才需求和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瓶颈,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探究出一种可以切实提高护生理论结合实际的综合护理能力是各大护理专业院校在培养儿科护理专业人员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我校以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护生采取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我院接收的2019级至2021级护理专业8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定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以组为单位将偶数组设为对照组,奇数组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共有44名护生,其中3名男护生,41名女护生,年龄19-20岁;观察组中有43名护生,其中4名男护生,39名女护生,年龄18-20岁,两组护生实训课程均由同一教师带教,所用教材相同,所有学生均为高校统招录取,高考录取成绩及入学后考核成绩相当,两组护生基础资料组间对比中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护生传统实训教学法。对儿科护理的主要技能进行培训,注重单项技能培训。方法为导师讲解和示范,另护生反复多次的模拟,直至熟练掌握。

给予观察组护生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教学。以儿科护理的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儿科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接诊、病情评估、医嘱录入、配合临床治疗给予基础护理及急救护理等各项技能进行综合实训。由教师设计典型案例,然后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能力进行均衡性分组,并采取角色转换的方式完成上述实训教学,再组织各小组之间对实训表现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对重要内容及护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精讲。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护生开展实训技能评估,主要考察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理论知识包括知识答辩的准确度、制定儿科护理方案的合理性;实践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临床思维等,总分100分,理论部分30分,实践部分70分。

调查护生对教学模式认可情况,自拟“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满意调查问卷”,1-10分评分标准,要求护生根据自身情况及感受进行评分,6分以上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表示,并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实训技能评估结果

从表1数据来看,观察组护生的实训技能评估中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技能得分及综合得分均较对照组护生高,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生实训技能评估结果对比

组别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综合得分

对照组(n=44)

23.73±2.05

58.76±5.49

80.64±6.39

观察组(n=43)

27.84±2.11

64.51±4.83

93.24±5.52

T

10.246

9.243

13.051

P

<0.05

<0.05

<0.05

2.2护生满意度

根据调查显示,本次实训课程教学中,观察组护生对实训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的40人,满意率93.02%,对照组护生对实训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的36人,满意率为81.82%,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临床护理由于被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做好儿科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校护理生在上岗之前一般需要经过实操训练,充分掌握和熟练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技能。但传统的实操训练过于强调某一项实操技能,而对于护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与人合作能力较为忽略。而儿科护理贯穿儿科疾病治疗的始末,在这期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许多问题,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基本护理操作,同时也要与其他同事、医生协作,就促进患儿康复而共同努力,另外,护理过程中也避免不了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需要护理人员处理,而这些都是以往实训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护生使用的实训教学法通过案例设计将将儿科护理过程中涉及的接诊、病情评估、医嘱录入、配合临床治疗等各个环节贯穿其中,真实模拟护理路径,让护生在实操训练课程上仿若“身临其境”,切实了解儿科护理的真实情境。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下,该组护生的理论和水平和实践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93.02%表示满意,说明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护生开展实训教学效果显著,且大受学生欢迎和认可,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帮助护生初入岗位后的角色转换,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婷.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013):195-197.

[2]徐超, 尹永明.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医药界, 201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