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怎么知道哪里痛?

/ 2

止痛药怎么知道哪里痛?

凌元美

资阳市中医医院 641300

在日常生活中,风寒感冒导致的头痛、高烧发热伴随的肌肉酸痛、跌打损伤产生的疼痛以及肠胃炎导致的腹痛都不免让人叫苦不迭,于是,止痛药成了家家必备的良药,不论是哪里痛,几颗止痛药便能缓解疼痛,甚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如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止痛药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外科手术术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止痛功效。那么,为什么止痛药能够这么精确地止痛呢?止痛药又有哪些作用和副作用呢?如何正确地使用止痛药?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止痛药为何药到见效

首先,得弄明白,人为何会感到疼痛?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有两种,一种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另一种是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经纤维损伤或由于内伤或疾病而导致的神经系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痛觉,例如,痛风、风湿痛等;炎性疼痛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如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在组织细胞发炎或受伤时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会导致疼痛,也就是所谓的“发炎了”。当人体遭遇到外部的击打、划伤、挤压就会产生这种炎症性疼痛。

镇痛药怎样减轻患者的痛苦?首先,人们必须了解当止痛药被用来止痛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疼痛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当人们的身体受到伤害的时候,神经会将这种损伤的信号转化成一种形式,然后反馈给大脑,大脑在收到这种信息后,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触碰到了什么尖锐的东西,身体就会立刻收回,这种疼痛是由痛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的。

止疼药虽然不知道疼痛的部位,但是可通过减少致痛物质的产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等方式来降低大脑对疼痛的感知,进而让人感觉不到疼痛。

二、止痛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那么,镇痛剂是怎么起作用的?为什么所有的疼痛都能用止疼药?止痛剂犹如一种大规模的“武器”,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痛处,但是一旦进入了体内,就会减弱人体内的痛觉,比如,这种止痛剂抑制了痛觉的神经传递,但是如果大脑没有接受到这种感觉,那么就不会感觉到疼痛,也就是说止痛药通过的大脑失去了痛觉,从而让人们感受不到疼痛

三、止痛药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对于镇痛药物,许多人都有疑虑:据说镇痛药物会上瘾,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其一,所谓的疼痛感实际上是一种神经信号,它可以将痛觉传递到大脑,例如,阿片类药物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让大脑不再感到痛苦。但这种阿片类药物的长期服用会使“阿片受体”持续处于亢奋的状态,一旦停止服用止痛药,大脑就会失去知觉,拼命地想要恢复到以前的亢奋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成瘾性”。但在我们国家,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处方药,受到国家的管制,不是说在药店就能买到的,而且,这类的药品也是有剂量限制的,不会出现成瘾滥用的情况。

其二,非甾体抗炎药物不会上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前列腺素在受伤的地方会合成,对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因此,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等于降低炎症性疼痛。

总之,镇痛剂的副作用不大,只要不是消化性溃疡,或者是长期使用,都是相对安全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严格遵照医生的指示吃药,并且在疼痛消失后及时停止使用,那么问题就不大了。

四、止痛药的副作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止痛药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越来越多的人抱着对止痛药“遇痛就用”的态度,了解止痛药的危害以及制止频繁使用止痛药的行为是刻不容缓的。

第一,引发胃肠道反应。大部分止痛药属于强刺激性的药类,过度使用会损害胃黏膜,导致胃溃疡,严重者甚至出现胃穿孔;第二,频繁使用止痛药会加重肾的负担,引起肾炎甚至导致肾功能损坏,如慢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过量中毒还会造成肝坏死;第三,掩盖病情。止痛药在抑制疼痛时,也会掩盖病情,往往会耽误诊断,错失治疗的最佳的时机。

五、止痛药这么吃最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止痛药就是这样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痛苦隐藏起来,让人们的痛苦减轻。不过镇痛剂虽然很管用,但也不能乱用,在服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1、给药时间依据疼痛间隔和有效止痛时间,及时使用镇痛药,维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将疼痛的刺激限制在痛阈以下。

2、服用的药物种类首先应用非片类的药物,如果不能起到镇痛的作用,可以选择弱的阿片类药物,必要时联合强阿片类的药物使用

3、给药的剂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按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直至患者疼痛消失。

4、联合用药:对于中、重度疼痛,可在医嘱下同时应用2种以上的镇痛药,提高镇痛的疗效。

5、药物交替使用:为了防止体内出现抗药性,不能长时间重复服用同一种药物,也不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止痛的目的。

六、以下几种情况,切记不可自行用药

1、消化道疾病引起的疼痛:胃痛时吃止痛药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黏膜出血、溃疡、穿孔

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

2、高血压性头痛:由于血压高所致的搏动性头痛,如果没有明确的诊断就使用镇痛药物,会导致治疗延迟。

3、急腹症所致的腹部疼痛: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贸然使用镇痛药物,虽然可以暂时减轻疼痛,但很容易将其隐藏起来,导致医师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从而延误治疗。

4、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例如血友病、凝血障碍:可能导致胃出血。

5、过敏性鼻炎、湿疹、哮喘等服用镇痛药可能诱发过敏、哮喘等反应。

总之,镇痛剂有一定的成瘾性和不良反应,但只要合理的服用,对人们也有很大的好处。

止痛药从诞生到问世,无论是对于日常生活生产,还是临床治疗,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止痛药背后的原理和作用,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止痛药背后的利与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止痛药的作用。同时,坚决制止盲目使用止痛药的行为,任何随意使用止痛药的行为都是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开玩笑,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使用什么样的止痛药都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