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作业形式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关于小学英语作业形式的探究

黄丽芳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对小学英语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究。通过增加英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参与和积极实践。由此,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语言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小学英语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及相关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作业、现状、科学性、创造性

众人皆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那么为什么学生不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深思这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兴趣,他们会不认真吗?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趣,学生会不积极吗?因此,教师们必须从自身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那么现在就一起开展对小学英语作业的相关探讨。

   一、小学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小学英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发展和深化,也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使小学英语作业趣味浓厚,形式多样。教师设计课外作业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对家庭作业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让课外作业成为英语教学的真正帮手。笔者执教小学英语四年了,发现和语文数学相比,英语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相对头疼的课程。英语这一科目要求学生达到听、说、读和写的目的,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温故知新,通常会以“抄、听、背对话以及背课文”等作为主要的作业形式。久而久之,英语作业根本不用老师布置,学生会在上课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把作业写好。作业是做好了,然而单一而机械的作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非常难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目标。学生被动地完成作业,堆作业提不起兴趣,因此起不了作业该有的效果。四年了,笔者手下的学生过千,当中总有那么几个不做作业的。我反思了,为什么孩子不完成作业。

二、课外作业是学生们温故知新的桥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业是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自我鉴定。美国学者瑞夫在《对学生的忠告》一书说过:“你先试图很好的理解简单的基本概念,如何去做许多练习题,包括书中的练习和和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鉴别自己的理解情况。”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合理地运用起来。在做作业过程中不断地查缺补漏,不断地思考和回忆课堂知识,巩固了课堂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是必须的,但是太枯燥太单一的作业形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丰富作业的形式,我们继续探讨。

    三、作业任务要具有创造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那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起认识周围的东西就愈多,在学校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就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给她思考。所以,要丰富学生的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作业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丰富作业的形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四、作业任务要给予学生思考和挖掘的时间、空间。

    针对于作业形式的设计,教师们可以参考如下的几种方式:比如:“(1)本人在教学“PEP Book5 Unit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Part. A. Let’s learn 后,要求学生自己编chant或者Let’s do,甚至是歌曲,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食物词或者句子。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唱起来,方便记忆的同时,学生对这种作业任务非常喜欢,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2)其次,在教学Let’s talk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定义不同的情景,只要把对话内容中的重点句包含在对话里面就可以,重新编写对话,并把对话写出来和同学分享。(3)相对而言,笔者在教学Read and write复习课后,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这个单元的重点词句和内容,共同制作英语手抄报。”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本知识,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课堂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更进一步地锻炼了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面临小长假时,教师更应该灵活地布置假期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1)收集物品的英语商标,如:“扫地机cleaner”等;收集英语标识如:“禁止泊车No parking”等;(2)制作动物名称卡片,单元单词卡片,写假期小日记或者小故事等;(3)看一场英语台词的电影,记录分享一两句自己喜欢的台词。”学生能把日常的生活中接触到英语知识运用起来,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注重给孩子合理地减压,可惜的是目前孩子每天还是存在相对过去轻松却依旧繁重的作业任务,孩子每天在奋力地按部就班完成各科,彻底占据了他们的玩耍时间,扼杀了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因此要求教师们布置的作业要有人文性。

    五、作业量要体现人文性,作业难度要恰到好处。

    记得女儿音乐机里的一首歌:“爸爸妈妈听我说,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的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确实如此,孩子们太累了。除了课后作业还要应付一堆的培训,家长们生怕孩子比别人学少了。琴棋书画,占据了孩子的周末和假期,甚至把孩子学的种类多作为一种炫耀。就拿我的小外甥当例子,她除了要读书上学,每天晚上还要练习舞蹈钢琴,小学就要每天任务满满。周末假期,她除了完成假期作业,还要参加美术、音乐、舞蹈班,这样的孩子真的是孩子吗?她才7岁。很多孩子都是被迫地完成家长没有完成的梦想。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协商,适当地增减作业量。也可以通过家长以及孩子的反映,针对作业量做个小调查,别把孩子们都累坏了。

     布置作业也是一种艺术。太简单的作业任务,起不了温故知新以及扩展的作用。太难的作业任务,很多学生不会做;应付式,甚至打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那么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性,分难度层次地给出几种作业,让学生选择当中的一种完成。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写日记、只做手抄报、复述课文、编故事等作业任务当中的一样或者两样。”这样一来,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有部分孩子还会挑战难度较高的作业任务,部分孩子会选择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既培养了孩子的挑战性,也没有落下部分孩子的自尊心。每当笔者布置分层次的作业任务, 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非常开心地完成作业,把作业当成一种乐趣,没有出现不交作业的情况。因此,布置作业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当然,作业交上来了,老师要批改,要评价,如何做呢?

    六、作业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艺术感,批改作业也需要下苦功夫。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作业情况的一种反馈,一种鼓励,一种无声的教学,也是贯穿于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批改作业是教师离不开的任务,改作业不是打个A,B,C,D,不是打个优、良、中、差那么简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数量质量格式,给出合理的分数或者评定等级。老师随意了,学生就随意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作业当中的问题,并示范书写或者标明正确的格式和答案。发现学生作业与过去的作业有很大的落差时,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2、评语要因生而异,因时而异。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多样化理念,教师要善于发现作业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学生对该课掌握的程度,还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态度。笔者常用的方法如下:“(1)面对优生,教师们不妨给她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You’ve done well, keep on and on.”(2)面对中等生,我们应该肯定学生的付出,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如:“Go on!  You could be better!  I know。”(3)面对后进生,我们要以鼓励为主,当我们不断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写:“Don’t lose your heart. I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 and try your best.”

    3、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吝啬于对孩子的赞扬,好话多说,孩子高兴,自然喜欢这个老师,自然有信心学好这一门科目。不管是口头上还是文字上,也要支持鼓励性教育,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每当遇到拿着全是“×”的本子,眼睛红润又垂头丧气的学生时,我们可以在作业后写上鼓励性的话语。在课堂上,关注该生对习题讲解后的理解情况。当遇到学生写作业偷工减料时,教师应该及时跟学生沟通,了解清楚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我们常说:“孩子注定是给别人教的,也不毫无道理。”教师的一句话可能孩子就记在心里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孩子会变得更自信,知道老师关注自己,会更努力学习。然而家长是对孩子万般宠爱,每天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已经把这种爱当成理所当然,自然不会把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记在心上,并且付诸行动。让这一张张的白纸在我们的红笔下,都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作业是教师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有更大的进步,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为英语的传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何进福.2014  关于小学英语作业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J]考试周刊,(99):117-117

张振秋.2013  关于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思考[J]软件:电子版,(11):175-175

苏霍姆林斯基.1983  教育的艺术 [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