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

王星辰     ,通讯作者:,杨露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Affiliated Yancheng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outheast University)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Yanche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择40名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的范围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20名患者。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结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存在明显差别,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对病人的神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应对该种护理方法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科学利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远端缺血适应训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其起病急,能够对病人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医疗领域持续发展,我国已实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进行有效控制,但致残率仍处在较高水平,导致病人生活品质明显下降。为此有学者指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同时对病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满足病人的内在需要,进而促进病人康复。但通过大量实践可以发现,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无法有效促进病人康复,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逐渐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将远端缺血适应训练作为切入点,围绕该种训练方法的实际应用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随机选择40名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并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20名患者。对照组男性病人的数量是11例,女性病人的数量是9例,年龄都处在61岁到78岁的范围内,平均值是(63.14±2.62)岁。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都处在2h到8h内,平均值是(6.45±1.23)h;观察组男性病人的数量是12例,女性病人的数量是8例,年龄都处在62岁到78岁的范围内,平均值是(63.16±2.59)岁。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都处在2h到7h内,平均值是(6.41±1.20)h。纳入标准如下:①了解本次研究各项内容,且自愿参与研究;②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认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③年龄超过18岁;④参与研究时意识清楚。排除标准如下:①病情不具备稳定性或需要长期重症监护;②重要脏器功能存在异常;③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④凝血功能存在异常;⑤具有心理障碍或肢体障碍;⑥临床资料不完整;⑦中途退出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也就是指导病人保持卧床休息,确保其能够保持稳定情绪,防止情绪激动,并做好对病人的心电监护与病情观察,依照医嘱对病人进行吸氧,落实吸痰措施。在急性期,需要为病人提供流食,并根据病情将饮食逐步过渡成半流食。需要做好基础护理,并依照要求完成不同诊疗护理工作。应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心理干预。

观察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与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具体如下:①早期康复护理。在病人卧床期间,康复师与医护人员需要协作对病人摆放良肢位,引导其进行舌尖运动、吹气运动、咀嚼运动、吞咽、全身关节主动活动等。在病人病情稳定且机体耐受时,可选择指导病人进行坐位、站立、行走训练[1]。每天训练1次,每次40分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其早期康复训练内容,保证病人及其家属能够充分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目的及作用,并进行配合训练。可通过图片形式为病人展示不同体位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方法,并配合文字说明。在病人住院后期,应由家属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而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督,及时纠正病人的错误动作。在出院后,应嘱咐家属定时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在实施康复训练时,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病人足够支持与鼓励,进而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②远端缺血适应训练[2]。使用缺血适应训练仪,为病人提供超出自身日常收缩压20mmHg的压力,缺血5分钟,灌注5分钟,以此完成1个循环。每天需要进行2次,每次包括3个循环,在训练过程中两侧上臂需要交替进行。在病人出院前3天,使用血压计进行训练,训练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医护人员需要告知病人家属血压计的训练方法,并指导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反复训练,以确保病人在出院后能够持续进行正确训练。

1.3.观察指标

(一)神经功能。通过NIHSS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价,满分是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状况呈现反比。(二)生活质量。通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命活力进行评价,满分是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现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病人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神经功能

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1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组别

n

神经功能分数

对照组

20

27.21±2.18

观察组

20

11.48±1.09

t

28.862

P

0.000

2.2.分析两组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存在明显差别,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2所示)。

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项目

对照组(n=20

观察组(n=20

t

P

社会功能

70.45±2.16

79.21±2.57

11.669

0.000

生理功能

71.39±2.03

81.26±2.11

15.075

0.000

心理健康

71.22±1.97

80.55±1.84

15.478

0.000

躯体疼痛

72.39±1.22

81.14±1.53

19.996

0.000

情感职能

71.37±1.14

80.39±1.09

25.575

0.000

生命活力

70.17±1.11

80.14±1.54

23.487

0.000

3.讨论

为保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活品质,需要对早期康复护理与远端缺血适应训练进行结合使用,以提升护理效果。对于早期康复护理与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其能够通过一系列训练促进病人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3]。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发现在应用早期康复护理与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将得到改善,且生活品质将提升。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与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对病人神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可选择对该种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雪婷.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5):165-167.

[2]胡兵兵.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29):4115-4119.

[3]王显林. 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