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康养公园景观设计——以滁州全椒路公园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3

城市康养公园景观设计——以滁州全椒路公园项目为例

黎至晖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在新型的时代环境形势下,全面健身康养意识逐渐增强,因为疫情的发生,使得现代人更加意识到保持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文章以滁州市全椒路公园景观项目位例,对项目基本情况和总体设计思路进行分解,对项目园建、植物、水电、水生态进行了详细设计,以供类似项目提供思路。

关键词:康养公园;水生态设计;公园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生态环境、健康运动和心理调节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建设城市康养公园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者的重要任务。

城市康养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康养服务和设施,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需求。康养公园的建设应符合人文关怀、生态可持续、多样化的原则,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生活的追求。[1]

康养公园建设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园场地的周边环境、自然地貌和气候特点,旨在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力的源泉。公园景观设计应注重自然生态、文化底蕴、人文艺术及绿色技术的融合,满足人们心灵需求的同时,也保护和提升自然的生态价值。[3]

1项目基本情况

(1)区位分析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与南京主城隔江遥望 , 本案位于滁州市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滁州高铁站5公里,距市政府1.5公里。公园地块方正,南北长625米,东西长380米,用地面积约16.7公顷。周边交通:北接东坡西路,南接醉翁路,西侧为全椒南路,东面紧临幼安路。

(2)现状周边调查

项目位于滁州市南城新区,根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东侧紧邻医疗卫生用地(滁州第一人民医院),并确定东北角地块为医院康养用地,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主体是公园周围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因此我们将打造生态与康养结合的综合性公园,满足市民日常游园、健身娱乐、康养休憩等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滁州周边不乏知名风景区和高质量公共绿色空间,设计建成的公园景区已经展现了历史文化、主题性旅游场景、特色文化体验的内容。今后如果能更多的考虑市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提供方便可达的康养性社区公园,无疑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总体设计思路

(1)设计目标

项目位于滁州市南城新区,根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本案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并确定东北角地块为医院康养用地,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主体是公园周围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因此我们将打造生态与康养结合的综合性公园,满足市民日常游园、健身娱乐、康养休憩等功能。

(2)规划目标

连接场地四周使其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形成滁州市南部地标性的门户;打造一个兼持续、历史和未来的生态水岸,展示滁州城文化内涵,可丰富的美学,生态,文化与经济的风貌;

提供各类休闲娱乐设施,并将水景作为可观、可游、可戏,的多功能载体,提供全龄段的休闲娱乐体验;城市的旅游中转点和对外的吸引点,提供具有观赏体验的低碳生态环湖景观带;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增添现代人文气息,强化市民环保意识;改善并和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池塘和水体,引入城市湿地,使其成为一个生态共享的城市公园。

(3)规划总则

根据规划区自然、人文资源的特点,以“城市双修”为指引,建设水环境和生态公园环境和延续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新时代能满足市民全方位生活休闲要求的新景观,以现代风格为特色,并挖掘出本身的文化内涵。

(4)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生态环境修复与水环境品质提升是项目的基本前提。

功能复合:强调公园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满足周边市民全年龄段的人群休闲、运动、康养、聚会等多种功能需求。

层次丰富: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地特征,打造多样化的景观场所,提供丰富的人群驻留场所及观赏内容。

3设计主题

(1)康养为领

设计强调公园的康养功能,在其中建构起“全民健身”的丰富内容。其中包含供儿童游憩的益智乐园,老人健身的健身慢跑道,谧静花园,疗愈花园等康养区域。

(2)以水为心

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实现公园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可持续性,有效提升周边地块的环境品质与城市健康生活品质。

(3)总体设计

设计理念——滁水文化  水韵滁州

以水文化为设计灵感,将水文化传承和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水文化的标志地。通过绿色生态天桥连接城南绿廊,并依次深入对接龙兴路绿廊、明湖公园,提前谋划滁州市慢行系统网络化布局。

(4)景观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康养为领,以水为心,以绿为脉”的总体指导原则,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为生物栖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打造“湖,林,山,岛”的不同形态的空间。形成“一带两环,一湖六个园”的规划结构。

一带:生态绿廊景观带。

  两环:外圈生态绿环,内圈滨水康养环。

一湖:中心湖,以中心水库为主体,打造自然山水之园。

六园:森之水园、杏林岛园、池岛怡园、精品湿地、益智乐园、浪漫剧场。

4分区详细设计

(1)森之水园—北入口

公园北入口作为展示项目的水文化重点打造的门户区域,通过水产生的不同形态表达设计思想,一条缓缓流动的溪流贯穿整个区域,引导人们到达公园深处,自然之光洒落在地面,形成光影交响曲,保留现状水塘区域设计成能够亲水戏水的水森林,人被自然环抱,夏天开启水雾化效果,清凉又有诗意。

(2)杏林岛园—西入口 

公园需要设置一处景观焦点,作为整个项目的中心,我们从基地周边出发,现状西北角有座24米左右的商业综合体,所以在东侧伸进水面内设置一处在孤岛设置一座特色雕塑“杏蕊塔”,形成制高点,岛上种植杏花,晚上配合灯光,形成地标。

(3)池岛怡园

顺着水生植物架空灵动的木栈道踏入此岛,缓坡树林里有一座特色的鸟巢亭,通过亭内观看湖中夜景,别有一番风情。人们低头俯看水中自由自在的鱼虾,也犹如它们一样畅游山水之间,体验自然的快乐,颐养身心。

(4)精品湿地

此区域作为水文化特色重点打造,结合现状地形高差,采用层层跌落的水湿地森林的形式打造,表层设置孤石、精品水草,形成为水艺术湿地水域景观的精品体验区。通过水下种植沉水植物,表面观赏性的睡莲、美人蕉等,木栈道设穿梭在其中,水岸种植芦苇、芒草、狼尾草等体现自然野趣。

(5)益智乐园—东入口

儿童活动区地面采用塑胶地坪,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们配置不同的游戏器械,旁边为家长照看设计了环形坐凳。其中跳跳云比较非常有趣,白色的起伏包和天空的云朵相映成趣。在水岸边,浅水半入池,跌宕起伏的石块中设置喷水枪,孩子们在此尽情欢乐玩耍。

(6)浪漫剧场

这里将打造成一处以春景为主的户外剧场花园,水岸舞台灵感来源于富有诗意的圆月,人们坐在条石草阶上观看表演,十分惬意的被自然环抱。春天的时候人们到此赏樱游玩,能看到片片樱花散落在草坪的美景,也有到此取景拍婚纱的年轻人,形成浪漫水岸的氛围。

5植物设计

总体绿化采用高密度乔木林形成森林风貌的骨架,凸显景观界面、层次、空间分隔,灌木地被形成连绵变化的大地艺术;方案流线型构图将绿化、地形、路网、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体联动,有效提升景观生态品质。

种植方案构思力求自然生态,运用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形式进行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特色,设计体现“春景、夏荫、秋色”三个季节不同特色,着重强调每一段植物景观季相特征。

(1)公园入口区

本区域以入口广场和两侧的植物组团栽植为主,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陶冶身心的入口广场,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两侧以组团式栽植为主,从广场到滨水的狭长地带营造水杉夹道的空间感。树种选择上以地方树种为主,营造简洁开放的植物氛围。

(2)浪漫春景区

该区域主要以明月舞台、条石草阶为主要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陶冶身心的活动空间,打造以人性化空间为主的休闲娱乐,形成以树林草地为主,樱花园、缤纷花田为辅的植物景观。

(3)湿地森林区

以高大、枝叶浓密的大乔木为基调背景, 功能上尊重湿地的场地性;结合生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选用耐水湿的植物品种,依据植物的不同耐水性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可移动浮式“花岛”水处理植物生态系统,增强水域植物景观观赏点,形成具有丰富观赏立面的生态景观岸线。

(4)儿童活动区

该区域周边有水系,植物结合场地、缓坡、亲水空间设计,满足儿童活动、遮阴、探趣的需求。植物搭配要舒朗有致,不宜种植茂林等遮挡视线不利于家长看护的植物组团,不宜种植有毒有害、落果、有刺的植物,旨在通过植物配置给孩子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学习和探索大自然的氛围。

(5)坡地密林区

该区域以自然景观为观赏对象,追求野趣,返璞归真。重视植物层次搭配,考虑四季有花、四季有绿,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的乡土树种,营造层次感强的植物组团,道路沿线设置线条简洁、图案大气的模纹花坛,更好的满足景观造景和视觉效果。

6水生态设计

通过实施水体生态修复,提高上水塘水质,打造水景特色,让“水”成为一大亮点,塑造示范区新形象,显著改善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

水环境——水清: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地表Ⅳ类水标准,透明度清澈见底;

水生态——水活:构建沉水植物,完善食物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效果长久保持;

水景观——水美:水清、草绿,打造“草型清水态”景观;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山林和自然水体驳岸,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绿肺,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有水塘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创造,维持既有生态系统。

根据项目现状驳岸实际情况,结合竖向设计及节点布置,本项目主要选用的驳岸形式有:生态草坡入水、硬质驳岸和杉木桩驳岸。各类驳岸形式灵活运用,在最小的生态破坏前提下达到安全亲水需求。

7总结

综合而言,康养公园的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康养的环境,也是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方式。作为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师应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打造理想的城市康养公园。本文以实际的城市康养公园景观项目为例,初步探索现代城市康养公园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便于有类似城市公园生态康养项目中,有为研究和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参考文献:

[1]杨洁. 城市居民公园康养慢游的需求探析[J].  2021.

[2]刘泽勋, 周芊蔚, 王爱霞. 城市公园康养功能评价研究[J]. 城市建筑, 2022(009):019.

[3]曹媛媛, 王先杰. 城市口袋公园与康养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