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管理与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城市园林绿地管理与规划设计

孙蒙

宣威市园林绿化队 云南省曲靖市655000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系统高度融合了艺术性与自然性元素,成为了城市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系统之一,设计园林时可将其划分为多种要素,分别进行设计。在完成道路与广场两部分园林构成元素设计与建设工作时,要注重结合绿地设计工作,选取合适的绿色植物,提升园林内部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园林内部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1、小区绿地。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开发规划,同样少不了园林绿地规划建设,舒适安逸的良好居住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的精神为之振奋,心情为之舒畅;居住绿地规划,应当结合种种因素并客观上加以分析设计。像中小型居住游园城市绿地,就要考虑城市居民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可设置些座椅及简单的娱乐设施器材,在其绿地布局上多采用草皮或吸湿性很强的沙质铺地,像广场上,可多采乔木灌丛栽培,以遮阳避晒。另外,在树种优化配置上,多可乔灌结合或者采用常绿的速生植物等,适当地合理点缀些花卉或草皮,另外选取一些健壮而且便于管理的树种也都可以。

2、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民晨练、饭后和周末休闲的重要场所,应多设置一些供居民休息的坐椅、凉亭等设施;将树木、草坪、花卉、湖水等有机融合在一起。

3、道路绿地。道路绿地可有效降低道路温度,为行人行车提供遮阴,降低道路上车辆产生的噪音,吸收车辆排出的有害尾气,缓解视觉疲劳。

4、单位绿地。单位绿地一般以疏林草地为主,可种植灌木花卉或草坪,布置一些坐椅、宣传栏、雕塑等建筑作品,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现存的主要问题

1、个别地区政府对城区绿地系统和城区外围的绿化投入不够,对绿色植物存在的价值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水平有所下降,水土流失与沙化面积增加,耕地与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淡水短缺,城市大气、水体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片面追求高档、豪华,以人工取代天然,缺乏自然的感觉

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原本只需在原始水面周边种植一些湿生植物,草地就可以直接伸入水面,形成亲切、自然的景观。然而,很多设计师却要用混凝土作为衬底,毛石砌成驳岸,虽然显得高档、豪华,整齐划一,殊不知这不仅失去原本自然的韵味,还增加了投资,同时降低了水体自身的清污能力,反而更容易被污染。

3、规划设计缺少科学性,不够规范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时,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缺少对客观环境周密的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致使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和市民居住区的绿地不足、绿地面积少的现象普遍存在,限制了绿地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导致绿化的景观功能、视觉美化效果不佳。缺乏创意,忽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缺乏文化底蕴。

4、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各自的城市广场、市政广场、市民广场。偌大的一个广场,大多情况下不是大面积的硬地铺装,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的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炎热、多雨季节,人们寻找不到遮荫避雨的地方,“经济、美观、适用”的设计要求没得到体现。

5、城区内外绿地在格局上缺乏连续性

城区与城外绿地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城市周围山体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一些重要的景观过程与景观格局的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

三、解决园林绿地规划的方案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环境艺术,它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艺术等众多学科;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又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因此,园林绿地设计必须把握好如下几点:

1、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

2、健全机制,提高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社会性、公众性,离不开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技术研究,加快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的基础工作和科技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中心的实力,加强绿化管养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予以重点扶持,推进绿化管理科学化,并实行单位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方案、细则、奖罚条例、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等,健全相应的实施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绿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同时加大对绿化的监管力度,配备强有力的专业执法队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维护绿化成果,并广泛宣传,增强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的规划建设,力争使社会养成“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风气。

3、尊重使用者

以人为本是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按“人、园林、人”的顺序来表达设计意图,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创作的基础。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地,必须与人的目的、需要、价值观、行为习惯相适应,不但能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在其中活动的人们获得心理上和功能上的快乐。如果设计出的绿地与人们心理和生理没有深刻联系,甚至是相矛盾的,那么它真正的社会价值就不可能得到发挥,因此,园林绿地设计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4、加大绿化资金的投入,保证实效

城市绿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实处,因为城市绿化的投入不可能像别的投入项目那样,能够在近期内产生直接的绿效益,所以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讲究这种投入的实施,尽可能地在短期内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园容和管理水平,方便群众游览休息,丰富游览活动内容。利用园林部门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开展各种经营,提高自我更新、改造的能力。园内的商业、服务业应统一由园林部门规划、经营。非园林单位经营者,利用公园设施和条件,应给予补偿。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对绿化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园林绿地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城市公园是一个特殊的景观空间,它还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生活品质等等功能.所以要想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良好效果必须加强其生态性建设力度及可持续性发展水平。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在进行绿化时需要注意植物配置和结构布局等方面问题:首先要考虑到树木生长状况是否合理;其次就是树种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特性;再次就是种植方式上也应因地制宜。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环境下所产生景观特征不同而形成了独特风格;其次就是景观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社会最宝贵资源,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来实现其功能要求。

总结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得组成。作为一种自然性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生态型绿化形式,它具有独特而鲜明特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认识程度加深;同时由于现代交通与工业飞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城市景观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应大力加强园林建设中可持续性原则、科学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熊莞倪.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6

[2]张鹏飞,王子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