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

周浦

内蒙古德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长久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但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实践工作中,由于经费保障力度不足,制度建设仍不够完善等现实原因,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因此,深入探索农田建后管护模式,寻找经济、高效的管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几种易操作、易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模式,进而分析影响管护模式的基本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建议

引言

近年来,我国当前正在将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作为我国农业主要组成结构,农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是当前农田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农民不断增加产量和收入收入,是提高农村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主要措施。文章首先对我国高标准农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展开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布局杂乱无章,土地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农机装备的田间操作,很难发挥农机化的作用。农业的基本出路是实现机械化,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就必须解决土地的分散和集中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长,保障国家长期稳定的粮食保障;这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不断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创新发展体制。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高标准农田建后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模大、内容复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设计者对工程的具体情况不够透彻。如果同一时间进行多个相似的工程,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型。工程通过后,发现工程实施中有一些不符合单位实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的施工内容和规模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工程的顺利完工和验收。项目单位的前期工作还不够扎实,常常因为对项目的认识不足而忽略,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深度和成熟的思维,所以很容易就能做出决策。在通过之后,还没有时间去理解执行的阶段,事情就已经改变了。在这个时候,再提出更改,会给上级审批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如不进行报批而进行变更,会造成后续的竣工验收问题。

2.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责任与任务日益凸显。自从去年机构改革后,国家高标准农田全面纳入了农业和农村部门的职责范围,而高标准农田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前,尽管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建设后的管理和维护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协调。目前,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控信息系统多用于项目审批、施工、验收等方面,在工程实施后,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以纸质资料为主。同时,高层管理层级多、信息交流迟缓。由于工作任务的迅速增长,在某些方面,有关工作的进展缓慢。

2.3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

当前,高标准农田的管护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单一、管护体系不健全。在保护对象上,工程竣工后,按照受益范围,由相关村民委员会负责。但是,中国大部分的村民委员会都是3-7个人,而且大部分还担任人民调解、治安等下属机构。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年纪较大的,没有足够的工程管理经验,在专业技术方面都不能胜任。在管护体系上,由于一些地方还没有制定《建设后高标准农田管护办法》,管护主体对管护范围、管护内容、管护标准等问题还没有进行界定,监管单位在监督考核中缺乏政策依据,管护责任难以落实,管护效果达不到预期。

3.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注重前期工作,制定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从实施方案入手。追寻是一件事情的开端,也是完成它的先决条件。在进行设计时,要把各单位的需求、想法和困难等问题都纳入到自己的设计之中,从而使工程的具体工作更加合理。建筑单位要主动地与设计单位合作,设计人员要到工地去,充分地获取第一手的信息,以保证方案的科学、合理和实用。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要注重可行性,尽量避免审批,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可行性研究,要注意是否有工程实施,防止项目建立后出现的先天缺陷,从而影响到项目的执行。

3.2强化管理手段,搭建管护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其管理主体必须坚持“以受益为先”的原则。省、市农田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借鉴已有的成熟的管护模式,总结出专业组织、适合当地特色的专职管理人员及调动科目。①组织与管理的专业化模式。县、乡或行政村按照管护规模,由县行政主管部门、乡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组织受益农户组建专职管护机构,作为管护工作的实施主体,与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协议,负责本辖区内的项目管护工作。②实行专职管护员管护模式。在管护主体下,按照乡镇或行政区划,将其管理范围分为几个单元。各管理主体在约定的范围内,通过签订养护合同和聘用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③流转主体管护模式。对大型用地出让地区,按乡镇为单位,按承包经营主体所承包的土地分为多个管护单元,并与相关村民委员会签订养护合同;同时,在符合科学、合理、合法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管护模式的改革。

3.3增加管护人数,健全管护机制

按照《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耕地后管护制度,包括责任主体、范围、内容标准、资金管理、监督与评价。①承担责任人。明确了省、市、县、乡有关机构和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等方面实现建设后管护的有机衔接,奖惩和经验提升。②对区域的管理与保护。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规划,并对其进行了规划,并对其进行了规划。③内容与准则。明确灌溉、排水、作业道路、农田生态保护等工程的管护内容、日常管护要求及管护成效。④资金的运用。明确养护资金使用的范围、标准、程序和监督检查的要求。⑤监测与评价。在制度建设、资金管理、工作开展和管护效果等几个方面建立评价和评价指标,并将其纳入到高标准农田的年度预算中。

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我国未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其还代表着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系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业和水利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9):114+119.

[2]梅世安.固始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典型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3):24-25.

[3]王志兴.小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