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刘建军

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747401

摘要:对林业工程的发展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造林措施,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平共处。苗木培育和移造林技术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林业工程对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林业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应用,保证我国林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质的苗木、合适的土壤、科学有效的先进技术,以及合理规范的管理手段来实现植树造林工作的完成。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引言

林业工作建设中的苗木培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涵盖内容比较多,各个工作环节间具有紧密联系,如果有一个步骤产生问题会导致后续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在昌宁县西山国社合作林场林业苗木培育工作中,技术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相关影响因素,科学选择栽植移植的苗木,有效发挥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优势,加强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以此促进林业苗木的良好生长,为林业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1苗木培育的相关概述

苗木培育是结合地方绿化需求所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对未出圃的树苗进行科学培育,可以让苗木的规格、树形、成活率得到保障,因此苗木培育是林业工程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相辅相成,只有具备高质量的苗木培育能力,才能让移植造林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不同地区对于林业工程的需求各不相同,相较于南方,北方林业发展的难度往往会更高,因为北方无论是土壤肥沃度还是自然环境都存在明显劣势,因此北方地区为了优化生态环境,就必须主动加强对林业技术的研究,以人工干预的方式来提高移植造林结束后的苗木存活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北方季节分明,不仅冬季冷且时间长,在春季又少雨干燥,所以在开展苗木培育时必须从各个环节的细节入手,以此来克服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达到提高移栽造林后苗木成活率的目的。

2林木幼苗培育主要技术

2.1合理规化苗圃

为提高林木种子的发芽率,保证出苗的整齐度,促进苗木的茁壮生长,应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苗圃的合理规化。一是基本环境方面,要具备光照充足、气候适宜、温湿度合适、灌溉便利等基本条件;二是土壤土质方面,要具备地势平坦、黏度较低、透气性良好、pH中性或者稍偏酸性的等基本特征[1]

2.2育苗地土壤整理

确定育苗土壤后,要对育苗地土壤进行科学整理,改善土壤环境,有效调整土壤pH。利用合理的策略,可以让土壤中的有机肥含量不断增加,从而优化土质。对于沙质土壤,工作人员需要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泥灰并搅拌均匀,改善土壤质量;对于酸性土壤,需要在土壤中增加更多的石灰与草木灰,对土壤条件进行优化;如果土壤是碱性的,添加一些经过消毒的草炭灰与松林土并搅拌均匀,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土壤消毒可有效遏制病虫,为种子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增强苗木的抵抗力。在对土壤进行消毒时,可以喷洒硫酸亚铁等药物,对土壤中的病原菌进行处理,借助翻耕的方式进行杀虫,为幼苗生长创造比较好的环境条件。

2.3科学抚育

第一,科学除草。对菟丝子、列当等寄生性杂草,一定要尽早清除;对于大型杂草,要在春天进行清除,从而避免与林木幼苗争夺阳光、水分以及样样物质,保证其茁壮生长;在秋季,对于林木根系周围的小型杂草进行合理保留,其干枯后,对林木幼苗进行保温,降低其冻害发生概率。第二,加强水肥管理。在入冬前以及春季苗木萌发以前,及时进行灌溉与施肥操作,从而提升幼苗抵御霜冻的能力以及满足春季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第三,如果苗圃所在位置冬季气温较低,可以选择树干绑草以及根系周围覆盖杂草的方式,降低霜冻对苗木的损伤[2]

3移植造林技术

3.1苗木移植造林

在开展苗木培育之前,需要通过移植造林的方式来进行苗木处理。在对白桦进行起苗时,要结合白桦的生态特性来控制土球大小,并采取保湿作业等方式来提高移植效果。在移植开始前,需要提前准备运输工具,并拟定一条运输路线,来保证白桦起运栽植效果。在选择苗木时,要注意挑选无病虫害且满足绿化条件的苗木,并对苗木进行适当的梳枝修剪。修剪作业应该保证剪口平滑并对截面进行控制,若要对两公分以上的苗木枝条进行修剪,就要在剪口位置处涂膜的石灰乳等防腐剂。在处理栽植穴时,不仅要在处理期间考虑土坨大小,还应注意预留施工空间,避免因为人工施工受限而影响到各种作业的开展。

3.2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

为加速林木的生长、缩短林木的成林时间,可以合理引入滴灌、微喷灌、渗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以及高端的氮、磷、钾复合型缓释、控释肥,从而实现对林木不同生长部位营养物质的合理补充。与此同时要及时喷施镁、铁、锌等微量元素,以保证其营养的全面性、合理性。

3.3掌握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移植造林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育苗、移植与造林成活率的角度考虑,确保移植过程中苗木的安全,避免苗木的根须或茎叶在移植中受到损害。林场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移植的苗木进行科学规范,确保根茎枝干的完整性,为缓苗和苗木生长提供保障。另外,在移植造林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灌溉工作,对苗木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以此提升苗木移植造林工作的高效性

[3]

3.4合理间伐

林木的合理间伐是指运用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对林木进行科学的砍伐,在保证生态林系统平衡稳定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林木产品的有效供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第一,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对生态林内每棵林木的树龄以及所发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调查,为合理间伐提供数据支撑。第二,要及时引入现代化林木砍伐设备,全面提高作业效率。第三,进行林木间伐与栽培相结合的模式推广,从而优化生态林内林木的组成结构。

结语

林业工程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林业部门要重视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应用,加强林业工程苗木管理,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从而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仁增康珠.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家参谋,2019(22):136.

[2]陆健.探究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J].新农业,2019(21):25-26.

[3]王尧.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14):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