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 2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郝雨瑶 ,李亚茹(指导教师)

山东协和学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由于椎间盘变性或破裂导致软组织突出,压迫神经引起腰疼、坐骨神经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它属于脊柱外科中的疾病,并且也是一种常见病和慢性病,近年来尤其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可以因为由髓核和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组成的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且全部或者部分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二十岁至五十岁的青少年以及中年人,根据统计,在我们国家已经拥有了超过两亿人不幸患此病,而且女性患此病的概率要低于同龄男性,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经统计约为5:1。就我国目前而言,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影像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大多数需要依靠影像设备拍摄腰椎间盘成像来进行辅助的诊断,其应用的主要检查技术有CT与MRI。CT检查技术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腰椎间盘病变的部位、大小等情况,也能够正确判定病变的形态和程度。MRI检查技术的矢状位成像有一次性成像的特点,可保持完整性并且能全面而直观的观察患者的游离髓核形态和部位,可以观察病变结节数量和判断边缘骨硬化的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使患者长期处于疼痛之中,因此本次研究探讨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检查技术,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并且准确的诊断,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充分发挥各检查技术的优势,减少可以避免的经济的损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患者考虑,把患者放到第一位。

近年来,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其中用于诊断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CT、MRI、X光片和椎间盘造影等,又以CT与MRI最为主要,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也比较大。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后,病患将会处于长期被病痛折磨的状态,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疾病在早期的发病过程中非常容易被患者忽视,因为其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发病表现,所以大多数患者检查出疾病时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状态,正因如此,疾病的检查以及检查方式显得尤为重要。CT检查技术,针对腰椎间盘它可以多层扫描成像,可以直观的看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部位、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影像。CT平扫可以极大降低辐射的剂量,但其也存在缺陷,例如成像模糊或者“真空”征等。MRI作为一种无辐射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是人们现在普遍能够接受的一种检查技术。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T与MRI检查技术,可以及时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明确所患疾病的类型进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从而避免耽误病情,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根本上减轻以及缓解病人的痛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情况不受影响,进而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可以为临床提供帮助。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一步探讨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做到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从而能够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检查花销,真正做到切实为患者考虑。

经过诊断医生认真仔细的阅片并得到一致意见后,本次回顾性研究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中,CT的诊断结果显示,共有75例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MRI的诊断结果显示,共有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CT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75.00%)低于MRI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90.00%),但是误诊率(22.00%)高于MRI检查(8.00%)。以手术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CT(3.00%)MRI(2.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细数据见下表3-1和3-2。

表3-1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数目(例)

检查方法

待检测人数

检测出人数

未检测出人数

CT

100

75

25

MRI

100

90

10

手术证实

100

100

0

表3-2  CT与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的比较[n(%)]

检查方法

n

诊断符合率

漏诊率

误诊率

CT

100

75(75.00)

3(3.00)

22(22.00)

MRI

100

90(90.00)

2(2.00)

8(8.00)

X2

7.792

0.205

7.686

P

P<0.05

P>0.05

P<0.05

通过对100名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可知,CT与MRI检查技术对不同征象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的数目有不同结果,两种检查技术均有其自身的适应征象,CT的检查在钙化(89.09%)以及积气(93.33%)的诊断率中明显高于MRI的诊断率(29.09%、28.33%),但CT检查在脊髓变形(45.83%)、硬脊膜受压(73.85%)以及椎间盘变性(32.00%)的诊断率中明显低于MRI的诊断率(100.00%、95.38%、9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整体情况分析,MRI的诊断更具有价值。具体详细数据见下表3-3。

表3-3  CT与MRI检查对100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征象的诊断结果比较[n(%)]

征象

临床诊断

CT检查

MRI检查

X2

P

钙化

55

49(89.09)

16(29.09)

40.954

P<0.05

积气

60

56(93.33)

17(28.33)

53.197

P<0.05

脊髓变形

48

22(45.83)

 48(100.00)

35.657

P<0.05

硬脊膜受压

65

48(73.85)

62(95.38)

11.582

P<0.05

椎间盘变性

50

16(32.00)

47(94.00)

41.227

P<0.05

通过上述各项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钙化以及积气的椎间盘诊断中,CT更具有优势;但是在针对于脊髓变形、硬脊膜受压和椎间盘变性的诊断中,MRI更具有优势。通过观察各项结果的整体情况,可以得出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误诊率要低于CT,所以更加容易发现早期的病变。但是在日常诊断过程中,诊断医生要根据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善于选择合适的检查技术,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本文依托山东协和学院2023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