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式”提升教师自主纸箱游戏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3

“双三式”提升教师自主纸箱游戏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袁列琴

萧山区靖江第二幼儿园 311223

【文章摘要】自从自主纸箱游戏实施以来,如何更好地去观察、解读和支持幼儿的游戏?我们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观察和解读有了新气象。本文主要结合《3至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聚焦“双三”方式,利用“多方准备、园本路径、应用验证”三个层面,来开展提升教师观察能力活动;运用了扫描、追踪、定点等三大方式,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读懂幼儿在纸箱游戏中问题、现象的能力。梳理中提炼了观察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同时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主纸箱游戏  教师  观察能力  双三式

一、研究背景

当走进《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今天,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因此自主游戏世界是一个真正的儿童世界,但这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要求就更高了,在自主游戏盛行的今天教师观察能力现状为:

1.完成任务式:教师经常会出现观察的随意性,不知道带着问题去观察。幼儿园规定要写观察记录,我只要写上点或者写满,完成任务就行。

2.不知所措式想要掌握观察的要点和技术,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由于孩子的游戏活动中的表现都是一闪而过的,经常会出现教师们未使用观察方法或观察手段帮助自己更好的进行观察,所以每每游戏后教师们通过自己的记忆,将零散的记忆进行汇总,会出现遗忘等现象。

3.不善分析式在纸箱游戏中教师经常会出现观察时三两成群,时不时观察一下,或今天一次活动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未能确定观察对象,这次活动后,第二次活动开始又是这样的情形再现,缺乏观察的发展性、连续性。在纸箱游戏活动后的案例研讨中经常出现教师,能抓住事件进行简单记录,但是欠缺事件分析能力,即在观察了之后居然发现不了问题,出现观而不察的现象。

4.毫无连续性:在纸箱游戏中经常会看到老师前一分钟在观察甲某,后一秒却在观察乙某了,观察毫无连贯性……

二、概念界定

双三式:一个“三”指的是开展教师观察能力活动的三个层面,即:“多方准备、园本路径、应用验证”;另一个“三”指的是扫描、追踪、定点等三大方式,利用“双三式”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读懂幼儿在纸箱游戏中问题、现象的能力。梳理中提炼了观察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三、我们的实践

在实施中,我们主要通过以“多方准备、园本路径、应用验证”三个层面来提升教师观察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同时有效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多方准备●使得有序开展

利用“智囊团队实解疑惑”智囊团队由本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年段段长等8人组合成的团队,专门针对一线教师观察自主游戏问题,来探讨、解决其中的困惑。

(二)园本路径●提升观察能力

1.培训使理论积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

众所周知看孩子、懂孩子需要有能看懂孩子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在游戏观察开展前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在视频中周念丽老师讲解,使老师们积累、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了。

观察记录方法学习

观察只是盲目的看,毫无方法那这时的观察是无用的,针对老师观察方法的缺失,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一系列观察方法,如时间抽样、轶事记录、行为检核法、路径记录法等,通过方法学习老师从开始不知到了后期的了解,但要灵活的运用还需要活动的推进。

2.教研促反思调整

实施中发现问题,研讨后解决问题,主要用了五部运作。

第一部:制订指标使观察更有操作性

制订“指标”时,重点将观察要点转化能够操作、可执行的显性内容,能找到观察的方向,规定以下流程图:

第二部:表格梳理观察更有目的性

为了教师更好认识、了解自己,确认自己发展的方向,我们将区域分为6大类型,在纸箱自主游戏中将教师分别固定在某个区中,目的使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某区域内的专家,如建构区老师梳理了行为检核表、表演区老师梳理了时间抽样记录表等。

AXQCQ84N~1T4`H[M4T7LKRO 1[YCR_(3R3(5GUA59YIF%BV

GNL8~75EK46J)CPOJR2D284

第三部:直击现场让观察方法发挥其作用

基于现场指导,能够直面教师问题,帮助教师找到有效观察记录的思路与方法,体会如何在分析幼儿表现的基础上及时跟进与加强互动,从而形成一些有效的策略。

扫描观察——总体解读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平均分配,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扫描观察。借鉴大班同伴游戏量表,教师只需要打“∨”就能记录全班幼儿游戏水平,使用非常方便。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轮流观察幼儿,每个幼儿每次观察30秒,每一轮的观察顺序相同。

追踪观察——定向解读

(1)指向解读建构能力

建构游戏中,教师需要对幼儿具体动作和构建行为做细致观察,因此我们采用追踪观察法,即定人不定点观察。记录方式采实况详录,能收集到的信息更加详细、真实。

@23E)ER$A}YJY1K7ZGU8R_Q详录幼儿1用8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盒围合成了一个方形,接下来他用同一型号的在长方形上面平铺,然后用四个同一型号的长方形纸盒竖着支撑起一个新F纸盒,形状接近正方体。在分享活动中,幼儿1说:“我造的是二层楼的房子,一层是住人的,二层是阳台:“坐在阳台上可欣赏蓝蓝的天空,小鸟飞累了,可在阳台上歇歇脚。”

熟练实况详录法后,我们也根据照片和视频资料用图文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如下:

(2)指向解读个别对象

每个幼儿都是游戏的主人,他们有各自发展。追踪观察有利于解读幼儿个性特征和个体发展水平。下文是对一个大班幼儿进行追踪观察。

详录小怡告诉老师:“我想造个游乐场,那样要用两天时间才造好。”老师追问:“为什么?”小怡说:把游乐场造得牢靠点,就不怕有小朋友摔下来。”说着,小怡一蹦一跳地跑向材料区,第一次、第二次她搬一个纸箱,第三次推了两个,其中有一个即将掉落,她眉头紧皱,手臂用力向前推。“哎——”到达目的地她叹了一声。第四次、第五次她搬了一个自画像纸盒,小怡松弛下来。接着她用窝锋板平铺坐了下来。此时,达达一伙搭滑滑梯,引起了小怡的注意,她站起来环视一周,也跑去搭滑滑梯,她搬运新F纸盒。见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师提醒道:“你的游乐场还没完工?赶快?”小怡说:“我要两天才搭好!”小怡继续加入达达游戏,她一边“滑滑梯”,一边发出“排好队,冲呀”的声音。后来,妮妮、楠楠几个小伙伴用自画像架在新F纸盒上,再用长方形纸盒围合成一圈,小怡看到自己游乐场马上变成啦!跑回来加入妮妮的工作,一起建构迷宫游乐场。

读懂:小怡游戏前有构想,对建构内容有计划,所以她才能快速搭出。小怡社会交往能力较强,能够主动加入同伴游戏,也愿意接纳同伴的加入,并善于借鉴同伴的经验进行建构活动。小怡喜欢欣赏建筑作品,设计的架子建筑物感兴趣,自己建构时注重对称美。也乐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设想,语言发展较好。

定点观察——互动解读

建构游戏中,幼儿与同伴间互动是怎样?为何互动?我们采用定点观察,把视线聚焦到一个幼儿或一组幼儿,观察幼儿游戏进程中的互动言行。拓扑图可以直观展现一个区的关系网,彼此线性网状的交互中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们互动的范围。

如图所示

注:幼儿3:你们搭的真好!我用圆纸筒当大炮好吗?

幼儿1.2:好的!

幼儿1:这个彩筒给你!

幼儿2:干什么?

幼儿1. 做炮弹

幼儿4:炮弹会炮炸吗?

幼儿1:不理睬,幼儿2、3扔掉了彩筒

幼儿1:你们不要去

幼儿2、3:我们去帮他们造围墙

幼儿1:那你要回来的。

幼儿9:这个材料我需要

幼儿1:我也要(出现争抢)

幼儿10:这彩筒给我好吗?

幼儿1:递给他三个彩筒。

读懂:建构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需求常常发生在:想从同伴处获得材料,欣赏同伴作品,加入同伴游戏,提出建议,提醒,阻止同伴行为的时候。材料引发互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可看出幼儿性格和交往技能。有的边说边抢,有的用语言交涉。“这是我需要的材料!”幼儿9的性格较急躁,解决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幼儿10用友好的口吻提请求,有一定的协商能力。幼儿1处理问题因人而异,一种争抢,一种谦让,他的社会性水平很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人际交往契机,让幼儿学习分享、协商、谦让等社会性交往技能。

第四部:走近故事挖掘能力

在开展纸箱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她们所遇到现象不同,对此的感受也就不同,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她们的指导应该是个性化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以下方面的活动:

★“经典案例、故事约定日

“约定日”里,每个区派一位教师说说自己在负责区看到的故事、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困惑、方法、经验,鼓励所有教师共同分析和思考。为了能更生动呈现,我们主要以微视频方式来研讨、交流与学习,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人际交往解读、小班幼儿数学认知发展解读、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人际交往解读等微视频案例研讨活动等,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找准每个阶段观察记录的小切口,以便更好的为幼儿服务,是纸箱游戏更深入的开展与研究。

专家坐堂

“专家坐堂”中所提到的专家有外请与草根两种类型,外请主要是定期请王博士及其研究生团队、杨园长、骆主任等专家进园指导,草根专家主要是以教科室主任为主的草根团队,帮助每位教师解决困惑。我们发现只有和教师一起共体验、共分享、共推进,才是给予教师真帮助,才能实现教师的真发展。

第五部:定期教研 互享经验

这里的教研分游戏中的孩子与游戏中的教师两个类型,教师现场游戏观察、师幼纸筒创想搭建、游戏实施等一系列现场教研,教师现场运用已有观察策略进行有效观察、记录,并现场实地教研,从中寻找更好策略与方式,进行经验的共享。

(三)验证把脉提能力

1.多元方式  提升能力

专题式:游戏个案观察笔记赛

在活动初期保教部针对纸箱游戏活动制定了观察记录表、个案记录表,通过不定期对各类表格进行检查、评比活动,使教师主动观察,积极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

表格式:观察记录表设计赛

观察记录表设计评比活动主要考虑到研究前设计完成的表格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而且教师在幼儿活动时要求教师边观察边记录,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赛,进一步优化表格,使教师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成效,实际操作中通过教师们的群策群力在观察表格方面改变了很多,不论是从量还是质都得到了提升。

主题式:观察策略知识问答

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观察策略知识问答,形式从一开始的纸质知识问答到口头知识问答最后问答程度到某一种方法在具体游戏中该如何运用的问答,通过层层递进的组织形式帮助教师们巩固了对各种观察策略的认识、理解并能够灵活的运用了。

整体式:现场观察记录赛

在6月教师们分成两批,开展纸箱自主游戏现场观察记录赛。在活动中让我们看到老师们对观察策略等已能够灵活运用,知道什么情况采取什么策略使用什么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让游戏有效开展,让孩子有所发展。

互动式:亲子纸箱自主游戏

利用家长半日活动的契机,开展亲子自主纸箱活动,家长们亲身体验幼儿园的纸箱游戏并以外行人的眼光对孩子进行观察指导,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下,孩子在游戏中一方面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旁观和合作开始,从而为教师观察提供思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长。

2.观摩诊断  提炼精华

开展观摩诊断,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专家答辩论证把脉,跟进活动的开展、研究、反思、调整,在把脉回顾旅程中突破教师观察能力,在梳理中提炼观察精华。

三、我们的收获

(一)收获——师幼共同成长

  1.幼儿发展角度。孩子们在自主纸箱游戏中,自由、自主与材料、同伴互动,尝试中不断整合经验。孩子需要时老师能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引导,让孩子的个体差异弱化,使每个幼儿都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个性化的发展。孩子们的大、小动作得到了发展,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强;游戏中合作、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教师成长角度。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理论、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教师自主游戏组织方式得到了改变,在不断观察、记录、实践、研究、反思中观察解读孩子的能力增强,懂得了什么时候应以怎样的方式观察与介入指导,能够看懂孩子游戏,知道不一样的区域、不一样的孩子应该采取不一样观察与记录方式,促进了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

3.幼儿园发展角度。教师学会了观察,知道孩子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如何的方式支持,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们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现下的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学习氛围浓郁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幼儿园的整体师资水平增强了。

(二)困惑——幼儿行为表现评价

    游戏中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支持他们的行为,但发现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虽有提升但观察角度还不够细致,分析评价能力也比较欠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幼儿、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是我们下阶段需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快乐游戏》毛曙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2.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张明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湄、冯晓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3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