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野下的电影产业——以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元宇宙视野下的电影产业——以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为例

王卓奇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399)

摘要:“元宇宙”的概念已经悄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许多科幻片中关于元宇宙的设定和桥段,即使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也正在逐渐成为今时今日的现实或不远将来的前景。对元宇宙视野下的电影产业发展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去对待,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完善产业内部的审核机制和管理体系,同时保持电影作为艺术门类的独特人文价值。

关键词:元宇宙;电影产业;科幻片

“元宇宙”的概念已经悄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许多科幻片中关于元宇宙的设定和桥段,即使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也正在逐渐成为今时今日的现实或不远将来的前景。从《头号玩家》(2018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到《失控玩家》(2021年肖恩·利维执导),新近的元宇宙电影似乎不再满足于对某一具体现实的简单呈现,而是转向了对现实和虚拟的共时思考,这对电影产业的制作、出品、发行、放映、宣传等各个环节而言,既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是不容小觑的挑战。

一、元宇宙电影的内涵和表征

目前,学界对如何定义“元宇宙电影”及相关概念仍无定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具体的电影文本中寻找共通之处。从故事入手,《头号玩家》讲述的是一群虚拟现实游戏世界里的玩家为了对抗大资本家而组团作战的故事,而《失控玩家》讲述的则是一个意识到自己真实身份的非玩家角色拥有独立意识后自我觉醒的故事,二者在被贴上“元宇宙电影”的标签之前,都首先是不折不扣的电影。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元宇宙电影如何发展和变化,电影通过讲故事让观众身临其境并产生情感共鸣的本质属性不会改变。

但与以往的电影不同的是,元宇宙电影似乎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符码体系,在吸收元宇宙诸多技术元素的同时,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制约和影响。首先,元宇宙电影所构筑的世界观绝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捏造,而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合理想象。其次,人机交互带来的人身主体性的拓展必然重构了元宇宙电影的叙事策略,在虚实之间实现了人身媒介化的全方位在场。最后,尽管元宇宙电影的具体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无一例外地探讨“后人类生存”的共同文化母题。《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中关于真假转换、虚实共生、后人类生存等问题终究要通过主人公的戏剧动作来寻找解决路径,从而给观众以思想启迪或伦理警示。正如学者陈旭光所言:“元宇宙所带来的新问题,需要原有电影理论、艺术理论的‘扩容’才得以接纳,才得以‘无缝衔接’。”[[1]]

二、电影产业的新机遇

(一)技术之维

2023年6月6日,美国苹果公司在年度开发大会上发布了首款头显Apple Vision Pro。虽然该款产品的主要定位是增强现实设备,但可以通过按键来切换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所描绘的景象似乎不再是仅限于银幕上的天方夜谭,而是越来越走向市场和大众的混合现实。

如果说曾经的电影产业是一个对现实生活不断进行“提纯”,进而创作出“纯粹”的电影的过程,那么元宇宙电影则会消解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之间的边界,它注定是“不纯”的。然而“纯粹”与“不纯”本就是辩证的一体两面,因此技术的飞跃不会导致电影的消亡,只会增益其所不能。

(二)艺术之维

“看电影,还是进入一部电影?”这是院线放映IMAX倒计时片头的标语,更是观众能对一部电影所抱有的终极期待,而元宇宙电影使“进入电影”成为了可能。虽然《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已经称得上是当下元宇宙电影的标杆之作,但观众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参与。

假以时日,未来元宇宙电影的观众或许可以像片中人物进入游戏那样进入电影,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对高仿真的虚拟世界产生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对电影进行二度创作。元宇宙的交互特性会在一系列协议的优化下让“观众即作者”的口号从概念走向应用,同时结合虚拟演员的参与,最终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协同创作内容生态,全面提高电影产业制作实力。

(三)经济之维

面对“疫情后时代”电影产业普遍存在的市场风险过大、片源类型单一、头部企业效益下降、电影融资热情减退等积重难返的窘迫局面,元宇宙电影的持续升温或许能为这场“影视寒潮”注入新的热能。《头号玩家》是疫情前上映的作品,而《失控玩家》则恰好在疫情期间勇敢地承担了拯救市场的重任,后者收益上的良好反馈进一步证明了元宇宙电影的经济价值。

新的技术意味着新的商机,元宇宙电影的兴起势必会带来整条产业链的变革和重塑,乃至实现各类虚拟产品的营收。电影公司应当与互联网公司强强联手,让科技的进步成为电影产业的内生动力,先把元宇宙电影及相关周边产品的项目做大做强,这远比凭空架构整个元宇宙更具说服力。

三、电影产业的新挑战

(一)形式之风

《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中的沉浸式体验受到预设影像和观众观感的双重限制,预设影像必须足够丰富和完备,观众观感必须足够持续和稳定,二者缺一不可。然而目前的技术显然尚未达标,影像既不能以假乱真,观众也不能自由活动,整个过程离不开固定的座位、厚重的设备、呆板的规则,这就必然导致了形式之风盛行。

元宇宙正在被探索,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并让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在拙劣的神话景观中迷失自己,这是身处元宇宙时代的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当下的观众已经开始向用户和作者的身份演化,假设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观众会不会被反向催生出其它的身份,一切都还是充满未知的变量。

(二)伦理之丧

《头号玩家》中被用来避世的“绿洲”也免不了遭受资本的侵蚀,《失控玩家》中被寄予希望的“自由城”却到处充斥着混乱和暴力,电影尚且如此,现实更为甚之。如果伦理不被管制,那么自由毫无意义,下放创作权力极有可能导致伦理之丧,元宇宙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反乌托邦”式的黑暗之地。

当下的世界壁垒林立,以地域为界限的地方叙事依然影响着全球城市平台的形成,数字空间的社会属性在这种背景下愈发凸显。如何在元宇宙中保护人类原有的价值观,如何应对虚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紧张关系,如何避免技术的负面影响成为新的“电车难题”,元宇宙电影带来的警示值得我们重视。

(三)娱乐之殇

无独有偶,《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中的游戏都会提供给玩家基础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世界,甚至还能拥有创造物的所有权。这样的游戏规则看似回报颇丰,实则会导致玩家对获取劳动报酬的认知缺失,在暗流下涌动着更为严重的剥削逻辑。资本张开手臂拥抱元宇宙,除了助力其发展,可能还悄然酝酿着一场娱乐之殇。

长此以往,资本和平台将不再关注用户生产和消费的具体内容,而只在乎用户活跃后带来的流量。严肃的电影创作将被同质化、低俗化、危险化的内容取代,直至电影沦为毫无艺术养分的视频文本。元宇宙本应解放和延展电影,而非囚禁和杀死电影,这是元宇宙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践踏的铁律。

结语

元宇宙之于电影,是技术的新尝试,是艺术的新语言,是经济的新空间。以《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为代表的元宇宙电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敲响了警钟。对元宇宙视野下的电影产业发展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去对待,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完善产业内部的审核机制和管理体系,同时保持电影作为艺术门类的独特人文价值。正如伟大的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言:“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2]]元宇宙的风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吹,电影产业需要密切关注。


[[1]] 陈旭光:《“元宇宙”思考三题:电影理论扩容、想象力的悖论与伦理预警》,《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04期

[[2]] 刘月新:《当公众听到阿甘那句话——评<好莱坞电影的中国想象>》,《博览群书》2020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