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建筑材料造价控制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房建工程中建筑材料造价控制策略探析

潘宴君

身份证号:430525198506244514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风险控制中,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与工程情况,对建筑材料价格进行合理预估,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对于材料的支出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内。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材料单价产生波动,二是材料价格变化所产生其他波动。因此,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注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预防工作,建立健全行业内的建筑材料价格风险控制体系。对于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材料造价,造价人员应当制定完整、精确、合理的造价控制标准和动态评估标准,在合理的经济干预和过程中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房建工程;建筑材料;造价控制;策略探析

引言

在建筑工程执行阶段,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全面评估各种工艺技术的运行效率,深入研究水泥、骨料、外加药、块料、模板等各种材料的生产成本变化趋势,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建材造价管控的效率和准确性。尽管目前在造价管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部分项目管理不当、费用支出不合理,导致建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的建材使用,我们必须在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的同时,加强项目运营管理,以减少施工材料造价管控带来的不利影响。

1建筑材料概述

建筑材料由传统建筑材料发展而来,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可分为板、块、砖三类。新型防水密封材料主要包括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等,其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主要包括矿物棉保温隔热材料、膨胀珍珠岩保温隔热材料、泡沫塑料保温隔热材料等。这类材料能有效调节室内温度,降低空调设备的使用频率,有效实现节能目标。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包括金属天花、复合材料天花吊顶、陶瓷材料、天然石料、幕墙、瓷砖等。新型建筑材料具有美观、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势,符合我国节能环保的要求,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有重大影响,可以极大地提升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既可以满足多方面的使用需求,又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其发展时间短、速度快,为保障新型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需要不断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规范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

2建筑工程材料造价的问题

2.1材料的采购与供应

在建筑工程中,所有材料的采购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预算控制和结算管理。如果采购的材料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材料的价格过高,影响工程的整体效益。此外,如果在采购前没有进行充分的预算准备,可能会导致预算编制过于简单,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采用不稳定、低质量的工程材料会导致核心项目的造价过低,从而严重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和发展。

2.2材料使用不科学

在建筑材料应用过程中,造价控制管理人员应当根据预定的施工实施方案,准确掌握各工艺材料的成本支出和消耗情况,以便更好地监测建筑材料价值特征。此外,还应该确定资料提取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成本特征和物料消耗状况。如果在材料控制阶段未能进行精确的测量,就或许会造成材料消耗量较大,或者出现超标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物料的管控标准,使得材料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2.3材料存储及养护不合理

在物料储存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考察与物料储存、管理和利用有关的因素,以统筹物料储存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互之间的关联。然而,如果在材料使用期内并未经过详细的检查和监督,比如库房温湿度、材料造价支付以及相关性管理执行,或许会使得工程出现问题。如果在后期要求实施技术调整时,造价人员并未按照规定执行建筑材料分类标识,将会引起材料使用混淆,进而危害核心质量,并且或许会引起资源的损失。

3建筑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建议

3.1提升建筑材料的技术含量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用到大量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够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加强施工队伍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由于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不达标以及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工程造价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并保证其质量安全可靠及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而制定出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建筑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来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在建筑工程中引入先进性和适用型新材料。

3.2招投标阶段

新型建筑材料的设计方案明确后,应考虑投标单位是否有施工经验,新型建筑材料供应单位有没有相应的资质等,这需要在招投标阶段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安排专业人员评估工程标价,在没有确定投标方前,需要对所有的投标内容保密。第二,招投标过程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业主单位需要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所有有关事项,如新型建筑材料的施工人员配置要求,招标委员会需要全面审核施工单位人员资质,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有利于保障投标文件的合理性,避免其中含有不真实信息。第三,安排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合同签订工作,为实现项目收益,需要让施工单位尽早进场作业。

3.3材料用量与材料价格控制

材料的消耗通常由建筑项目负责经理部门的施工过程决定,应全面落实“限额领料”行动,在实施中,对有耗材定额的物料实行定额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实行定额管理,实行物料限额配给。各工程负责人在指定期限和期限内领取材料,当领取的材料超过一定数量,必须说明理由,确认无误后方可接受。按照前一年累计的消耗量,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材料消耗的标准。同时超出计划数量的物料,必须上报给上级,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计算控制是在工程实际建设期间,准确地检验材料的费用,并确定物料消耗量的准确程度。各种物料进场时,应严格审核数量和品质,并进行抽样检验,以便获得物料的详细资料。同时关注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耗和短缺现象,若有,应找出原因,以明确责任。材料员在分发时要严格按照物料分配的标准来控制物料的数量,避免出现数量的减少和增加情况。

3.4重视造价人才的引入

确定造价专业人才和计算团队的建设,深入探究造价专业人才的能力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专业化强、造价控制水准较高的团队,以此来有效地破解传统项目管理中材料成本管控的难题。为了提高人才的激励水平,管理人员应该制定明确的薪酬待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主要是掌握动态化管理技术、熟悉材料成本比较管理以及掌握造价控制系统的关键要点。在动态化管理的过程中,造价人员需要精心编制各项目的预算,深入探讨不同工艺的价格要求,并利用BIM技术实时监控现场工程进度,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体方案的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材料造价管理的效率,设计造价管理人员应当清楚地了解工程项目投入情况,并确定投入目标,以便更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此外,应当加强初期决策、设计和现场施工阶段材料投入的管理,以确保在合理的成本控制期间,能够有效地实现造价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望,罗盛.绿色环保材料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2):136-138.

[2]杜海雷.分析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22(9):189-190+196.

[3]岳琴.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四川水泥,2022(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