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可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可行性研究

刘伟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民政局        16640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建设逐渐成为实现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从档案认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特点、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技术保障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认证、数字化转型、技术保障、可行性研究

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管理难度也与日俱增。此时,档案认证技术的出现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认证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档案进行鉴别认证,从而保证档案的确实性和可信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可行性问题。

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关于数字化档案认证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数字化档案认证的定义、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国内研究者蒋璟在其《数字化档案认证技术与应用研究》中系统阐述了数字化档案认证的技术原理以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国外学者Roberto Tamassia和Giovanni Livraga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的档案认证方案,可以在保证档案完整性的同时实现对档案来源的鉴别和溯源。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概念解析和技术原理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认证,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档案进行鉴别认证。其目的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信度和可溯源性。档案认证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数字签名、哈希算法、公钥加密技术等。

数字签名是指在数字证书的发放和维护机构的支持下,对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等进行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验证和防止否认等安全措施。一般来说,数字签名是由发件人的私钥加密文本内容生成的,只有发件人的公钥才能开启签名。当收件人收到加密消息时,他使用发件人的公钥来验证加密消息的签名是否正确。如果消息的签名是正确的,那么收件人就可以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哈希算法是一种将任意大小的消息输入,输出一个固定长度的哈希值的算法。哈希算法常用的有MD5、SHA系列等。当使用哈希算法对消息进行数字签名时,哈希值作为签名的一部分,而消息本身则不被签名。

公钥加密技术是一种使用两个互相关联的密钥对,在信道开放的情况下保护数据传输的技术。数据的发送者使用接收者的公钥加密数据,而只有接收者知道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数据。这样,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也无法被解密。

综上所述,通过数字签名、哈希算法和公钥加密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对档案进行鉴别认证,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信度和可溯源性。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分析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这些法律法规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实现和发展。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法规都是支持档案认证的关键性法规。

  1. 技术实现可行性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实现技术已经日益成熟。数字签名、哈希算法和公钥加密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信度和可溯源性,而且这些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其可行性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

3.用户需求可行性分析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人们习惯于在数字环境下进行各种工作和交易。而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网络环境下的痕迹更加容易留存和追溯,这一点尤其符合档案认证的需求。另外,档案认证所服务的终端用户主要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这些用户普遍实施了信息化建设,有较高的数字化认知水平,可以有效地推动档案认证的需求。

三、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1.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方案是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规划、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模型设计等内容。具体来说,需要确定档案认证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存储、权限控制、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个档案认证系统。

2.实现技术选型

实现技术选型主要是基于系统设计方案,从技术角度选择能够支持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的成本、易用性、安全性、拓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1. 管理运维方案

管理运维方案主要是为了保证档案认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对运维组织架构的设计、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故障处理和变更管理的规范等方面内容。还需要制定备份和恢复方案、紧急处理方案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4.安全防御方案

安全防御方案是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需要采取多层次防御策略,包括入侵检测、权限控制、数据加密、过滤和审计等措施。同时,需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安全漏洞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

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是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技术选型、管理运维方案、安全防御方案这四个方面。重点在于整合现有技术手段,满足档案认证需求,并且能够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可靠。同时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档案认证系统的成功实现。

    数字化档案认证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在网络环境下,档案来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较难判断,如何保证档案认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可行性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刘涛、郭光新,档案管理与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国档案出版社,2018年。

2. 毕猛、王庆,基于云计算的档案认证系统研究,现代情报,2017年,第37卷,第11期,pp.26-28。

3. 杨巧丽、孙云鹏,网络环境下档案认证的技术研究,档案学通讯,2019年,第41卷,第1期,pp.88-92。

4. 邢丰、刘怀才,基于区块链的档案认证技术研究,情报杂志,2018年,第37卷,第6期,pp.142-145。

5. 陈思敏、王杰,论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档案保障技术的应用,情报学报,2017年,第36卷,第7期,pp.7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