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探究

陈,林

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茂名 525300  

摘  要: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均离不开全能型人才的助推。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要求,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肯定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了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以此能够给予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指引方向。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其次,作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助推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中职院校;课程思政;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对策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促使中国民族音乐课程肩负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全面育人的历史责任。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它是以全课程育人歌曲的形式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中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等不良学习情况,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就“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效加强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会采用直接教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单向传递,这不仅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借助课程思政背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辅以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在拔高学生音乐理解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以此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信息化的中职教学活动。课程思政作为一个以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的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师能够深入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灵活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为学生设计出信息化与生活化并存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既能够增强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又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依托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灵活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中国民音乐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汇集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与智慧,中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政道德修养,以此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技术性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中职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以教材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融入到音乐教学内容中,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2]。以中职华东师范大学《音乐鉴赏与实践》中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教师可以将陕北地区的相关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对此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中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融入此音乐作品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乐曲与歌词进行有效的分析与鉴赏,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能够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以此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渗透教育作用。

   (二)灵活利用课程思政背景,深入发掘音乐中的思政内涵

    要想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中国民族音乐中教材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内涵,并从民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多个维度,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的剖析,并结合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为学生设计出文化意义深厚的音乐学习活动,以此能够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与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并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思政元素,在促使学生

形成较高的品德修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得到逐步的提高。以中职华东师范大学《音乐鉴赏与实践》中的“游击队之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教育资源,搜寻此音乐作品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热爱和平、诚信守义以及坚固奋斗的素质等元素。学生通过在诸多课程思政元素的熏陶下,不仅仅能够形成较高的品德与素质,而且还能够逐步凸显出教材课程思政元素的教育作用。   

(三)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与教材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观念的有效碰撞,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取其精神,弃其糟粕”。且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修养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已经成为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在此背景下,依托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当做课堂中的主人翁,从学生的角度来对民族音乐中的文化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与总结,并能够结合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适当拓展与丰富教材中的重点理论知识,形成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终极目标。以中职华东师范大学《音乐鉴赏与实践》中的“小白菜、茉莉花、小河淌水”为例。教师可以将与上述民间音乐内容相关的舞曲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参与到民间音乐文化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浓厚的家国人文情怀[3]

(四)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创新出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

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主张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与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中职中国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秉着科学性的教育原则,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与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地调整自身的音乐教学策略,以此有效体现出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以中职华东师范大学《音乐鉴赏与实践》中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教师可以添加学生喜欢的游戏元素,为学生设计出生活化的民族音乐竞赛类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应用思维与实践思维。

结  语综上可得,科学合理的中职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灵活利用发达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积累丰富的渗透教学经验,并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实现深度的糅合,以此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的中职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庄珺榆.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音乐课程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2023(04):91-93.

[2]苏丹.中国民族歌剧唱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思政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音乐,2022(12):59-61.

[3]刘厚宇.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教学模式构建[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5):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