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元素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元素的发展

李静

章古台九年制学校     辽宁省    阜新市     123200

摘要物理学科和生活的关联性较为密切,物理知识源自于生活,经过理解和转化后,也要回归到实际生活,对生活中的相应问题加以解决。本文从生活化元素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重点论述了生活化元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对教师相关工作地开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

1.

物理教学的宗旨是对生活进行服务,对生活中的部分现象加以解释,然而物理课本中的知识比较有限,无法使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得以满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死板,要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将生活化元素运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从生活中获取相应的材料,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物理教学生活化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2.1生活化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成人才,而人才标准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知识来更好地生活。所以,教学生活化才是教学的本质,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都是不现实的,只有认清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才会进步。

2.2杜威理论。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总结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这个教育理论给世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其内容包括三方面;(1)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于生活。出于生活的需要,才有了教育,教育就是为生活而服务的;(2)教育与人的生长同步。生长就是人在生活中的表现,教育是在不断的生长的,所以,教育是不会停止的,尽管学生离开了学校,但是,随着学生生活的继续,受教育也会继续;(3)教育就是生活中的改造经验。通过受教育,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

2.3建构学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活经验的更新,是一个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理,新的知识会代替旧的想法和观点,这只是一个知识的更新和观点的转变。所以,它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而并不是简单地知识的传递过程。学生通过知识的构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纠正了部分错误的知识,让自己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准确。

3.生活化元素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1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将有关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运用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部分现象加以解释,不但使物理实验教学充满了乐趣,也能够引发学生在解决相应问题之后的成就感,从而积极投入到物理实验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

3.2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加入到实际教学中,因为这些物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其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在讲解伽利略斜面实验一课时,就能够利用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进行实验过程,让小车从斜面上分别滑向铺有这三种材料的桌面上,观察小车在这三种材料上滑行的距离,然后将牛顿第一定律引入其中,这样的实验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形成一定吸引力,并对实验过程留下深刻印象,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3.3科学设计生活化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基于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性实验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包含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知识,还是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多加运用此种教学方式[2]。比如,教师在讲解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并在实验室中将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配置齐全,如海绵、木块、砝码等,可以先让学生将木块面积较大一面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变形情况,然后在另一个大小相同并且放在海绵上的木块上面放上砝码,这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方式中,海绵变形量的不同。同样的木块将其换成较小面积向下,放在海绵上,让学生观察其与第一种放置方式中海绵的变形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及受力面积相关,并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得以解决,体会到了物理实验的乐趣所在,收获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4生活是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物理知识也要服务于生活
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让学生巩固与运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使其能够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在这样的前提下,达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融合,同时在实际中全方位运用物理知识。另外,在进行实践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总结归纳有关规律,利用有关现象及规律的实际运用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比如,教师在讲解热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任务,设定相应问题,

与普通水壶相比,铝壶底面有什么不同”“具体作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积极探索其中的答案。铝壶底面设计了同心圆,增加了受热面积,起到了提升吸热效率的作用。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会对相关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对这些知识的印象会更为深刻,掌握的也更为扎实。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他们的这种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物理知识,使物理知识发挥它真正应有的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为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探索精神,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善于思考,让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知识,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生. 分析生活化元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1):147.
[2]石国华. 初中物理实验融入生活元素的思考[J]. 教书育人,2019(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