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探析

胡谢强

江门市楠景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的稳步推进,许多大城市面临着雨水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有效路径。特别是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要运用前沿施工技术手段,加大绿地雨洪施工力度,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体现绿地雨洪技术有效性,为城市发展贡献技术力量。本文围绕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概念和技术要点进行阐述,致力于通过绿地雨洪施工技术手段,改变海绵城市建设下的诸多问题,提升绿地雨洪技术性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地雨洪;管控技术

引言

在低碳、环保理念下,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备受瞩目。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工作,海绵城市建设中,依托新型城市建设概念,通过相应管控技术促使城市拥有和海绵一样的特质,在降雨时通过绿地雨洪系统,将雨水蓄存在原地,并渗透进地表,起到净化雨水、补给地下水资源、促进水循环的目的。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下,利用绿地雨洪技术,解决洪水内涝问题和水资源不足等问题,从而将绿地雨洪系统渗透到城市水工程的各个角落,促进城市绿地、道路、排水系统实现贯通,起到处理雨洪问题的目的,为形成良好海绵城市水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1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概念

海绵城市建设下,绿地雨洪管控主要方向为: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将储蓄水进行释放与利用,在应对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中发挥弹性作用,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将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提上日程,致力于打造绿地雨洪环境,加大绿地雨洪管控力度,运用相应技术手段提高绿地雨洪功能作用,使雨水在海绵城市环境中进行自发交换,促使城市水资源保有量提升,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技术。另外,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开展绿地雨洪管控,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绿地雨管网建设力度,提高绿地雨洪施工技术水平。

2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技术分析

2.1绿地雨洪挡板渗流技术

在下沉式绿地四周,通过竖直嵌入数米长的混凝土挡板,在绿地下方设置径向排水管,可以将绿地雨洪系统发挥透水性作用。雨水在硬化路面上径直流向挡板处进行下渗,使挡板的阻力性作用发挥出来,及时阻止雨水径流,使雨水留在绿地中,实现蓄水目的。同时,在蓄水后,对干旱绿地进行雨水补给,通过地下水自然水循环作业,提供给干旱土壤水分,对绿地防旱作业起到良好作用。绿地下设挡板渗流,原理是:在雨水流动下形成雨洪,使雨洪在挡板阻力下,径流到蓄水绿地形成水循环系统,减少雨水地表径流,从而缓解内涝灾害、实现蓄水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绿地下设档案渗流技术施工中,要根据的绿地在城区建设面积大小进行技术跟进,太大,会影响城市道路面积和居住面积;太小,导致绿地不能在短时间内承接大量雨水下渗,造成绿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绿植受损、下水井渗水等。

2.2绿地雨洪湿塘蓄水技术

绿色雨洪管控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绿地中设湿塘蓄水的方案,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确保绿地雨洪系统发挥作用。绿地水渠内铺设有穿孔管、部满沙砾,水面通过种植凤眼莲等,吸附湿塘内的污染物,确保水污染得到缓解,使绿地植物得以保护,发挥净水作用。在绿地中设湿塘蓄水,利用穿孔管道将雨水进行过滤,并引流到指定区域进行使用,使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改变。同时,在这一施工技术下,还可以防止干旱期间水资源缺乏问题,可将蓄水做除饮用以外的生活用水,保证周边生态环境稳步运行。另外,这种小水体循环技术与绿地建设施工紧密相连,对于调节局部气候、保护水土资源等具有良好效果,对绿地雨水径流、直降入水塘等具有促进作用。比如,在绿地中设湿塘蓄水,还可以突出蓄水技术的多样性特点,保证湿塘水质、水量等,使绿地水资源保有量上升,体现绿地雨洪系统的蓄水价值,进而保护绿地周边生态环境,凸显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

2.3绿地植被集雨净蓄水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结合低洼处建造植被集雨盆地,可以增加出水管设施,合理利用低洼地势发挥绿地雨洪技术作用,实现变废为宝目标。在盆地内部靠土壤面分层种植不同的绿色植被,根据绿色生态多样性特点,在植被中间建设多功能蓄水。一方面,起到净化雨洪蓄水的作用;一方面,体现海绵城市多元化蓄水价值。在绿地植被集雨净蓄水技术下,利用盆地内壁自然坡度,将雨水进行多层过滤,清除雨水中夹杂的有机物等,通过中心雨水渗入技术,将雨水集合在水池中,使雨水得到有效净蓄。在此项技术下,可以为绿色植被浇水,满足绿色植被生长所需。在这一技术下,通过集雨盆特点,使绿地雨洪系统与雨水净化系统合二为一,利用绿地地形优势搜集雨水,采用雨水径流积累的方式,填充集雨盆水量,发挥这项技术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2.4绿地生态调节沟渗水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在城市街道两侧建设生态调节沟,起到净化雨水、供养绿地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将绿地做“倒梯形”施工,将梯形底部铺上沙砾,作为基层,基层下面铺设适合这一生态环境下的基层土壤,将两侧绿地所过滤的雨水通过径流引入调节沟内,通过雨水蒸发、沉淀等实现净化,在调节沟的引流作用下,将雨水引入到需要的地方,使雨水沿着调节沟流动。绿地生态调节沟渗水技术,利用价值较大,顺着调节沟的方向顺流下,从而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现象。同时,在暴雨过后,可以缓解半米高的积水造成的交通堵塞,对解决道路涉水问题具有良好效果。比如,沿着道路建设的方向建造调节沟,将调节沟的管线顺延到附近绿地底下,并在绿地下进行蓄水作业,通过对较深路段雨水进行引流,快速解决道路积水问题,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发挥绿色雨洪控制作用。

2.5绿地屋顶配低位水箱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对发挥海绵作用的空间较大,充分体现现代建筑技术的多样性、多元化特点。在屋顶大面积铺设绿地时也可起到雨洪分流蓄水作用,凸显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性特点。因此,在屋顶设置溢流管道下达室外低位水箱,避免雨水顺流而下造成资源浪费。在低位水箱中,将绿地雨洪作为蓄水主要资源,根据绿地植被特点,将水箱放置在靠近建筑物体的区域,并且配有输水管和出水阀,使水箱内的雨水在静置后应用到缺水处,使建筑物周围水资源充足,提高雨水效率和质量。比如,在绿色屋顶配低位水箱的技术应用中,适用于私人别墅及沿海城市,在自给自足的绿地雨洪技术应用下,可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屋顶配低位水箱技术,可以有效调节雨水径流,对调蓄水和净化水具有促进性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凸显绿地雨洪技术的多样性特点,以良好的功能性作用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绿地雨洪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前沿技术手段,加大对施工技术的优化,提高绿地雨虹的美观性、实用性、高效性价值。同时,在多样性施工技术中,要体现出绿地雨洪便捷性作用,为解决城市雨洪灾害问题贡献力量,从而保证城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另外,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绿地雨洪特征和作用,体现施工技术特性,为完善海绵城市绿地雨洪系统做出贡献,使未来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应求是,陆瑛,黄晓,王雪芬,卢毅军.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雨洪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2019,42(06):193-194.

[2]李方正,胡楠,李雄,戈晓宇.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系统规划响应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3(07):039-045.         

[3]叶惠珠,李海荣,牛来春,赵瑜,潘汝. 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雨洪规划建设的影响探析[J]. 中国园艺文摘,2019,32(08):07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