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失眠多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多梦

杨艳

温江正医堂诊所  中医科  四川成都  6111130

失眠与多梦均为临床常见的睡眠问题,且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心理压力的提升,失眠与多梦的发生率显著提升。其中,失眠主要是指患者无法获得正常睡眠,多伴有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睡眠较浅、醒后困乏等不适症状,导致患者睡眠不足,机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1];而多梦则是指患者入睡后经常做梦,且梦到的事物随着日常的遭遇与身体遭受的刺激而变化,若做的事噩梦,则极有可能受到过度惊吓,而出现大汗、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严重降低其睡眠质量。长期出现失眠多梦,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严重降低其学习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其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进一步加重失眠多梦症状,形成恶性循环[2]。因此,尽早予以失眠多梦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干预十分关键。

一、失眠多梦的病因病机

1.失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失眠属于“不寐”“不得眠”等范畴,主要是由阴阳失调、心神失养、气血失和所致,此外,还与情志因素存在密切联系。主要发病部位为肝脏,肝郁致疏泄不畅,进而形成气滞、痰瘀,阻塞经络,扰乱心神,导致夜不能寐。而异常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则会加重患者的失眠症状,增加临床的治疗难度。

2.多梦

中医认为,多梦属于睡眠不实,主要与外邪侵淫、气淫脏腑、阴阳失守、神魂不安等原因有关,亦可归于“不寐”范畴。相关研究指出,梦的形成与脏腑的病变密切相关,而不同的病变类型所产生的梦境也存在一定差异,故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情况均可通过梦境的产生与变化体现出来。此外,多梦还与情志、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二、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方法

失眠多梦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一定阻碍。因此,临床十分重视对失眠多梦的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缓解失眠多梦症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由于失眠与多梦存在相似的病因病机,故其中医治疗方法也较为相似。下面将从中医内治与外治两个角度分析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具体措施。

1.药物治疗

心肾不交:此类失眠多梦患者,多伴有心烦、腰腿酸软、潮热盗汗、遗精、脉细数、舌红无苔等症状。可予以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方中包含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龙骨、鸡子黄等中药,具有补血养阴、降热败火之效,促使患者心火下交于肾,心肾相交继而达到安神宁心的目的,缓解患者的失眠多梦症状。

心胆气虚:患者存在胸闷气短、心悸不安、胆怯易恐等症状,治疗应以补气养心、壮胆安神为主,药选平补镇心丹。该药主要由酸枣仁、车前子、茯神、熟地、龙齿、麦冬、天冬、五味子、山药等中药组成,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失眠多梦快速缓解。

心脾两虚:患者少寐多梦、心悸气短、疲乏倦怠、面色萎黄。可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远志、当归、木香、茯苓、炙甘草等药,具有健脾益气、养心补血之效,患者用药后气旺血升,症状得以缓解。

痰火内扰:患者情绪急躁、头晕心悸、痰多胸闷。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主要包含黄连、陈皮、枳实、半夏、甘草、大枣、茯神、生姜等中药,能够发挥良好的清热化痰、燥湿健脾的作用,促进患者失眠多梦症状快速消除。

2.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之一,主要通过使用特定手法对患者体表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进而发挥疏通筋络、平衡阴阳的功效,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推拿按摩治疗失眠多梦,可以由印堂向神庭穴方向用拇指平推,重复20次;再以八字抹法按摩太阳穴10次;眼眶周围穴位用一指禅推法按摩7次;点按神庭至风池穴位,反复多次;按摩推拿患者肩颈部位。揉按腹部关元、气海、中脘、神阙等主穴,1min/穴,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神门、心俞、肝俞、肾俞、脾俞、胃俞、涌泉、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穴等配穴进行揉按。

3.针灸

针灸包括针刺与热灸,前者主要以毫针刺激相应穴位,后者则是用艾条等药物对相应穴位进行热灸,可发挥良好的疏经通络、调节脏腑之效。针刺可以安眠、内关为主穴;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等穴;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百会等穴;痰火内扰者加太冲、太溪、三阴交等穴。艾灸可选涌泉、百会等穴。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可发挥更加显著的疗效,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三、小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压力也逐渐升高,导致失眠多梦等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诸多损害。因此,尽早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干预十分关键。中医认为,中药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多梦症状,临床应根据患者症状,合理选择或搭配使用,尽可能缓解其不适症状。

参考文献

[1]赵心怡,邓宇宏,梁云龙.中医证候及失眠类型与病程的相关性分析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3):21-22.

[2]张文华,李晶,杜彩凤,等.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治疗失眠证治规律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2):175-179.

[3]王玉洁,王晨玫,奚胜艳,等.中医病机指导下舌脉为主辨治失眠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451-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