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影响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对策

邱土明

乐昌市廊田镇中心学校  广东乐昌 512200

摘要: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1】笔者教书育人已有二十四载,跨越了两个世纪,历经了中国基础教育近几十年的变革,从教材、教法、学法、学制及教师准入的门槛等。直到今天,线上教育、“双减政策”的冲击,都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产生莫大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出门方式、生活质量的绝对提升,给当代中小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那么,研究影响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影响后有哪些对策,非常重要。笔者从实践出发,从经验之谈出发,努力探寻心理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意义上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室、招聘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一生一档、同步定期开展个人及团体心理咨询等,也仅仅只有40多年的历史。很多当初西方发达出现的问题及当代因中国国情出现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集中爆发的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育教学、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上升趋势明显。因此,研究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刻不容缓。笔者长期坚持在一线教育,深知一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难处。总想给他们一点良好的建议,但是毕竟研究不够深入,暂且粗浅,如下:

一、影响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刚刚起步,中国人口大部分仍然是留在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仍占大的比例。以乐昌市为例,户籍人口56万,但常住人口仅35万,这还是包括在城区的所有人口,如果是农村地区,常住人口还更少。因此,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学生在家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及父母的陪伴,往往性格比较偏激,或暴躁,或抑郁,表现出几种类型。

一是对学习对生活均缺乏兴趣,且因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铤而走险。如经常迟到、旷课、无心上学、上课睡觉、课后也不积极参加任何活动,表现出一种冷漠的心态。在老师关注的情况下偶有收敛,但持续时间不长,意志力不坚定。如果在老师关注的时间盲区里,还会干出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二是性成熟与性心理不匹配,极易受到外界的吸引。女生性成熟较早,我们应该从五年级开始关注;男生从六年级开始关注。留守青少年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疏导和陪伴,如果有异性吸引,尤其是一些社会青年,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时候,女生极易受到诱惑。开始晚归或者夜不归宿,男生也会有从众或者懵懂的心态。这时候,在学校在课堂上就已经有一定的表现,班主任也会苦口婆心的教导,但一般的教育效果不大,甚至走向反面。

三是群体性的心理症状突出。如,某班宿舍多个女生集体有割腕行为,且无人报告老师。到老师发现手腕有多条很深的痕迹时,已经是多次的行为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了解,学生的心理过激行为确实就有所表现,同时个别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显示为二级预警。后来通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家长等共同努力下,最终对学生没有造成最后实质性的伤害,否则一定震惊社会。再如,集体逃课、集体不完成作业或者故意做错、集体起哄等。

发生这些状况,出现这样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时,我们的教育者们有什么良策呢?答案肯定很多,但是,班主任联合科任教师及心理咨询师必须做出学生个人的方案,才会有效果。我总结几条:

一是在班集委以适当的职务,让他们有所寄托、有所期盼,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扬长避短。让他们参加更多的活动,甚至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竞赛活动,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三是适当的家访。针对特殊人群,教师群体必须团结协作,定期和不定期家访,不断沟通并且与家长进行沟通,布置特殊家庭作业等,把教育效果最大化。四是针对群体问题采取各个突破或者群体突破。五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他们共同参与活动,讲教师的成长故事等。

二、手机问题造成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9年,国家下发了《关于中小学生禁止手机进校园》的相关文件。使得学校在管理学生手机的问题上有法可依。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带进校园,甚至带四、五台手机进校园,在教师收缴代为保管的前提下,仍然沉迷其中,可见中毒之深。有些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对着手机,家长难以管教,作业却不能完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一是沉迷游戏。沉迷游戏,无非就是寻找一种刺激,一种战胜别人的方式和途径,赢得心理安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后进生。在学习上得不到认可,在班级里得不到认可。只能沉迷自己的世界。二是喜欢跟别人聊天,甚至是无聊的话题,重复的话题也仍然乐此不疲。主要表现在女生。三是沉迷手机里的新鲜世界,给学生打开不一样的窗户。【2】社会心理学认为:一般而言,期望角色、主观角色和实际角色,三种角色的合理转换与正确定位,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参考标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的策略是: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设置一些益智游戏,并且延伸到课外。采取有奖过关的方式,把学习放到游戏当中。其次把沟通聊天当作每天的作业之一,并且有记录。再次是利用校本课程,经常给学生讲天下大事,讲生活趣事,讲友情交往。让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增快,并且在课程中寓教于乐。【3】由于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他们耳闻目睹了诸多的新事物,从而养成他们一种求异、求变、喜欢与众不同、尝试创新的初步意识,班主任决不能熟视无睹,要与时俱进。四是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主要是实践为主,不断弱化手机的用途,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

三、以成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升学的压力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成绩较后的学生如何快乐得起来。中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名校效应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家长,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高考的指挥棒无疑是指挥一切社会人的无形利器。好在国家近几年在职业教育方面日趋成熟,中职分离各占50%,也算是给家长给学生指引了另外一条就业道路。甚至高中开始的职业化培养已经在减轻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了。

一是家长的期盼因素。家长总想给孩子铺好一条星光大道,沿着所谓正确的道路前进。因此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二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灌输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严重。三是教师面对的成绩考核压力,必然传导给中小学生。学生肯定是看老师的脸色行事的。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我的解决策略是:

一是长期坚持给家长灌输理念。我们的家长会不能够一味看分数。应该给家长一个什么引领,要从上至下执行。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都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必定还有很多工匠,很多商贾,还有其它劳动者。二是给学生以美好的未来期待。科技的日新月异是给学生美好未来的镇定剂。【4】要坚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学生,用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目标鼓舞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的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三是解放教师的成绩考核论思想,真正把教师从经师变成人师,从知识傀儡成为育人先锋。

总之,影响中国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中国的教育变革也逐步推进。但是我们仍然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尤其是心理发展角度出发,给青少年一个该有的样子和一个光明的未来。重视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9页,郑希付、张卫、刘科荣编著。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

【3】《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第5页,陈宇光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全书》第244页,叶晓媚、阎文、张军锋主编。新华出版社。

基金项目:韶关市教科研质量工程(sgjky22282)

作者简介: 邱土明 (1980--),男,广东乐昌市人,中级;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及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