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李航   

中共宁乡市委党校  湖南  宁乡市  4106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新乡贤的助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新乡贤价值的实现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明确角色定位、营造培育文化氛围和加强培训来破解困境。

一、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时代意义与内在价值

新乡贤是指在各自领域内有一定成就和影响力,愿意回乡服务的精英,他们既是现代乡土优秀文化的保护者,也是新乡村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新乡贤群体掌握着前沿的知识,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比起普通村民,他们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敏锐,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科学的技术指导。而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新乡贤也会主动投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可以解决乡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乡村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支撑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乡村人才单向流入城市,人才匮乏成为农村发展最大的短板。新乡贤的回归可以弥补农村人才的不足。一方面他们不仅熟悉农村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农村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新乡贤可以通过教授村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力支撑。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口碑和感召力,吸引更多人才返乡。

(三)倡导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新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传承乡情的精神桥梁。在乡村文化振兴上,新乡贤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是备受乡民尊敬的优秀人才,发挥着道德引领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将现代文明融入乡村,从而引发村民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收到传承文化、教化乡民、涵养乡风的功效。

(四)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新乡贤作为乡村生态环境的维护者,对农村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临一些问题,而新乡贤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较强,能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乡贤通过言传身教,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村规民约,有效帮助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五)强化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新乡贤熟知本乡村的民风习俗、交往习惯,依托现有的制度设计和村委的有效配合扮演着上传下达的角色,参与农村的公共事务治理,能够有效地弥补基层组织管理的不足。部分优秀的的的新乡贤可以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人员结构,潜移默化地影响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目前,新乡贤主要以个人和群体组织两种方式参与乡村治理。虽然国家出台许多方针引导乡贤回归,但新乡贤在治理中的合法性仍受到质疑。不少村民认为,与基层政府部门人员相比,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既没有通过正规的考试选拔,也不是从体制内嵌入而受到排挤和抑制。此外,新乡贤理事会、乡贤发展促进会等乡贤组织,常被认为不是正规的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受到质疑。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不健全

一是新乡贤回归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乡村基础设施、医疗和教育水平等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新乡贤回乡在住房、养老等生活方面缺乏制度性保障,各地区对新乡贤回归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吸引新乡贤回乡。二是很多基层政府对新乡贤优秀事迹的宣传不够,忽视了对新乡贤精神层面的激励,影响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三是新乡贤类型多样,地域性强,因此组织性不够,当他们真正参与乡村治理中时,经常因为参与机制的缺失,导致无法发挥新乡贤的作用。

(三)新乡贤与村委职能边界模糊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与村委职能边界模糊的难题。村委是基层村民自治中的权威主体,而新乡贤是基层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从这个逻辑而言,新乡贤与村委应该是“主”与“辅”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中,新乡贤与村委两者之间出现“强”与“弱”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容易导致新乡贤成为村委的“下属”,进而致使新乡贤缺乏相应的权限、活动空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化路

(一)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法制保障。强化相关立法,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从而增强其在农村中的话语权,确保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时自身权益的合法性得到保障。建立有利于维护新乡贤权益和义务的立法制度,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法制保证。二是建立新乡贤回乡的保障机制。我国各省市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引进新乡贤的方式上,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单纯依靠“乡愁情结”等精神动力,“安居保障”等也是其回归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争取为外来新乡贤提供住房,解决新乡贤住房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改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制定合适的医疗政策,做好对新乡贤的医疗服务工作等,解决新乡贤就医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建立激励机制,评选乡贤先进工作者,对于优秀者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褒奖,充分调动新乡贤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1]

(二)明确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定位

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明确其具体职权和工作范围。一方面新乡贤既能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也能够反映群众的诉求,在村“两委”和村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发挥村“两委”主体作用,新乡贤群体起辅助作用,共同建立“主辅治理结构”,不能将他们等同于基层政府的“下属”。只有构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清晰边界,才能真正实现两者的各司其职、有效互动。

(三)营造新乡贤培育的文化氛围

一是深入挖掘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重塑和再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成立新乡贤研究会、编纂乡贤志、打造乡贤文化景观,进一步深挖新乡贤文化[2]。二是加强对新乡贤的荣誉认可。明确优秀新乡贤评选标准,结合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采取群众投票与政府相关部门量化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新乡贤,并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优秀新乡贤的榜样示范作用。三是加大新乡贤文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载体,让新乡贤文化、新乡贤事迹家喻户晓,营造尊新乡贤、颂新乡贤、学新乡贤的浓厚氛围。

(四)提升新乡贤的整体素质

为更好发挥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须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新乡贤整体素质。一是增强新乡贤反哺意识。强化农村学校的乡情教育,增强受教育者对家乡服务意识,唤起新乡贤的反哺意识,从而不断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加强新乡贤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通过举办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和法律知识培训等,提升新乡贤的政策认知水平,强化新乡贤的法治意识,规范新乡贤的言行,帮助新乡贤找准角色定位。三是强化新乡贤业务技能教育培训。根据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乡村治理需要充分发挥新乡贤群体优势。借助新乡贤的回归,让乡村治理更有效,从而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乡村振兴。引进和培养新乡贤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文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19(17).

[2]徐学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培育的路径选择[A].学习论坛,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