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青村镇独居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估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叙事护理对青村镇独居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估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王悦  ,胡英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14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叙事护理对青村镇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抽取150例青村镇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人数均为75例的两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叙事护理。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孤独量表对两组参与者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状况。结果:经评估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管是在社交、情感,还是心理方面,孤独量表的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叙事护理能有效提高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支持,减轻社会对独居老人的负担,有利于社会医疗模式的改革推进。

【关键词】独居老人;叙事护理;社会支持;生存质量

独居老人由于子女离家,而且丧偶,缺乏家庭的支持,自我管理效能下降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时,独居老人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今年来,随着人口老龄的日益严重,独居老人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从独居老人生理、心理双层角度,改变独居老人生活现状,已然成为老龄化社会继续改善的社会问题[1]。为此,本文笔者随机抽取了150例青村镇独居老年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进行叙事护理。通过分析比较两组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状况,以探究分析叙事护理对青村镇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的影响,以观察评价叙事护理其应用价值。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150例青村镇独居老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人数均为7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75例独居老人中,男女比例为37:38,他们的年龄范围为67~76岁;观察组中有36例为男性,其余39例均为女性,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为77岁,最小的为65岁。两组参与者一般资料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65岁≤年龄≤80岁;②独居:长期的,独自一人生活1-5年。③生活自理,听力无障碍,沟通无障碍;④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症者、伴有神经精神疾病或病情严重等丧失行为和学习能力;②患有肿瘤,且近半年来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④严重视听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①入组的患者都要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UCLA孤独量表评估。②建立电话联络系统,每月由社区护士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①入组的患者都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UCLA孤独量表评估。②组建叙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心理疏导师护士,健康管理师,心理护理师,高年资护士,聘请外院心理专家做为小组顾问。③利用延伸护理进社区活动,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健康讲座;陪伴式谈心等。④利用志愿者活动室进行面对面的谈心聊天活动,通过叙事建立“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关注故事来建立良好关系的医学实践。

⑤开展同伴教育,组织独居老年人共同参与户外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敞开心扉[2-3]

1.3观察指标

指标一: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主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量表评定总分值为40分。分数越高说明社会支持度越高。指标二:孤独感量表(UCLA):主要包括社交孤独、情感孤独,以及心理孤独。其中≥45分为高度孤独感,39~44分为中等偏高孤独感,34~38分为中等孤独,28~33分为中等偏下孤独感,0~27为低度孤独感。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8.0。参考数据:“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差异检验:t值。设差异检验标准α=0.05,当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分析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参与者社会支持评分比较

观察组参与者经叙事护理后,社会支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分析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度

对照组

75

8.23±3.67

18.24±5.71

6.87±2.43

32.43±2.49

观察组

75

9.48±3.55

19.47±5.24

8.57±2.11

36.98±2.07

t值

-

5.49

4.61

8.17

11.68

P

-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独居老人UCLA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参与者社交、情感、心理三方面的孤独感评分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具体数据分析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两组独居老人UCLA量表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社交孤独

情感孤独

心理孤独

对照组

75

39.46±3.27

38.77±2.79

39.24±1.48

观察组

75

26.34±3.14

26.45±3.14

23.12±2.59

t值

-

12.97

12.14

15.78

P

-

<0.05

<0.05

<0.05

3.讨论

独居老人常因生活环境、社交环境等因素产生心理问题。一是行为偏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二是孤独抑郁,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三是失落依赖,生活单调注意力无法转移时会产生内疚、负罪、失落和依赖。为此,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对独居老人心理及生理进行关爱改变的意义重大。而已知,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工作两者的结合,与以往常说的叙事医学不同,也与某些文献所提单纯听故事、讲故事不同,是首次有关“叙事护理”大范围的实操与普及。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叙事护理是一个全新的人文护理实践领域。它把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带入护理过程中,从身体的数据化到身体的文学化,为我们打开了患者心灵的窗户,让我们见证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境遇和心灵疾苦,从而结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叙事护理是一种有效护理技术,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健康需求,对老年独居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疾病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对改善患者病情转归,建立稳定、和谐护患关系大有裨益,值得在临床应用。为独居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医院知名度和患者满意度,中心医护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提升了中心科研实力和影响力,提高独居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减轻社会对独居老年人的负担[3-4]。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经评估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管是在社交、情感,还是心理方面,孤独量表的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进一步证实了叙事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4.小结

叙事护理能有效提高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支持,减轻社会对独居老人的负担,有利于社会医疗模式的改革推进。

参考文献:

[1]邵惠弟,钟小华,沈爱娟,等. 叙事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09):1600-1603.

[2]吴瑞娜. 叙事治疗改善高龄独居老人生命质量的个案研究[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8.

[3]张琳,马月仙,王毓蕾,等. 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阈下抑郁的干预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22):2197-2201.

[4]朱建勋. 叙事医学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02):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