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让顺产不再艰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无痛分娩:让顺产不再艰辛

王志远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451150

近年来,临床倡导自然分娩,有利于母婴健康。但自然分娩疼痛影响较大,多数产妇会产生恐惧、紧张及焦虑等情绪,尤其是初产妇,因此如何减轻分娩疼痛,促进顺利分娩成为了临床研究重点。分娩镇痛技术能有效镇痛,提高自然分娩率。阐述分娩疼痛的机制及特点, 分析无痛分娩现状及应用时机,推广分娩镇痛方式,加强无痛分娩的护理,旨在我国城市基层推广无痛分娩,提高对分娩镇痛的科学认识,共同保护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分娩和出生是一个复杂、多方面及高度个体化的重大生活事件,包括生理、情感、心理和社会因素。自古以来分娩必痛,长时间疼痛对产妇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晕厥,进而影响分娩进程及胎儿生命安全。由于产妇惧怕或不能耐受分娩痛,近10多年剖宫产泛滥成灾,造就了大量的瘢痕子宫,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WHO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的剖宫产率为46.2%,世界第一位,远远高于WHO推荐的15%2016年二胎政策开放,高龄生育面临的危急重症增多,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态势给产科医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学模式的转变,追求一种舒适的分娩方式将成为未来产妇分娩的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无痛分娩方式可分为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药物镇痛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麻醉来达到镇痛的效果,以提高自然分娩率,该技术在不影响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对宫缩无干扰并阻断产妇痛觉神经末捎的传递来减轻分娩痛,分娩全程需要助产士陪护,通过产前宣教、心理护理、产程观察及胎儿监护而实现阴道分娩。

1 分娩疼痛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分娩疼痛在不同产程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整个过程复杂、持续不断的疼痛不可避免地影响产妇的生理心理。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该过程的疼痛没有固定的范围,主要是内脏的疼痛,以子宫为主,还可能表现为下腹部、背部、肠部和肛门的疼痛。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此期间疼痛是由于阴道和会阴的扩张或助产过程中器械所致,疼痛性质如刀割样尖锐剧烈,疼痛部位明确,主要集中在阴道、直肠和会阴部。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宫缩引起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其疼痛比较剧烈,持续时间长,不利于顺利分娩。不同产程,其疼痛因素不同。第一产程疼痛由宫缩导致子宫肌肉缺血缺氧,从而出现疼痛感,宫颈扩张时肌肉过度牵拉产生疼痛。第二产程除以上原因外,还有胎头压迫盆底组织引起的疼痛,产妇焦虑与抑郁也容易导致疼痛综合征。

2 无痛分娩现状及应用时机

无痛分娩在临床上称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镇痛”100多年前已经在国外采用,1949年利多卡因用于麻醉,1963年引入布比卡因促进了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有关文献报道:西方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达80%以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分娩镇痛率已达98%,我国的平均分娩镇痛率仅有1%,最近二十年我国引入无痛分娩,各地报道不一,公开资料显示仍不足10%1999年美国制定了产科麻醉实践指导2004年美国妇产科学院出版《分娩镇痛指南》,同年意大利议院投票通过决议,为分娩女性引入免费的硬膜外镇痛,显示了发达国家将分娩镇痛视为一种女性的权力。2016年我国姚尚龙教授发起快乐产房˙舒适分娩项目,在国家卫计委的支持下有233家医院参与,使其分娩镇痛率增加了15%20173月美国胡灵群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无痛分娩中国行,积极推进了我国无痛分娩的普及。让吵闹的产房变得安静舒适,减轻分娩疼痛是临床医师的职责,更是对母婴生命个体的尊重。产妇临产时,给予其无痛分娩,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及意愿为产妇提供药物性镇痛与非药物性镇痛,以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3 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主要方法

无痛分娩技术主要分为两类,药物性分娩镇痛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药物性分娩镇痛主要为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则包括了呼吸镇痛法、水中分娩镇痛法、分娩球分娩、音乐疗法、导乐分娩以及自由体位分娩等,在初产妇中均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临床相关报道较多。

3.1 药物性分娩镇痛

1)硬膜外麻醉。产妇宫口开至3~4 cm 时进行硬膜外麻醉,于产妇腰椎3~4 间隙位置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麻醉药物,经镇痛泵持续给药,给药剂量为6~8 ml/h,留意产妇情况,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研究指出,高龄产妇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2)腰硬联合麻醉。为临床常用分娩镇痛方法,在硬膜外腔穿刺完成后,并于蛛网膜下腔置入腰麻针,给予产妇麻醉药,给药剂量6 ml/h,镇痛效果较好。有研究指出,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产妇满意度较高。

3.2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1)呼吸镇痛法。包括腹式呼吸及拉玛泽呼吸法,对产妇进行呼吸训练,使得呼吸频率与宫缩一致,进而转移疼痛。罗雪松等指出,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可较好改善产妇分娩疼痛,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

2)水中分娩镇痛法。产妇分娩开始后进入分娩池内进行分娩,分娩池中的水流可减轻产妇紧张感,使其肌肉放松,利于缓解产妇分娩时不良情绪,减轻疼痛。该分娩方法国外报道较多,国内相关报道较少。

3)分娩球分娩。利用分娩球(直径55~100 cm,橡胶球)进行分娩,产妇宫缩时在分娩球上进行弹坐,减轻其会阴和腰骶部位疼痛,促进顺利分娩。有报道指出,分娩球在初产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音乐疗法。产妇分娩时,利用音乐分散产妇注意力,以缓解分娩疼痛。

5)导乐分娩。产妇待产进入医院,由专业人员进行全程陪伴,给予产妇心理支持及分娩指导,为产妇及家属答疑,缓解产妇负面情绪,从而减轻分娩疼痛,提升产妇分娩信心。研究指出,导乐陪伴对孕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减轻分娩疼痛,促进分娩。一些学者研究指出,导乐陪伴式无痛分娩在产科中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产妇满意度高,其镇痛效果良好,能缩短产妇产程,有助于顺利分娩。学者指出,导乐分娩有利于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可较好消除产妇负面情绪。

6)自由体位分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自主选择分娩体位,常见体位包括趴、站、坐、蹲、跪、侧位等,属于较为人性化的分娩服务,可提升产妇心理舒适度及依从性。研究发现,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改善产妇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研究指出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具有较大影响,可促进产妇顺利分娩,产妇认可度高。

4 无痛分娩的护理

无痛分娩全程需要助产士陪护,与产科医师、麻醉师互相配合协助产妇完成分娩全过程。基于产科病情的动态变化,无痛分娩应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新问题要及时会诊处理,把控的妊娠结局考量着临床产科医师、麻醉师和护理团队的协作能力,因此,无痛分娩的护理尤为重要。

4.1 产前宣教和心理护理

助产士应充分了解孕妇产前检查和本次住院检查的情况,向产妇与家属宣教无痛分娩的优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知情同意,尊重孕妇的选择权。通过播放无痛分娩录像让产妇对分娩过程有所了解,并可在产房内播放悠扬的音乐以此来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鼓励和指导产妇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产力,促进分娩顺利进行。有研究认为:对分娩恐惧的妇女进行产前心理教育有利于分娩准备、改善妊娠结局,剖宫产率降低、促进产后女性的心理健康。选择椎管内镇痛通常为初产妇,由于情绪紧张急躁、对疼痛敏感的个体差异,有些人麻醉后仍能感到宫缩痛,护理人员应与产妇沟通,耐心讲解药物镇痛的安全性,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较少的麻醉剂量,减少全麻、无痛的过高期望,提升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4.2 无痛分娩辅助

椎管内麻醉镇痛除了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痛,提高自然分娩率,小部分还存在镇痛无效、产程延长、腹压屏气无力等副作用,针对不利于分娩的情况,可以辅助导乐陪伴、导乐球、穴位镇痛等。由于麻醉药对运动神经阻滞的作用,部分产妇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以免影响胎先露下降;分娩时腹肌收缩无力、产程延长,需要结合自由体位或产钳、胎吸助娩,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4.3 产后护理

产后助产士给予产妇精神鼓励,告知产妇家属顺产、胎儿安全的消息。观察2小时,麻醉师拔出硬膜外导管,减少尿潴留、宫缩乏力出血、行走无力等并发症。产后46小时鼓励排尿,会阴擦洗,预防尿潴留和产褥感染,进高纤维食物,多饮水,防止便秘,产妇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活动锻炼,促进身体康复。

5 结语

无痛分娩在产妇分娩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无痛分娩方式较多,包括药物性镇痛和非药物性镇痛,可根据产妇意愿与实际情况为产妇提供科学、有效的无痛分娩方法,以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加之有效的无痛分娩护理,产妇的生产过程不再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