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材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1

《木瓜恰恰恰》教材解读

孙千惠

黑龙江省桦川县创业乡中心校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一首唱歌课,歌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情绪活泼、热情,节奏欢快,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之情。歌曲内容生动化,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进行演唱,可以恰到好处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歌曲中“恰恰恰”的衬词很有特色,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情绪。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低学段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常规,对音乐的兴趣很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尤其是对活泼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更加喜爱,学生的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学生音乐感觉很好,音准也不错,也有少数学生音准、表现力、常规都不是很好,需要继续培养这方面。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运用多种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合学情,应处理的音乐知识训练点:

(一)单元知识目标

1、本单元以“环球采风”为主题,集中欣赏和学唱世界各地的经典名曲,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各国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

2、通过演唱和欣赏各国经典歌曲和乐曲,了解各国的音乐表现特点,熟悉各国的经典名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二)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切分节奏。

2、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感受叫卖歌的艺术形式,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3、能用为歌曲设计简单动作参与歌曲表演。

四、处理方法

(一)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主要节奏型:附点节奏、平八节奏和切分节奏。本课以学习掌握切分节奏为重点,我从以下方面来处理:

1、让学生边听边仔细观看歌谱,提出问题:反复出现的节奏是什么?教师讲授切分节奏的概念,两边时值是中间的一半,切分节奏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而出现的节奏变化。在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后,让学生找到切分节奏在每个乐句中连续出现了几次,熟悉切分节奏型。

2、读切分节奏。先用“da”读准节奏,找到切分音,知道中间音是切分音为强拍,读准节奏与强弱拍后,再对节奏进行简单有趣的填词,如:黄黄的、弯弯的、圆圆的等。采用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的方式读节奏。读熟后加入课本中歌词,自主探索读一读,并加入旋律唱一唱。

(二)感受印度尼西亚歌曲风格。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体裁,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我从以下方面来处理:

1、整体聆听感受歌曲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开学唱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体会不同的节奏型。第一乐段,演唱时速度稍快,用热情、亲切的声音演唱,注意咬宇吐字清楚,尤其是每乐句中的“恰恰恰”要演唱得轻快、活泼,表现出卖瓜人高兴的心情。每乐句弱起小节的后一拍力度上要稍加强。第二乐段,掌握切分节奏后演唱旋律,随后加入歌词,不断调整演唱声音,表现不同情境中的叫卖声音。第三乐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相同,歌词不同,学生自主填词演唱。

2、介绍歌曲背景,了解印度尼西亚歌曲的风格,及叫卖歌特点。学生能知道,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用来招揽顾客,启发学生应该用怎样声音和情绪来演唱才能招揽到更多的顾客。激发学生演唱兴趣,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

(三)学生能够融入音乐课堂,充分体会到音乐氛围为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表现,我从以下方法来处理:

1、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达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学习简单拍手动作,在XX X节奏处边拍手边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准确拍准节奏后,可以自己设计动作来表现。

2、创设情境。学会演唱后,在班级分组设立几个“店面”,创设水果市场上吆喝卖瓜的情景,由学生来扮演店主与顾客、边唱边表演,体会卖瓜人的心情。

五、教学效果

现已将本课的训练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采用由感性到理性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