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和监管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和监管对策

袁志彬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建筑物都安装了电梯,以方便人们出行。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出行方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成为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最主要工作目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梯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继而针对性地详述监管对策,希望能够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电梯安全;管理问题;监管对策

引言

为了减少建筑行业占用的土地数量,增加了楼层数。一旦楼层数增加,自然会影响居民的出行。因此,电梯被建筑行业广泛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电梯的质量问题成为居民所担心的事情。本文主要讲述电梯安全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1电梯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电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体现了便利性的特点,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高科技智能产品和其他电子设备是不同的,如果在定期维护或维修的前提下,电梯的长期运行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电梯维保单位并没有尽到电梯维修、保养的义务,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电梯进行检查与维保。由于电梯是一种具有先进技术,并且使用频次高的特种设备,我们必须严格保证维保质量,需要在有监督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维保。

1.2 电梯安全监管机制未健全

尚未构建起精细的电梯安全监管机制,导致电梯建设方、使用方及管理方之间相互推诿责任,无法控制与及时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发生。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对管辖区域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特别是无物业、无业主委员会小区的电梯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使得电梯使用风险极大。以某小区电梯安全事故为例,小区电梯因年久失修出现停运故障,电梯内被困成员按下几次召唤按钮均无应答,直至数小时后才被发现。虽然此次事故并未因处理不及时而出现严重后果,但也导致物业及电梯运维部门信誉度下降。

1.3 电梯安装与维护不够完善

电梯安装对以后的使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专业素质较弱,无法按照正常的做法进行操作,从而影响电梯以后的使用。与此同时,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对电梯说明书进行忽视,将为电梯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1]

2电梯安全问题应对和监管策略

2.1  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机制

在构建电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细化电梯安全管理各部门责任制,形成以政府领导、多部门共同协调解决电梯安全事故的管理系统。第二,明确电梯使用责任主体,要求物业公司等依据相关规定,对电梯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第三,强化电梯安装及维护等环节管理力度,完善事前控制体系,通过现场监督、随机抽查等方式控制电梯设备质量。同时,构建系统的电梯质量等级评级标准,引导大众共同参与到电梯安全监管工作中

 2.2强化电梯制造部门的监督

作为电梯投入使用的第一个环节,电梯的制造部门决定了今后电梯在使用中是否会出现问题、出现故障的频率。所以要保障电梯能够长久地安全运行,除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做好安全维护外,更关键的是要保障在电梯的生产过程中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所以作为电梯安全的第一个检测部门,制造电梯的部门应当对生产出的电梯做好质量监测,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产品予以销毁。更要在产品生产出后做好抽查与实检,当一批电梯在检测中出现故障数量超过占总体的一定比例时,要对全部产品进行处理,以防质量有漏洞的产品投入使用。

2.3探索建立“一个区分、三个闭环”的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

首先,准确区分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安全问题,推动电梯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在电梯安全监管中,质监部门主要负责处理电梯技术安全问题,即对电梯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保单位、相关操作人员,在使用电梯时实施登记;监督和检查安装、改造和维修过程,对在用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而电梯的非技术性安全问题,如电梯使用环境、维护保养和使用管理则由相关的公安消防、建设部门、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负责。因此,今后可以加强以下工作:a、加大电梯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和维保单位的主体责任;b、积极协调公安消防、建设、房管等相关部门,力争将电梯前期的设计安装、使用环境和使用管理纳入本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探索建立电梯安全联合监管的机制;c、加强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以公众聚集场所和住宅小区物业单位为重点,督促检查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和电梯日常运行记录,及时申报定期检验等[2]

 2.4建立联合保障部门

在电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是由一个部门负责电梯的运营,而是需要由从产品的制造到电梯的运营再到电梯的维护以及结合消防安全部门的监督管理,形成一套全面的无死角的安全链条。电梯的运行部门负责做好电梯的质量监管,他们都建立在以消防安全部门的监察下,需要按时向监管部门发送电梯运行的数据,确保消防安全部门能够及时分析数据,从而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度。也需要做好电梯管理部门的权责明确,让负责电梯运行的各个部门都做好备案,一旦电梯出现问题可以追查到负责部门,同时,也可以保障以最快的速度联系到相关部门。建立联合保障体系可以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效率。

2.5 注重新电梯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方面,明确电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对电梯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将电梯设计、安装、使用及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考核标准中。另一方面,认清电梯管理局限性,建立安全监管闭环。定期排查及解决电梯运行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开通业主投诉通道等方式,提升电梯安全管理覆盖面。

2.6 加大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由电梯不文明行为引起的故障占故障总数的60%以上,因此,有必要对电梯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也能有效消除人们乘梯时的恐惧心理。在每年的“3·15”“6·1”以及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我们应宣传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企业、社区以及校园等活动载体,开展电梯乘用安全知识的宣传,并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以座谈会的形式召集业主、物业以及电梯维保单位,以案例的形式提高大家的安全、文明乘梯意识。最后,我们还要积极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老百姓较为关注的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电梯安全使用的知识,全社会共同努力,减少不安全使用电梯的行为,降低电梯故障率[3]

2.7实电梯改造、维修资金

电梯是建筑里面的公共设备,属于公共服务产品,是归属于全体业主的固定资产,应将电梯的维修、改造纳入到住房维护保养中。因此,我们要积极完善住房维修资金制度,将电梯的改造、维护以及保养纳入到其中,而且还要有相应的规定完善电梯维修、改造资金的占比、使用、提取以及使用等手续,充分发挥住房维修基金对于电梯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在制定手续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完善并简化资金的提取手续,快速、有效地解决电梯维修、改造资金短缺的现状。

 结束语

电梯作为公共服务产品,探索和建立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势在必行,有效保障电梯使用安全,电梯的安全需要全社会公民广泛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皓炯.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143-144.

[2]吕蒸.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25(04):181-182+184.

[3]孔伟.我国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4(0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