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需求与满意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急诊输液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需求与满意度

牛娜子

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对优质护理在急诊输液室患者服务当中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选择某医院静脉输液患者60名作为此次探究目标,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每组人员有30名。常规组运用的是常规护理,护理组用的则是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依从性和非计划性的拔管概率等。最终获得的结果是患者进行护理之后,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94.83%要比常规组81.03%高,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常规组和护理组的非计划拔管概率进行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获得的结论是对急诊输液室患者服务当中运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将其穿刺和输液依从性提高,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概率,同时家长满意度也会得到提高,有效将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降低。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优质护理;依从性

1 基本资料和护理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到基层卫生院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门诊输液组,选择同时期到基层卫生院接受住院输液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住院输液组。其中门诊输液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16-68岁,平均年龄为:(42.0±1.6)岁。住院输液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17-68岁,平均年龄为:(42.5±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输液前要对其情况进行评估,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并且向家长阐述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静脉,嘱咐家长帮助固定患者,将患者的配合度提高,同时还要固定好延长管,完成之后要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

    护理组运用的是优质护理。第一,构建优质护理小组,小组人员包含护士长和护士,通过护士长对护士开展优质护理培训,考核符合标准之后才能上岗。要求小组成员从网络资料当中搜集有关急诊输液室患者服务影响因素和风险等关键词,了解这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而且还要根据前期工作经验制定优质护理对策。输液时还要加大巡视力度,告诉家长不能将患者报告,避免其肢体大幅度改变而造成静脉低速出现变化,在运用能够活跃血管的药物时,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适,第一时间对穿刺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行冷敷。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更换血管进行这项操作,如果敷贴地方出现针眼有渗液等情况,就根据具体情况将另外一边的静脉通道工作做好,避免药物联合出现异样反应。对输液完成之后开展护理工作,输液工作完成之后,要第一时间拔出针头,按压针眼,一直到没有血液渗出,如果部分出现肿胀问题可以进行热敷,如果出现红肿或者疼痛等情况,要第一时间向医生反馈情况,并且积极进行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SPSS 20.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解析,(%)代表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治疗依从性

     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后,护理组93.34%的治疗依从率要比常规组的66.67%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对比治疗依从性[n(%)]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常规组(n=30)

12(40.00)

8(26.67)

10(33.33)

20(66.67)

护理组(n=30)

23(76.67)

5(16.67)

2(6.67)

28(93.34)

χ2

5.199

P值

0.023

2.2 对比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护理组开展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概率98%要比常规组86.21%高,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

2.3对比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护理组的非计划拔管概率和常规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对比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n(%)]

组别

发生率

常规组(n=30)

4(13.33)

护理组(n=30)

1(3.34)

X2

1.302

P值

0.208

3讨论

     输液操作具有侵入性特点,因输液步骤较复杂,针对患者、高龄患者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静脉输液的风险性。同时,个体、医护人员等因素的产生会导致药物外渗的发生,进而增加临床输液的困难性。患者出现哭闹情况时,在穿刺期间增加疼痛感,同时因活泼好动的特点,极易出现四肢浅静脉输液固定松动问题,进而引发严重渗漏问题。同时,医护人员穿刺操作不当而产生抑郁情绪,进而增加穿刺操作的困难性。如未果不能一次性完成穿刺工作,则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多次穿刺同部位情况而言,极易产生血管壁针孔多问题,引发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患者并未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在输液室输液的患者因情绪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多种不良输液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护理设备直接作用于护理与设备质量、性能。而针对急救设备而言,如产生故障、性能降低等问题,对输液室护理质量、安全性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分析,门诊输液室需要通过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既能够在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增强整体护理效果,可以大幅度上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静脉输液是一种经常用到的质量方法,由于患者年龄很小,对患者进行输液期间很容易出现挣扎、哭闹等一些抵触行为而导致无法正常治疗患者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比成年人高,因此开展合理的优化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配合度有着积极作用。采用常规护理,很多都是以疾病作为护理中心,缺少对患者的护理,而且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造成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家长的满意度也很低。开展优质护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会结合其心理和情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解决,从而将护理效果提高。

      总之,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运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将其穿刺和输液的依从性提高,同时还能加强一次穿刺成功概率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提高家长满意度的过程中,将非计划性的拔管风险降低。

参考文献

[1]马冬梅.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5):109-111.

[2]赵翔. 优质护理对改善急诊输液室患者服务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6):670.

[3]张雪.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室患者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