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单海

370602198207074337

摘要:在装配式建筑中,EPC模式也被广泛的应用。建筑行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化建筑施工模式,做好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摆脱传统施工模式能耗高、污染高的缺陷,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尝试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代替传统施工模式,而要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就成为重中之重。基于EPC模式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相关人员需要准确把握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关键环节,运用一体化成本控制模式,加强施工环节之间的关联,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装修一体化的特点,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的发承包模式有利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与装配式建筑配套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都在不断完善中,对于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并采用EPC发承包模式的业主来说,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实现既定管控目标,必须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管控。

1 EPC模式与装配式建筑

1.1 EPC模式概述

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指的是总承包企业在接受业主的委托后根据合同条款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全部承包,将工程、采购与建设结合起来。在工程总承包过程中,总承包企业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管控,确保工程各个方面都符合业主要求。相比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EPC模式有诸多优势,如:EPC总承包模式十分注重设计工作,强调要不断优化设计;EPC总承包模式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这三个关键环节结合了起来,可以增强各个环节的紧密性;在EPC模式中,总承包企业对业主负责,分包商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可有效明确责任主体。

1.2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即在工厂内预制建筑构件并在施工现场装配预制构件而形成的建筑,常见的类型有升板升层建筑、板材建筑、砌块建筑等类型。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机械化程度与自动化程度更高,所以我国十分注重装配式建筑,相继出台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 风险分析

2.1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控制投资造价风险的关键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为:(1)业主和设计单位对项目所在地周边装配式资源调研不充分,导致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的装配式建筑方案实施造价成本偏高。(2)业主在初步设计阶段对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需求(如装配率、装配结构)不明确或不全面,导致在下阶段进行大量变更,增加了综合造价。(3)初步设计深度不够,导致EPC招标限价文件编制依据不足或不全面,不利于投资控制。(4)EPC设计阶段,EPC承包商从自身成本利益角度考虑,通常会以设计“优化”的名义对已经批复的初步设计进行大量变更,业主如果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对EPC承包商提出的“优化”建议进行有效甄别和应对,进而影响工程造价。

2.2 EPC招标阶段

(1)业主在编制EPC招标文件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存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主要格式条款内容编制不完善或错漏等风险。(2)业主在设置EPC招标控制价时不能确定与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相匹配的控制价。控制价设置过高,业主方将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控制价设置过低,总承包单位收益偏低,实施阶段总承包单位一般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来提高收益,可能导致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难以保障,对实现项目管控目标造成重大影响。(3)业主在EPC招标过程中对潜在投标人、投标人的资信业绩审核把关不严或由于缺乏EPC招标实施经验,没有选择到资信好、业绩优的EPC承包商,甚至让资信业绩不良的承包商蒙混中标,给后续履约带来重大风险。

3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3.1 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方案与设计图纸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与项目投资效益,因此需要加大对设计阶段的控制力度,突出EPC模式的优势。在EPC模式中,装配式建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①流程精细化。装配式建筑对设计的要求更高,所以设计人员不仅需要进行工程基础设计,也需要进行预制构件加工图纸设计,因此需要增强设计的精细性、综合性与全面性。②设计模数化。只有进行模数化设计才能够将建筑与构件结合起来,实现建筑工程的工业化,因此需要进行模数化与模块化设计,增强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标准性。③配合一体化。在EPC模式中,总承包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生产商,并做好预制构件设计与生产的协调工作,让设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预制构件、设备管线的设计。④成本精准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图纸与方案可以为预制构件生产加工提供依据,也会影响到项目投资效益,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⑤技术信息化。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设计的信息化水平。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构建装配式建筑的三维模型,对建筑工程的决策、管理、运营提供支持。

3.2 采购阶段

在项目总承包商在工程设计阶段,确定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并根据该项目的装配率对材料采购进度进行优化,将采购环节提前,针对传统采购过程中临时性采购、无序采购以及分批采购,转变为系统化、标准化的集中采购,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控制应急成本、其他间接成本,提升采购工作效率。

3.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EPC模式的重点阶段,更是工程管理的重难点。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在于预制构件的吊装,需要做好吊装机械的调整工作、定位工作以及固定工作。预制构件的体积与重量都比较大,对吊装机械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装配式建筑对构件节点处理的要求比较高,应通过有效手段增强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企业需要做好各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减少专业冲突,利用EPC模式控制工程进度与质量,增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施工策划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BIM技术构建工程施工仿真模型,对工程建设流程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模拟,分析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技术选择与施工工序的安排。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可视化管理,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调整技术手段、返工等方式优化施工效果。此外,总承包企业以及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施工变更记录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奠定基础。

结语

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装配式施工模式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工期短等优势,已经成为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际工作中,想要进一步发挥装配式施工模式的优势,扩大其普及率,就要对如何控制装配式施工成本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借助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从设计、采购、运输、施工等环节入手,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成本管控,在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缩短工期、控制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斌.EPC模式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218-220+223.

[2]徐小杰.EPC模式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0):12-13.

[3]谢东.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装配式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工程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21(8):111-113+128.

[4]梁启杰.工程项目管理中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21(10):137-138.

[5]黄春来.EPC模式下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20(7):133-134+137.

[6]郑泉.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技术要点[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22(1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