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的护理宣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针灸后的护理宣教

冉慧方

剑阁县中医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针灸是人们乐于接受的一种疗法,因为它没有任何药物的副作用,还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甚至是一些疾病的主体疗法,效果显著。在采取针灸治疗时,许多人都认为穴位的选择和手法等是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是往往忽视了针灸时、针灸后的一些护理注意事项。其实,这些环节的护理对于针灸效果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稍有疏忽,其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下面就跟大家谈谈关于针刺后的一些护理宣教要点!

1.针灸的三大功效

1.1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目的在于,使原本淤阻的经脉达到通畅,进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是最基础也是最直观的针灸治疗作用。中医讲,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非常重要好生理功能。但由于经络不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红肿和瘀斑等症状。通过三棱针点刺出血,可以达到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1.2 调和阴阳

针灸对阴阳的调和作用,就是可以将人体从阴阳失调的状态转变为一个均衡的状态,这也是针灸治疗的终极目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大体可归结为“阴阳失调”。针灸的阴阳调节效应主要是由经络的阴阳属性、经穴的配伍以及针刺的方法来实现的。

1.3扶正祛邪

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主要是通过扶助人体内的气血来驱逐病邪。从本质上讲,一个人的病情发展与转归,就是一个“正邪”的斗争。针灸治疗疾病,讲究的便是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2 针灸的注意事项

在实行中医治疗的各项操作时,患者都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摆放正确的体位,针灸期间,患者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玩手机、外放收集,并且做好自身贵重物品的保管。每一次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应该严格按照下述要求执行。如果有以下情形,一定要如实告知:孕妇,特别是习惯性流产者,合并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者,对酒精或其他药物过敏者,有肝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发热并有咳嗽、气急者,皮肤局部存在感染、溃疡、瘢痕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知觉减退者。

如有过饿过饱,疲劳过度,饮酒后、出汗过多,情绪过于激动等情况,则应及时告知医师,避免立即针刺。可以稍作休息或再行就诊,针灸期间需要将被针灸的部位裸露出来,患者可以穿着比较宽松的衣服,最好将头发盘起,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针灸。在针灸时,一定要避免突然地变换姿势,避免出现滞针、断针等现象,需要变换姿势的时候要请求医生帮助。一般针灸后的2—4小时内是不建议洗澡,浮针针孔处不能沾水和汗水,如果在针灸、浮针和拔罐后出现了皮肤损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针灸后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疲劳和激烈的活动。

3 针灸后的护理宣教内容有哪些?

(1)要做好保暖工作:为保持针灸的疗效,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在针灸完成后不宜着凉。治疗后的第一天要避免接触凉水,也要避免开空调和吹冷风。寒冷天气要注意做好针灸部位的防护工作,适当增添衣物。针灸后务必注意保暖,出门前要穿好衣服,做好保暖工作!

(2)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针灸后的2个小时内,患者的针灸局部要尽量避免接触水,以免发生感染,如火针、刺血、挑刺等治疗方法,则当日不应接触水。在针灸完成后,一定要避免剧烈的揉捏,也不要用凉水冲洗,否则会引起全身的不适,还容易引起感冒。患有糖尿病或皮肤病者,应特别注意肌肤的防护,否则皮肤较一般人更容易受损。

(3)关于饮食方面的护理宣教:针刺前、针后的饮食方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施针之前,护理人员要仔细询问和告知患者千万不要空腹,以免在施针时出现晕针现象。在针刺之后,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特别是辛辣的食品;尤其是在夏季,不能食用寒冷食物,更要拒绝食用冰淇淋、冷饮。多吃些苹果、葡萄等应季水果。在烹饪食物时要讲究注意方法,尽量避免食用太多的油脂和油炸食品,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

(3)充足的睡眠:施针时如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不适,请于施针后立刻出院,由医师根据病情做出判断。回家以后一定要多休息。

(4)留意有没有任何的不适感: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对针刺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针灸治疗后,如果有不适的感觉,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后,患者会有轻度的晕针,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有头晕、头痛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通常来说,以下4种情况都不是正常的:①针灸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在针刺后,针孔的闭合需要一段的时间,所以在进行针灸以后要避免风寒,在户外要做好保温工作,在房间里不要使用风扇和空调,特别是避免针灸局部着凉。一旦不慎着凉,也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②施针后,局部疼痛、肿胀和疼痛都是很正常的,这是血液循环和身体修复的结果,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日,可以适量运动;不要去掐,捏,用力揉,拉扯相应的位置,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③如果穴位压迫得时间太长,导致穴位周围的皮肤出现了淤青或者是红肿,这是因为皮下流血或者是血肿引起的,不用担心,可以利用切好的土豆片冷敷来缓解。④针对某些特别的疗法,比如刺络放血等,若牵扯到的部位较多,则当天不能洗澡;如果是单纯的针灸,针刺后2个小时就可以洗澡了,但要注意水温适中。

4 针灸后有哪些禁忌事项?

(1)搔抓皮肤:针灸之后,患者出现了局部瘙痒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护理人员要告知和监督患者,千万不要去揉搓,也不要去搔抓,否则很有可能会对局部造成伤害,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起炎症。当接受针灸治疗后,出现了局部血肿或有出血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消毒棉签对其进行按压,促进血肿的消失。有瘀血通常会自己消融,而淤血维持较久,则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来减轻症状。

(2)剧烈运动: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了解,针刺后不宜立即进行激烈的运动,这是由于针刺后容易出汗,汗水进入针眼容易引起炎症。另外,长期的疲劳状态也会影响到针灸的疗效。

(3)吹风:许多患者在接受针灸后就匆忙离去,没有做好保护工作,造成了局部感冒,造成了严重的痛感,从而极大的影响了疗效。所以护理宣教中必须加强重视。

5小结

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进行完针灸治疗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日常的护理。同时要意识到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切记不可掉以轻心,针灸尽管有很好的作用,但如果一些问题没有处理好,也会影响到其作用。所以一定要听取医护人员的建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