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建筑空间实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智慧图书馆建筑空间实探

孙晓丹2.刘蕾

1. 身份证号码:130402198907112124

2.身份证号码:13050319890421002X

摘要:伴随互联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智慧图书馆的时代已经到来,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也随之变化,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本文通过对天津中新友好图书馆的参观学习,思考探讨了智慧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分别从基础空间、发展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设计布局提出智慧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中新友好图书馆;建筑空间

0引言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5G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向智慧时代迈进[1]。、智慧图书馆作为适应技术变革的图书馆新发展形态,已成为图书馆面向未来发展的新理念,这也对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和服务转型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2]。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打造智慧空间,实现图书馆从服务书到服务人的转型升级。

1智慧图书馆

1.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有学者指出,智慧图书馆是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化设备为一体的。将先进智能技术的引入,是智慧图书馆的实现。而智慧不等同于智能,随着对智慧图书馆认识的深入,智慧图书馆的实现应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作为基础,在新技术赋能下,把“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用户需求驱动为导向,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提供服务,从而形成的一种全方位互联互通、高效便捷、深度协同的“人、资源、空间、环境”交互融合的图书馆新形态[3]

1.2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的变化

学者吴建中从空间发展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图书馆从以藏书为核心的第一代图书馆,发展为以开放借阅为主的第二代图书馆,到实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形成创新交流环境下,能够促进知识流通、注重多元素养和激发社群力,具有可接近性的、开放型以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资源融合的第三代图书馆[4]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空间设计,需要通过融入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打破传统图书馆以书为中心的空间布局。这不单纯是建筑空间的改变,更是对用户的参与度、切身的阅读体验与感受的重视改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创作实践中,打造集学习、阅读、交流、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图书馆公共空间,形成功能更加多样、使用更加便捷、体验更加舒适的智慧化开放共享空间[5]

2中新友好图书馆智慧化设计

在参观学习中新友好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智慧化设计成果的同时,经管内专业人士的讲解、以及线上的多种资料查询,对其智慧化设计有了新的体会。中新友好图书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由gmp事务所设计,是生态城首个落成的文化建筑。

在负责人耐心专业的讲解中,我们得知中新友好图书馆在定位上选择结合“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突出“智慧”特色,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大数据分析系统、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机扫码借书、刷脸借书、汽车穿梭还书、24小时借还书书柜等智慧应用。馆中新鲜可靠的智慧服务设施,使人耳目一新,真是科技改善服务、智慧引领阅读。位于5层的创客空间打造成了一个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孵化器,其较低成本的办公空间、网络空间,将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6]

在此基础上,中新友好图书馆又引入了智能盘点机器人、手机室内定位导航检索、智能分拣系统等全新智慧设施,全面推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盘点机器人可以利用闭馆时间进行盘点,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充分利用了图书馆闭馆的时间。新的地磁定位系统使读者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及中新友好图书馆APP,就能导航到自己想去的任何一个馆内区域,可以精确直达到所需图书的所在层架。中新友好图书馆告别图书馆传统的单一借阅模式,向着“分享交流”的体验回归,打造城市公共阅览空间、文化共享空间、文化艺术培训空间、儿童主题活动空间和创意拓展空间等。借助全新功能区域开放这一契机,中新友好图书馆也将进一步提升馆藏资源服务能力、创新读者活动形式和内容,继续推进智慧图书馆研发和应用[6]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智慧图书馆空间设计策略

3.1空间功能多样化

在图书馆发展定位上,更趋向于将其打造成城市的书房、客厅、工作室,公共图书馆如今已成为城市生活日渐重视的“第三空间”。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不断细化,发展出知识共享空间、多媒体空间、创客空间、互动空间、静音空间、智慧教室等各类功能空间。同时,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空间功能与形态创新也成为图书馆空间功能多样化发展的方向,如打造面向儿童的数字互动学习区、面向创业者创业团队的创客空间孵化器、面向影音爱好者的多媒体服务区,均体现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空间功能的多样化。

3.2基础空间

基础空间是图书馆最基本功能的实现,包括自习空间和阅读空间,主要是满足读者自主学习、阅读和共享交流的需求。为方便读者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的学习阅读需求,可以设立儿童分年龄段阅读区、老年人阅读区、视障人群阅览室、24小时图书馆等。共享空间主要是为实现交流研讨和知识分享,包括如读书沙龙区、知识讲座区等的交流研讨空间、如音乐欣赏厅、影视欣赏厅、电子阅览区、朗读区、多功能厅、报告厅等的多媒体空间、如咖啡吧、亲子区、休息区等的休闲空间

[5]

3.3 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主要是为读者提供线上的网络交互平台,推动资源的获取和知识的共享,包括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其他形式新媒体等,为读者提供网上参与和互动的平台;资源聚集平台,如在线电子资源、移动图书馆等,以实现数字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面向读者的全面覆盖[5]。在日益忙碌的现代城市生活中,虚拟平台的搭建极大地解决了部分市民只有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前往图书馆线下较为不便的矛盾。

3.4 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主要是为了实现文化传播、红色教育、政信传达、新技术体验等目的,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思想高度,以促进创意分享,实现多元新思想的交流碰撞;新技术体验空间,如VR体验区、数字智能化体验区、智慧创新互动区等,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多感官体验为读者带来沉浸式体验[5]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城市文化“第三空间”的公共建筑结合设计,或临近建设,可以形成文化互动发展交流模式,创造城市文化聚集地。

结束语

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精神厚度,需要“第三空间”的建设发展来丈量。通过智慧空间的提升设计,突破时空的限制,形成人、技术、空间的交互融合,实现精准化、定制化的服务,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提供最优化的空间体验,真正让智慧图书馆成为读者“身边”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6):15-20+11.

[2]初景利,段美珍.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1):3-9.

[3]吴志强,杨学霞.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4):20-27.

[4]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35(6):4-9.

[5]李春美,邢伟.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探究[J].科技视界2021.22.45.

[6]王梓.开辟创客空间,打造亲子“绘本天堂”突出“智慧”功能,中新友好图书馆全面建设升级.滨海时报,2019,10.05-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