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伍丹

耒阳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湖南  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探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另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实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实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控制血糖,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其治疗难度和其他肾脏疾病相比明显增加,故此及时的防治十分重要,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1]。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选择单项检测方式,其中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将患者机体糖代谢的情况以及血糖浓度的改变进行间接的反映,但单一采用该种方式效果不佳[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的纳入对象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收取时间段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份期间,每组例数50例。纳入标准:(1)观察组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受检者均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其他因素导致的尿蛋白增加;(2)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3)存在神经并发症。

观察组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7.63±4.85(30~85)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4.56±1.32)年。对照组中31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7.96±4.77(31~8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测定方式: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将受检者肘静脉血采集,置入未加抗凝剂试管内,采集3ml左右,在加有EDTA抗凝剂试管内采集2毫升,并且需要颠倒混匀,采集后需要在1小时内将血清分离,采用3000r/min离心10分钟,对于分离后的血清标本应避免脂血、黄疸、溶血、气泡等,所有标本在仪器进行常规定标,在质控合格的条件下,根据试剂盒、仪器说明书进行单次样本检测,检测2hBG、FBG需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于血清标本应用已糖激酶法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来自北京利德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于血清标本采用NBT法进行测定,检测的GHbAIC应用美国BIO -RaD

D-10 GHbIC测试系统,对于全血标本应用HPLC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各项检测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25.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若<0.05,则代表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各项检测结果的对比

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各项检测结果的对比

组别

例数(n)

FBG(mmol/L)

2hBG(mmol/L)

GHbAlc(%)

GSP(mmol/L)

观察组

50

9.26±2.74

10.89±2.74

8.85±2.01

2.88±0.25

对照组

50

5.71±1.02

6.55±1.41

5.72±1.52

2.01±0.01

T值

-

8.586

9.959

8.783

24.588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尚未明确,而导致该疾病的因素和遗传因素、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中男性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和女性相比较高[3]。研究发现,其中I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微量白蛋白尿之间无差距,而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糖尿病肾病前,若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该种异常情况可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观察到,具体表现以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血流量升高为主,尤其是在摄入蛋白后,其升高程度较为显著,高血糖导致的代谢异常因素,肾脏损害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糖较高,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代谢发生相关异常,其中代谢异常损害机制还伴有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多元醇通路激活等[4]

故此对于该类疾病需要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在理想情况下需要将任一时刻的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糖控制目标为FBG小于6.1mmol/L、GHbAIC小于6.5%、2hBG小于7.8mmol/L,FBG筛查为一种常规方式,必要时可以指导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对G2hBG进行检查,GHbALC不受进食影响,能作为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控制的指标,能反映患者8周前的平均血糖水平,之所以患者血糖值和GHbAIC水平稳定性相比较高,和患者红细胞半衰期为60天左右相关,该指标除了能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判断,还能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其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水平正常,DM性高血糖升高。GSP能对糖尿病患者3周内的血糖水平进行反映(平均),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和葡萄糖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一种产物,血清GSP能克服GHbAIC无法反映近期血糖水平的缺陷,还能克服尿糖、血糖受生理因素影响导致的缺点,因此患者血清GSP测定简单、及时、稳定,能弥补糖化血红蛋白无法反映患者平均血清水平的缺点。通过采用联合检测,能对不同血糖治疗效果进行判断:①糖化血清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幅度大致相同时,可以提示8周-12周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佳;②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常,但血糖呈现升高情况,则提示因机体应激或大量输注葡萄糖所致;③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幅度和糖化血清蛋白相比更高,由此说明患者近期(2~3个月)的血糖控制不佳,但近2~3周的控制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糖尿病足病专家委员会.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1).

[2]金宇,崔莹,黄怡丹. IFN-γ、GSP、HbA1c联检在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4):623-626,686.

[3]王晓书,唐媛媛,李白均,等.血清C肽、HbA1c和GSP联合检测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7).

[4]周建,刘凤兰.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