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李文秀

荟骏人力资源服务(天津)集团有限公司 3001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用水量、居民用水量的不断增大,水污染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态环境,因此不断提高水污染监测水平、防控水污染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分析了水污染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探索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的策略,希望能给有关机构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污染;质量

引言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用水量同样位居世界前列,在我国人均用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防控水污染至关重要。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水污染问题,水资源中的有害物质,除了严重危害水体生物之外,还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有效的水污染监测有利于人们直观了解生活区域水文状况,将重要依据提供出来,以便人们间接保护水资源。

1.水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至关重要,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逐年扩大生态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并且其发展速度持续提高。关于水资源日益恶化,污染问题严重,我们必须应用水污染监测来解决。水污染监测作用比较多,如动态化了解水资源具体状况、污染程度、准确预测未来水污染趋势等,我们需从实际出发,将有效措施制定出来,因为水污染监测结果对水污染治理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将水污染监测应用于工业、生活污水中,可以为人们掌握水污染状况和原因提供有效的帮助。水污染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保证监测结果的公平公正及准确性。

2.水污染监测工作是水污染防治的基础

空气与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成分,18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国家开始殖民统治阶段,对殖民地的大量矿产资源进行掠夺,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工业废物,严重污染水体的品质。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强调环保工业经济,对工业生产模式进行升级,进而降低工业废物的排放量,降低对水体污染的概率。我国工业发展模式起步较晚,随着工业进程的加快,致使水体污染问题愈加严重,面对这种严峻的发展局势,我国政府加强对水污染监测的力度,实施和开展水污染防治策略,经过多年对水体监测的研究,我国在水污染监测的成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通过对水污染的来源、成分、浓度、变化规律等进行准确地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使水体质量得以改善。其中,水污染监测结果要符合国家水体环境监测的标准,以此提升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可行性。

3.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3.1做好监测准备期的质量控制

在水污染监测环节,要做好监测准备期内的质量控制。在准备期内质量把控上,进行以下几点的阐述。首先,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管理机制,要求监测人员岗位明确,责任明确到个人,监测人员的操作水准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度。其次,监测人员端正自身态度,在监测岗位上做到安岗敬业,以此提升自身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对监测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保证操作技能熟练。最后,监测人员对监测设备与检验仪器性能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以此保证仪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

3.2做好常规监测的质量控制

在水污染日常监测中,做好常规监测质量控制。监测人员应牢记自己的工作使命,在日常的监测上,不能忽视监测的重要性。对常规的监测应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监测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与保养,保证监测仪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对常规监测的水体样本进行检测,应按照实验室的检测标准,对常规的水体样本进行测定。同时监测人员要树立常规监测的规范意识,以此形成习惯性的监测态度。

3.3做好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本采集是保证水污染监测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对水体样本进行采集,采用合适的容器对水体样本进行收集,之后再对其进行编码、分批次、分类等。在对水体样本进行编码与分类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健全的模块化控制体系,保证采样的质量及其效率,降低人为失误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样本保存与运输上,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在运输前,用盖子盖严容器,以保证采集样本的容器密封。其次,对采集样本的数量、种类进行清点,对于特殊样本进行特殊保存和运输,以保证后期检验结果的质量。此外,监测站与检测实验室在进行样品交接环节,需要仔细核对样本的编码是否正确。

3.4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对于水体样本的检验,要求在无菌恒温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对分析仪器、测量用具、检验设备的性能进行校准,检验用的化学试剂也要校准,并绘制校准曲线,以此为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平行检测进行试验对比,检测影响样品质量的干扰因素,进而提升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可以说贯穿于水体检测的整体流程,因此检测人员要按照水体检测的标准,严格规范自身的检测水准。

3.5做好数据分析的质量控制

在水污染监测中,对水体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的质量把控,之前所有环节的质量把控,都是为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做铺垫。数据分析作为水体监测的最后环节,对于水体监测的质量是最关键的存在。操作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仔细的核对,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必要的验证。针对水污染问题要深入、仔细地研究,并对分析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汇报。分析报告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数据要清晰准确,以此作为接下来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依据。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细节方面的质量控制,因此重视数量级,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的监测数据,能够真正地反映出水污染的情况。

4.水污染环境监测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应用科学的监测手段,能够准确评估和把握水环境质量,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更加注重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借助开发上游硬件和软件,促进科学监测目标的实现。同时大力开发检测试剂,将监测仪器、监测系统设置在中游水域,其好处和目的是可以精确、及早、全方位地反应出水质质量状况。维护仪器工作室设置在下游水域,其目的是促进监测工作的智能化、数字化,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十分有利。除此之外,积极开展各种水域监测工作,如海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等,完善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对多领域的水质量进行检测,实现高质量的监测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时代,水污染问题作为全球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全球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尽快开展。水质检测作为水污染监测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对检测过程及结果进行严格的把控。要求监测人员在监测准备期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保证监测人员的检测操作在可控范围内,设立明确的权责岗位分配制度,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在常规监测中,对常规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监测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做好常规监测质量把控。在样品采集、实验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保证实验中的环境卫生,提高样本保存与运输环节的操作质量,对交接的样品进行编码的检查。在数据分析时进行质量把控,重视水体样本检测的标准,为检验结果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通过环环相扣把控监测质量,推动水污染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曹颖.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质量问题的分析[J].消费导刊,2019,000(013):258.

[2]周磊.论环境监测如何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J].科学与信息化,2020,000(010):194,196.

[3]孙英,刘二东.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危废水污染防治[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002(001):P.43-44.

[4]郭飞.浅析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9,000(01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