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浅谈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张海洋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倪邱镇中心小学 安徽 阜阳 236638

摘要:本文分析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现实意义,从控制单元作业数量、创新单元作业类型、完善单元作业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单元作业

前言: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便于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标提倡大单元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单元教学意识,将其拓展至作业设计环节中,形成单元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领域,作业是帮助学生有效夯实基础知识,扎实掌握数学学习技能的重要载体,其所呈现的教育驱动价值尤为显著。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思想,强调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着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构建更加完善性的单元作业体系,以丰富作业内容,拓展作业的覆盖范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作业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课程领域的综合实践与探索能力。由此可见,单元作业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能赋能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实践。不仅如此,也能使得其在作业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扎实而全面的数学文化,助力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范围内实现素质的综合发展。

因此,在教育新时代环境下,教师要明确单元设计的重要性,基于数学教材、学生学情,以单元教学理念为引领,优化设计数学单元作业。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数学单元作业的独特育人价值。

三、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观念先行——控制单元作业数量

思想观念是行为落实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数学单元作业进行设计时,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新课标及“双减”对作业设计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变思想观念,合理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

对此,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作业设计能力,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加以预判,对各类题型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减负的同时,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品质,从而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5道题型,包括两道概念填空题、两道计算题、一道思维拓展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符合“双减”政策中的“减负”要求。

(二)趣味多样——创新单元作业类型

1.设计自命题类型单元作业

新课改及“双减”政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启发者。因此,在对单元作业加以设计时,教师也需要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数学作业加以设计,形成自命题作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针对本章的知识点设计单元测验卷,在教师规定题型、数量的基础上,学生对题目的内容进行自主设计。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翻阅书籍、学辅资料等,随后对题目加以设计,而这一过程则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此外,在对习题进行讲解时,教师也可以让出题学生讲述思路、意图等,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2.设计趣味性类型单元作业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数学单元作业内容抽象单一,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着手点,设计趣味性数学单元作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高效地完成单元作业,让学生将作业完成看作是一种乐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增效”和“减负”。

以“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扑克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具体来说,所使用的一副扑克不包括大小王,要求学生根据纸牌数字,使用运算符号摆出结果为24的算式,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算式最多,即可获得“纸牌团队王”的称号。通过这一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完成热情,是“双减”精神与作业设计深度融合的有力证明。

3.设计分层次类型单元作业

每一名学生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教师面向所有学生设计同样难度、同样类型的单元数学作业。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难以达到“跳一跳”的目的,而对于能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挫伤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考虑每一名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尊重,做好单元作业分层管理工作,设计分层次类型单元作业。

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包括“基础练习”“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在内的分层次类作业:


(1)在生活中寻找材料,设计长、宽、高分别为20cm、13cm和9cm的方长体纸盒,并对其表面加以计算。

(2)莹莹家有一个池塘,爸爸想利用周日的时间对池塘进行装修,在池塘的四壁、地面分别抹上水泥。现已知池塘的长、宽、高分别是40m、35m、3m。如果每平方米使用的水泥量为3kg,请问莹莹爸爸一共需要多少水泥呢?

(3)与家长合作制作长方体学具。

4.设计反思性类型作业

深入到小学生数学学习实际当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或者解答数学习题,但是能够运用语言对概念性结论、规律性结论进行总结的学生却为数不多。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教师的归纳总结代替学生的自主归纳。因此,针对学生的这一能力现状,教师可以设计反思型教学单元作业,注重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单元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单元知识,并联系此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制作思维导图,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学生通过这一单元作业的完成,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巩固成效——完善单元作业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基于数学单元作业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单元作业评价环节中,充分发挥单元作业的育人功效。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学习自评表”,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本节课学习后,你对自己有何评价?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减负增效的“双减”政策要求,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学生的数学单元作业进行评价时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准客观,教师还需要对各项评价指标加以细化,根据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并存的指标结果的呈现,计算出综合分数,由此作为学生数学单元作业评价结果生成的依据。

以“知识技能”为例,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可测量指标,一是检测作业正确率高,二是平时作业质量高。通过这两个指标的相互结果,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3.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数学单元作业评价时,教师不仅要使用“√”和“×”,以及分数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批改,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走向,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例如:对于基础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注重对学生解题多样性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在作业评价方面附带“这道题你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你很棒,可以将老师教的知识点有效应用。但是,你能否有其他方法解答这道题呢?老师期待你的表现!”面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附带如下评语:“你今天作业完成得很规整干净,继续努力!”“你再动动脑筋,看看能否攻克这一难题!”等。通过这些评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对单元作业成效巩固,具有良好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标及“双减”政策,不仅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这点需要教师有所明确。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单元教学意识,对数学单元作业的数量加以有效控制,创新作业类型,设计多种形态的数学单元作业,落实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要围绕数学单元作业,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巩固数学单元作业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进春.“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3(09):28-30.

[2]卢晓呢.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优化——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华夏教师,2023(08):52-54.

[3]韦翠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3(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