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5

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史学楠   

身份证:370724198011255201

【摘要】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最近10年发展迅猛,全国范围内重点休闲旅游乡镇有1299个,旅游休闲度假区671家。到农村休闲旅游的的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年均年收入增长10.6%左右。[1]乡村休闲产业经济的发展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很多“贫困乡村”通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变成了“美丽乡村”,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上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疫情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之际,乡村休闲旅游经济也很好的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循环,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关键词】乡村休闲产业 乡村经济   助力脱贫

一、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乡村休闲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具有全方位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发展乡休闲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的多重价值,还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二,发展乡村休闲可以促进乡村生态宜居。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它可以通过实现环境的经济价值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三,发展乡村休闲可以促进乡风文明。乡村休闲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还可以推动休闲目的地的软环境建设,直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第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可以优化乡村治理。第五,发展乡村休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带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及乡村公共服务提升,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环境是乡村休闲发展的主要竞争优势,环境的好坏是乡村能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发展后劲所在。乡村休闲发展需要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村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

乡村休闲发展需要从这几方面展开: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感。文化度是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舒适度、方便度,需要在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上进行改造提升,满足休闲者的需求,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因素,从不同方面来综合开发治理。幸福感主要是让消费者到此休闲后感到是身心愉悦,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等等都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就是要形成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

二、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一)乡村休闲产业顺应时代发展

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的形态,农村休闲产业的发展是基于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超1000美元,正是一个国家旅游发展集聚膨胀期,主要针对旅游观光性需求;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休闲就会形成多样化需求,选择也呈现多元化;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休闲将会普遍产生。据2021年统计年鉴资料统计,我们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12695美元。东部及沿海及发达地区,休闲度假需求已经普遍产生,全国而言开始正在顺势追赶。

2020年3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农村地区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同天,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进入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3]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本质是解决农村、农民经济发展问题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人民群众。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也就是将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休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是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其农业附加值。在自然资源禀赋相对好的地方,整合三农资源,打造乡村休闲产业园,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例如:贵州贵定县因寨村乡村休闲景区的打造,依靠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将传统农农业进行产业规划化设计形成农业休闲景区。将农村环境进行原貌复原改造,及村庄历史沿革及脉络、古迹、故事进行整理,整合多方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举措的方式进行景区打造,最终形成金海雪山休闲度假区景区。在此基础上引进外资进行产业升级,如:星级酒店入住、农业科学教育实验田的开发、亲自种植活动、娱乐项目等,是省域内自驾休闲的首选之一。

     1、不离土味的乡村休闲。在特定的季节,农村地区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及收获。比如,景观休闲,四川贵定的“金海雪山”乡村休闲度假区,它是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和李子花盛开的季节,金灿灿的油菜花和满山遍野的白茫茫的李花,形成了壮美的“金海雪山”盛景,让来休闲度假的人流连忘返。不仅提高了本地人经济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翻翻,也极大地吸引了外地人对各类乡村休闲的体验。

2、体验教育式休闲。城市孩子对五谷认知及种植知识缺乏,乡村休闲为城市孩子提供体验种植教育基地,跟农民一起学习农业种植技术,深刻体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不再是一种倡导口号。 

3、新型休闲方式不断涌现

疫情之下乡村休闲发展呈多样化发展,极大的推动来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循环,在旅游景区萧条之际乡村休闲却迎来了蓬勃发展之态势。房车休闲、野外帐篷露营等各类休闲模式的不断涌现。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休闲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加了乡村休闲发战中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为实现共同富裕找准切入点。农民在休闲产业发展中,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参与到休闲产业发展中分配中来。可以参加休闲度假区内部管理,参直接收入分配;还可以再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等,极大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第二、实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不用再背井离乡,家人团聚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美丽乡村就可以就业。同时,为农民工提供了为返乡创业的机会,实现不出家门即可脱贫致富的愿望,大力提升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农村经济实现区域内良性循环。

(三)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局势动荡,我国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如何平稳发展,需要着眼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首先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就需要整合农村各项资源,创新性发展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平稳有序的发展。这需要扎根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在不离乡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点。乡村休闲产业顺应时代潮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国各地进行乡村资源整合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既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又满足了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留住了鸟语花香,鱼翔浅底。满足了疫情下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求,实现了区域内旅游休闲经济良性的内循环,促进了农村产业整合升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契机。

例如,内蒙赤峰市马鞍山村,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马鞍山村是革命老区村、多民族聚居村、生态文明村。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营子,共有耕地5789亩,总户籍人口420户1080人,常住人口242户562人[4]。全村有蒙、汗、满3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共融,共事共乐的村,曾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称号。自2019年总书记视察马鞍山时嘱托“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5]落实总书记嘱托,马鞍山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打造了总书记考察路线“红色教育路线、设置签名板、红叶生态休闲旅游节、3.8公里红色理论一条街、民族之家汽车营地”等。乡村休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农家乐从12家发展16家,每家收入人均翻一番,从11万增加到25万元,同时还成立“三色马山旅游有限公司”,年增加村集体经济6万元,[6]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7]

(一)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农民可以将自家果园、菜园、自有住宅等进行规范化经营,满足休闲消费者的需求,以取得经济收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乡村休闲业是在农村本地发展起来的产业,对解决农民就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吸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中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乡村休闲产业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农民,而经营者的主要群体是女性,这在相当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大城市周边发展起来乡村休闲产业加速了乡村农业生产商品化进程,使农民思想不断解放,摒弃小农意识,发展商品经济,树立现代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乡村休闲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的农村,乡村旅游休闲作为支持“三农”建设、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拓宽农业致富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之举。

1、增加资金积累

乡村休闲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经营者可以通过经营各种乡村休闲产品获得收益,原有的土特产品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增加积累。经营者主要通过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销售给休闲消费者后获得收入,村民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劳务而获得收益,特色休闲商品加工经营及从业者的收入都会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积累直接关系到休闲产业发展的规模,当地居民在规范化的引导下,通过单一产品的经营逐步发展为综合经营者,为乡村休闲的可持续发展在资金上提供有力的保障。

2、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增长点

乡村旅游休闲的发展,为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目前,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旅游休闲产业。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通过对民俗节日的宣传和策划,农民积极参与,通过提供住宿、餐饮等,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效途径之一。

乡村休闲的开展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乡村休闲的发展为当地农村带来了先进思想,促进了当地群众观念的转变。当地农民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也会想尽办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民会在文化水平及各种农业技能上提高自身的水平,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扩大了劳动力的就业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村休闲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乡村旅游休闲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去外地打工的农民也逐步返乡,即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和其他在外打拼的村民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发展个体经济,大量吸纳了村内村外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使剩余劳动力就业呈现离土不离乡的局面。

(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乡村休闲产业是利用了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了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增加了人们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换言之,乡村休闲所表现的是生产、生活与生态一体的农业,所以具有初级产业、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的特性,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农业经营的新型态,将农业生产主体及其环境和休闲活动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1.它改善农业经济结构。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对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生产、生态、生活三结合,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逐步形成了各地有特色的产业结构。农村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是根本,需要以农业生产的第一级产业为基础,只有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产品和体验活动。消费者前来观光或者度假能促进农业产业及加工产品的销售,只有对初级产品进行创意开发、加工和制造才能提高附加值,满足休闲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购欲,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乡村休闲产业的兴起带来的客流将产生相应的服务需求,就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用第三产业的理念和方法经营管理乡村休闲产业使其获得持续的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由于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以及花卉有了销路,农民根据市场需求,适应休闲市场规律的需求,做经济收益比较好的产品,出现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

3.务农与经商结合。休闲消费者一般都会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品和工艺品,村民就此进行生产加工,促使加工业成为村镇及县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吸引消费者来此地休闲,会配套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出现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

(三)增进城市农村的互动

1.增进了城市居民乡村的认识

开展乡村休闲产业针对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城市居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认识农业和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与生态的机会,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现代城市人群工作和生活节凑快增加了很大压力,在假期出游是放松身心、修养调整的最好时机。在周末或者假期到乡村去感受金色无垠的麦浪,动听悦耳的蝉鸣蛙叫,闻闻稻花的香气,感受的浓浓乡情,再哼上一曲小调走在乡间的道路上,那种感受只有农村才有,也只有通过乡村休闲的发展才能使更多的人去深深体会这样的惬意。乡村休闲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的品质,增加了城市居民对乡村的了解,也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还起到了修养身心的作用。

2.增强了农民对本土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乡村休闲发展区必须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并借助乡村休闲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做好资源的保护工作。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一条能促进农村发展的绿色之路,使得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乡村休闲,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农村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对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及保护环境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乡村休闲业的发展转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使农民有尊严地赚钱,也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同时能创造出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由于乡村休闲业带来的大批休闲消费者,使得古老传统的民俗活动得以保护,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由于消费者的喜爱和积极参与,传统活动在传承和创新上保持了独特的格调,保存了乡村文化的原汁原味。

(四)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进行资源整合发展。乡村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休闲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乡村旅游休闲的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整合利用发展。在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休闲产业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就要求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必须走新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休闲质量,即追求休闲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指挥下,乡村休闲地的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开发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乡村休闲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搅乱市场最后吓跑消费者的现象。

(五)促进新农村建设

1.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一,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休闲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第二,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乡村休闲使许多农民成为乡村休闲的从业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可以通过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休闲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如,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着力打造“五朵金花”,发展乡村休闲,推动了农村的土地流转、农宅出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镇居民。第 三,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乡村休闲把城市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外语和电脑,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发展乡村休闲10多年来,呈现出村风好、民心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第四,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休闲的农村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是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乡村休闲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地方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促进了农村管理民主,一些农村纷纷成立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发展乡村休闲产业遵循了绿色发展的要求。第一,大力改进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休闲,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休闲旅游这个渠道,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加了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收入。据测算,一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8]。为了增加休闲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注重对住房、厕所、厨房的维修和改造,更加重视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因而有利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第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些农村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后,集资办起了教育和医疗,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还有一些农村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农民达到社保条件后可以按月领取保障金,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发展乡村旅游,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也可以选择参与乡村休闲业开发的方式,还可以自发成立休闲协会、农村经济联合体等行业组织,给农民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第三,扩大内需,缩小差距。发展乡村休闲产业,通过城乡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各种资源、资本和要素向农村、农民和农业倾斜,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许多地方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一批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村镇应运而生,促进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发展乡村休闲,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了多层次复合型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促进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3.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第一,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乡村休闲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农民通过参与乡村休闲的发展过程,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一些农村结合休闲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了图书室、文化室,加强了文化传播,一些农村举办了各种培训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乡村休闲的发展还促使一些农村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规章制度,农民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第二,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乡村休闲使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乡村休闲消耗资源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形成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当地珍贵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第三,推进农村相关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关联度大,据测算,休闲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比为1:4,乡村休闲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休闲用品和纪念品、商贸、运输等产业,并与之协调发展。第四,是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休闲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休闲者与农民之间、休闲者与休闲者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 魏小安.发展休闲产业论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5

(5.)。

[3] 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饭店现代化,2004(11)。

[4] 魏小安、张灵光.共同的事业—中国休闲标准化发展导引[M].北京:中国计

量出版社,2011年。

[5] 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6] 北京市旅游局.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

[8] 宋才发.布依族音寨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9] 于光远.休闲、休闲产业人的全面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 -12-18(3)。

[10] 于光远.关于“闲暇”与“休闲”两个概念的对话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22(9)。

史学楠(1980.11)女,博士学历, 中央民族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


[1] 数据来源:中国这十年:乡村旅游游客年将军增长20,旅游收入占GDP%。

[2] 资料来源: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3] 资料来源: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数据来源:2021年8月份调研马鞍山村,村公告栏公布数据。

[5] 资料来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鞍山村时的讲话。

[6] 数据来源:调研马鞍山村所得。

[7] 资料来源:本人博士论文《中国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

[8]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