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障原因放行延误的航班运行效率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基于保障原因放行延误的航班运行效率优化研究

万里

银川河东机场现场指挥中心,750003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机场在保障方面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作者选取了银川河东国际机场2021年旅客原因及机场原因延误的航班,对延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优化改进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机场放行正常率和运行效率。

关键词:放行正常率延误原因统计分析

我们知道,航班在地面、起飞和着陆、空中飞行等各阶段的运行过程中对于运行条件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航班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航班延误的发生。我们按照航班的运行阶段可将航班延误分为空中延误和地面延误。提高机场放行正常率,就是从机场运行的角度,减少地面延误。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指出,机场放行正常率反映的是航班在机场过站时,各单位综合保障能力的指标,机场放行正常率等于机场放行正常班次与机场放行总班次之比,用百分比表示。提高机场放行正常率,有以下几个放行因素,军事活动、流控、天气、机场原因、旅客原因等,而机场原因和旅客原因,是机场提高放行正常率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航班延误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作,机场在治理航班延误的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机场放行正常率”可以督促机场各部门协调一致,以最快的速度保证旅客及时登机,减少地面延误。

下面我们以银川机场2021年航班运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一、航班运行数据统计

2021年,银川机场正班、加班、旅包航班起降63069架次,其中,单进港航班4660架次,单出港航班4615架次,进/出港航班35078架次,过站航班18716架次,分别占比7.39%7.32%55.62%29.68%,如图。

2.放行延误情况。2021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放行延误航班4056架次,航班放行正常率87.16%放行延误航班中,旅客原因23架次,占比0.57%;机场原因7架次,占比0.17%。见下表(来自民航局航班正常性统计网站)。

IMG_256

根据民航局统计网站统计,机场原因与旅客原因统计占比总计40架次。对40架次延误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图。

二、存在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延误原因主要有以下

1.防疫因素。即疫情保障叠加其他因素,总计15起,占比37%。主要涉及疫情旅客到场登记,及出港旅客扫码登记,疫情相关信息查验。

2.减客找行李。统计总计8起,占比20%。减客找行李,主要体现在航班减客时段,装卸队、配载在信息沟通中,及装卸队在查找被减旅客的行李过程中占用时间过长,甚至有时会占用整个航班保障时间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二,既有高峰时段人员不足的因素,也有人员调配不合理,工作流程措施不细的原因。

3.调度不当。包括牵引车调度、摆渡车调度,航食调度及调度信息传递,总计6起,占比15%。调度不当尤其在机场较繁忙时、时刻高峰时段尤其易发生,在机场繁忙时,机场保障资源本就紧张,如何能更好的发挥好调度作用,对于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尤为明显。大多数时候,航班受流控等因素限制,航班CTOT 时间已锁定,如何能保障在给定的时间起飞,资源的合理调度甚为重要。航食车、加油车保障、摆渡车保障等环节的保障会影响下一个保障环节的保障,且在航空器推出时,牵引车,机务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航空能否按要求推出、起飞。

4.大行李托运。即旅客将大行李带上飞机,导致行李二次托运,总计3起,占比7.5%。大行李托运主要发生在满舱的情况下,因客舱人数较多,行李也多,部分大行李在过道占用位置,此时需要将大行李进行托运,因托运行李与手提随身行李的安检标准不同,随身行李改为托运时,需经过二次安检,耗时较长,影响航班关客舱、货舱时间。

5.机场资源不足。包括登机口冲突,设施故障等,总计3起,占比7.5%。在所有保障环节中,机场资源不足及设施设备故障对于航班正常性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本场远机位登机口不足方面,本场现有机位44个 ,远机位22个,占比50%,而登机口只有4个,且区域集中,且最多只能同时使用三个,且摆渡车高峰时段既要保障下客航班,既要保障上客航班,又要满足航班上客,这就对保障进度及流程提出更高要求。

6.保障超时。装卸保障超时、机务检查,及旅客上客超时,总计3起,占比7.5%。在整个保障环节中,机装卸队是用时最长的单位,这主要体现在装卸队不仅要将到港的行李、货邮及时从航空器上卸下,后续要将出港旅客行李、货邮及时装上航空器。且旅客服务室未能及时核对旅客,配载未能及时执行减客程序,将晚到旅客减掉,也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一个因素。

7.旅客冲突。此类情况一般发生在航班长时间延误的航班。因为延误时间较长,情绪容易激动且不能获知准确离港时间时,旅客情绪极易奔溃。在经历长时间等待后,容易与机场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造成登机口围堵等突发事件。

三、优化改进措施

1.运管委实体化运行

通过推动运管委实体化运行,明确专职岗位及人员,系统优化并开展运管委体系各项工作,全面加强运行过程管控、数据分析应用、日常监督协调和运行考核激励等工作,

切实提升机场运行效能。以应对特殊天气情况下,发挥机场、空管、航司三方整体协同联动作用。对于特殊天气情况下引发的大面积延误、长时间延误等情况,发挥好运管委作用,航司、机场更好的协同配合,通过改签、尽早取消,联系铁路等其他方式解决好延误旅客解决出行问题,避免旅客长时间等待、无效等待等问题,落实民航局关于延误航班早决策、延误旅客出行早解决的要求。

2.建立运行效能考核机制

建立航班运行效率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方案,明确监督范围、标准及方式,确定优化提升机制,形成监督考核结果。通过航班运行管理协会开展正向激励,推进航班运行监督管 理专业化、专职化开展,持续提升机场航班运行水平。对于保障环节超时问题进行考核,尤其对于容易造成延误的晚关客舱、晚关货舱进行考核,以避免机场保障环节超时造成航班延误。

3.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基于值机、安检、旅客服务室配合的工作流程,值机、安检、服务制定优化措施,解决超大行李二次托运。首先值机作为卡控第一关,需要做好大行李卡控。但不排除有些旅客自助值机情况,这就需要安检口对这些行李继续进行卡控。甚至于最后关口的登机口服务人员进行大行李卡控,避免将超大行李带上飞机,进行二次托运,延误关舱时间,导致航班延误。

4.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要对资源充足性进行评估,例如特种车辆、摆渡车、客梯车等,在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在某些资源不能补充的情况下,例如登机口资源,针对远机位登机口不足问题,AOC在安排远机位航班的时候错峰安排不同时段的航班;旅客服务室研究登机口使用规则,优化调整旅客候机区域;研究T2登机口及远机位登机口灵活调配规则,提高登机口及候机区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区域聚集,提升旅客舒适便捷性。

二是研究楼内资源调配原则,根据航班及楼内旅客数量,优化值机柜台、自助设施、安检道口设置及开放规则,建立旅客排队等待区域设置规则。

5.优化信息传递流程

一是优化推出开车指挥工作流程,精简信息传递环节,研究建立“机坪塔台-机务-特车”的点对点推出开车工作机制,提高航空器推出开车工作效率。

二是优化AOCFOCTOC、信息传递流程,特殊情况及紧急事件应打破一级调度(AOC)传递二级调度(FOC、TOC、SOC)传递三级调度的模式,应该从一级调度直达三级调度的情况。避免信息传递链条过长,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提高航班正常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从运行机制、考核机制、信息传递、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提升,多措并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制定优化措施,才能不断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旅客创造更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