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虚拟现实技术在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唐亚荣,郭晓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13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科PICC置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和实施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将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26.21±2.63)分、HAMD评分(22.12±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40.40±3.82)分、HAMD评分(36.13±3.12)分,(P<0.05)。观察组患者钢针穿刺疼痛评分(1.59±0.56)分、皮肤扩张疼痛评分(2.55±0.68)分、穿刺血管鞘疼痛评分(2.65±0.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钢针穿刺疼痛评分(2.21±0.77)分、皮肤扩张疼痛评分(3.35±0.80)分、穿刺血管鞘疼痛评分(3.29±0.85)分,(P<0.05)。结论:将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手段应用在血液科PICC置管中能够获得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稳定患者情绪和减轻疼痛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血液科;PICC置管;应用效果

PICC就是从外周静脉置管,在上腔静脉中下段置入导管尖端。需要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或者化疗的患者常实施PICC置管,有助于患者反复穿刺引起痛苦的减轻,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产生的不良刺激。在有关文献资料中提到,大多数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由于疼痛表示拒绝该操作,因多数患者不了解picc置管,难免出现负性情绪,进而使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存在较大波动,使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在一定会程度上会导致穿刺失败等不良后果的出现[1]。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人造三维仿真环境的一种计算机技术,近年来,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且虚拟现实技术获得良好效果[2]。现对比不同干预手段应用在血液科picc置管中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表1)。

1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n]%

资料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

P

性别

34(68.00)

30(60.00)

0.335

0.496

16(32.00)

20(40.00)

年龄(岁)

53.76±3.46

53.45±3.47

0.474

0.302

疾病类型

白血病

38(76.00)

32(64.00)

0.714

0.054

淋巴瘤

6(12.00)

10(20.00)

肝母细胞瘤

2(4.00)

6(12.00)

肾母细胞瘤

4(8.00)

2(4.00)

PICC置管部位

头静脉

4(8.00)

12(24.00)

0.889

0.112

贵要静脉

36(72.00)

28(56.00)

肘正中静脉

8(16.00)

4(8.00)

肱静脉

2(4.00)

6(12.00)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PICC置管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使患者对置管操作认知程度得以增强,在置管中为患者播放一些喜欢的音乐。

观察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措施是。为患者提供虚拟现实系统,包括眼镜、耳机和计算机,并在置管前半小时告知患者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和自然景色,有助于患者保持稳定情绪。由于患者需要佩戴眼镜,使患者的孤独感进一步加重,有些患者会对使用游戏表示拒绝,护理人员提前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将虚拟现实技术对治疗效果和情绪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告知。在置管过程中按照医嘱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监测患者的相关生命指标,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在置管时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在置管过程中采用心电监护仪在患者非置管侧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直到置管结束。叮嘱患者在出现疼痛感之后应进行告知,并将患者出现疼痛时间记录下来。置管后将患者眼镜和耳机去除,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并协助患者坐起,将其安全送至等候区,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理状态评分

2比较心理状态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

观察组

50

26.21±2.63

22.12±2.37

对照组

50

40.40±3.82

36.13±3.12

t

-

6.321

5.126

P

-

0.000

0.000

2.2对比置管过程中疼痛评分

3比较置管过程中疼痛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钢针穿刺

皮肤扩张

穿刺血管鞘

观察组

50

1.59±0.56

2.55±0.68

2.65±0.69

对照组

50

2.21±0.77

3.35±0.80

3.29±0.85

t

-

7.001

6.969

7.201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三维仿真环境的计算机系统,虚拟现实是利用听觉和视觉仿真现实,使人们在一个计算机系统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感受

[3]。虚拟现实技术显示屏会将人们和显示隔离开来,通过引导使其感受到身处虚拟环境中[4]。虚拟现实技术现已在多种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但能够通过营造的虚拟技术场景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同时还能够利用一些特殊设备对患者的听觉进行控制,使丧失肢体功能的患者能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活动,有助于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5-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26.21±2.63)分、HAMD评分(22.12±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40.40±3.82)分、HAMD评分(36.13±3.12)分,(P<0.05)。观察组患者钢针穿刺疼痛评分(1.59±0.56)分、皮肤扩张疼痛评分(2.55±0.68)分、穿刺血管鞘疼痛评分(2.65±0.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钢针穿刺疼痛评分(2.21±0.77)分、皮肤扩张疼痛评分(3.35±0.80)分、穿刺血管鞘疼痛评分(3.29±0.85)分,(P<0.05)。充分表明血液科PICC置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获得良好效果,不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有助于缓解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症状。

4结论

总而言之,将虚拟现实技术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患者置管疼痛程度的减轻,同时还有助于患者负向情绪的缓解。

参考文献

[1]陈兆红,罗顺莲.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新生儿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6):1047-1049.

[2]余琪,冯丽娟.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提前局部浸润麻醉在学龄期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05):918-921.

[3]沈丽红,温晓宇,胡文磊.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导管维护质量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05):923-926.

[4]白艳妮,马静,马丽,南雪平,郑彦.改良PICC置管方法及测量时机在塞丁格技术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23,9(04):725-729.

[5]杨金芳,徐惠丽,周玉梅,王海萍,罗妮娜,唐玉婷.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2,41(02):192-194.

[6]陶敏,朱红娟,吴春燕.虚拟现实技术在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