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研究

梁业龙

身份证号码450881198601150031

摘要:产品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广大市场主体紧密相连,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工作,对于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关重要。因此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实用价值,有利于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监管的公平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

引言

当前,市场监管总局将“风险管理”思维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引入到市场监管体系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的的工作体系,以达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的目标。风险监控开展以来,从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取得不小成效,但还需要再接再厉。

1国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研究现状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些体系均基于规范、持续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归集与治理,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对产品质量进行风险评估,保持公开开放,进而采取下架、召回等处理措施。(1)美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美国消费领域的质量监管由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负责,通过制造商报告制度、抽样检测和美国国家电子伤害监测系统等多渠道采集产品安全信息,建立和维护信息数据库,发布消费品安全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实施监管。(2)日本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日本通过国民生活中心(NCAC)建立了产品安全事故统计系统,实时收集产品质量安全伤害信息,用以对消费者产品相关联的伤害数目做出及时的评估、对特殊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证据、为调查伤害原因和避免潜在伤害提供重要线索,促进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此外其制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NITE)也建立了信息收集制度,运用以R-MAP为主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产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其所采用的R-MAP是一套依据产品和服务的寿命周期,针对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报废等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和召回预警的可视化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日本医疗器械、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等领域。(3)欧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欧盟基于成员国之间的信息互通与融合分析,建立了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每周对非食品类产品危险情况进行通报,对可能影响健康与安全的消费品采取“权威机构发布警报、生产者召回、禁止销售、撤出市场、告知消费者、产品召回”等预防性或限制性措施。

2国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研究现状

2.1明确工作定位,指明风控方向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作用应该向产品“事前预防”前线倾斜,拓展监管渠道,发挥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一同“主动围攻”的职能。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风险监测意识,一是要明确风险监控的定位,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控应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相对独立的两种监管手段,风险监控工作本身应是一种带有探索性、前瞻性的政策工具,大胆创新风险监测方式应该是其底色;二是探索风险监控新举措,引入从产品检验检测到“快检”的概念,减少因检验周期长、检验流程复杂,而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产品潜在的风险,造成的安全事故;三是创新开拓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原辅材料等环节的监测,引入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模拟概念,提升源头治理能力,满足消费者期盼;四是积极推广产品监测到生产过程监测方法,将风险监控第二道防线前移与第一道防线更紧密结合,让风险监控工作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作业,实现产品质量过程风险监测,提升“早发现”能力水平。

2.2加强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和修复

数据信息系统是智慧监管的核心和大脑,需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等综合手段的支持,对整个产品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呈现、信息反馈等影响重大,与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维护目标是一致的。一旦信息系统出现瘫痪,或者信息出现错乱,则会影响整个省乃至全国的产品监管,严重影响安全生活。因此国家要统筹兼顾,将任务分配给每个省市场监管系统,层层落实,督促全面采集应有的数据,在开始建设时做好数据的全面采集工作,中心建成后要落实专人,落实资金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数据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智慧监管的作用。

2.3国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工作始于2010年,主要通过开展风险监测,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发布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对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归集、治理、共享和公开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企业注册类、企业资质类和政府监管类等企业质量基础信息库,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12315等质量监管平台,国家产品伤害信息监测系统(NISS)、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全国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体系等。其中国家产品伤害信息监测系统(NISS)是缺陷产品管理中心(DPAC)联合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CNCD)建立,监测18个地区54家医院的产品伤害信息采集系统,主要融入了消费者投诉、网络舆情、召回等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与产品相关的伤害信息,分析产品潜在安全风险。遗憾的是该系统未形成体系化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后续业务关联尚存不足。

2.4强化结果运用,彰显风控效能

(1)发布风险预警。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和潜在危害,增强安全消费意识。针对不同内容、特征的风险,探索不同的风险预警方式,提高风险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注重发挥专家在风险预警中的引导作用,增强风险预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2)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技术帮扶机制。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这一市场干预功能,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上给予支持,借助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优势,组织科研人员和专家进行专项攻关和研究,为相关风险产品的技术改造、工艺升级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兼顾不同企业的风险预警处置技术需求,帮助企业健康发展。(3)促进风险交流。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报预警系统,加强总局与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彼此之间的风险交流,实现对风险的快速反应和处置,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推进风险交流工作的常态化,不断扩大交流范围。

结语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与预警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传播的过程,难点在于信息快速准确地获取与智能化分析。需建立可复制推广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感知、深度分析和精准研判的工作机制,构建从宏观区域安全形势研判到微观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的多维度、立体化的风险预防和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传禄,王迪,李伟伟.食品机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标准科学,2021,000(008):112-116.

[2]杨文,钟攀,邱鹏等.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采样大数据管理模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农业科技,2020(11):4.

[3]孔繁涛.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祝翠玲.数据驱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创新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