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EPC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储运厂113000

摘要:EPC工程是大型项目工程广泛使用的一种承包方式,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是指建筑工程总承包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对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具有涉及范围广,工程量大、合作性强等特点。总承包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总承包方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与掌控,且要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跟踪,确保项目正常进行。因此,在工程项目承包前,总承包方应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前的交底工作,同时与分包方签订项目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风险。

关键词:EPC模式;建筑工程管理

一、EPC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特点

(1)在EPC模式下,总承包人在工程的所有阶段均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业主只注重监督与管理工作,不能干涉工程施工。例如,业主可利用合同管控工程实际施工进度及工程建设标准、建设质量,不能插手工程施工细节,否则极易导致业主和总承包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二者出现问题,决策和管理工作均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工程延期及效率低下。

(2)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主要分为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过程控制是指业主会聘请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展开监督和管理。事后监督则是指将工程的前期阶段全权交给总承包人,而业主则严格把控竣工环节的管理工作,根据相关指标及工程建设体系展开事后验收,监督项目整体成果。

(3)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人是所有环节的第一负责人,其负责内容包括各阶段及工程分包方。

二、EPC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1)风险转移和主体责任清晰。在EPC模式中,总承包方属于对业主负责的主责方,针对各项工程承包承担主体责任和连带责任,业主不需要直接参与项目的落实管理。项目在进行落实的时候,各项风险会转移到总承包方处,如此能够给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

(2)缩减施工周期。如今通过EPC总承包方的多方协调,各个环节的联系能够更加充分,更加合理,各个节点顺序得到更加充分地控制,防止出现赘余的情况,这样有助于确保整体的施工工期。

2. 劣势

建筑工程管理中,EPC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很少参与工程的具体实施,只是根据项目合同对总承包商进行监管,所以对工程整体管理控制的力度优先。此外,在项目风险承担上,建设单位承担的风险也转移到总承包商处,总承包商如果在资金或管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工程面临的风险就会非常大。所以,对总承包商进行选择时要慎重。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与风险是巨大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对成本、建设风险及经济利益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所以总承包合同的工程造价水平一般偏高。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相关问题

(1)组织管理不够。如今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组织管理还是有着一定的问题,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因此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难度较大,产业链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而且难以满足建筑项目管理的各项需求。

(2)项目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比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传统的行业有着较大的冲击,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充分地使用科学技术来提升企业效率。然而,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未能将高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措施融入,从而导致项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工作难以达到要求。

(3)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程度比较低。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体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管理质量。但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仍出现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效果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整体的管理效率。

(4)EPC形式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期使用EPC形式的时候,需要配备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EPC模式中,总承包方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以及风险,为了能够更好地监督整体的工程项目,保障整体的工程质量,就需要配备健全的立法制度,其中涉及到了工程招标制度和质量检测制度等。

四、EPC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1. 严格落实好计划管理工作

在EPC项目施工前,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确保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随时对计划是否按照实际进度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偏差和分析具体的原因,并做好纠偏措施,确保项目的完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分包单位需要对施工任务进行合理分析,编制周、旬及月进度计划,并将每日计划工作量进行细化,同时指派专人对进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汇报。每周都需要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分析比较,及时找到工期延误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进行纠正。同时每月都需要提前提交月度资金计划,确保资金的充足性,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避免给工期带来不必要的延误。

2. 重视成本与风险管理

总承包商是EPC模式下建设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总承包商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尤为加强,以合同为约束。从合同谈判、修订、签订等各个环节上进行把关,明确总承包商与业主单位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在双方利益均衡的基础上,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对建筑工程的规模、功能、工期等指标,在合同中要有明确的标注,合同双方存在分歧的地方,需要相应的补充条款进一步进行明确,避免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在合同条款有歧义或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下,业主与总承包商必须及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合同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如有必要可通过法律途径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护。

3. 处理好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在EPC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之间的矛盾。故现场管理人员应认真负责,以合同、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保证了质量之后,采用适当的措施加快施工项目的进度。现场工程师还应根据项目建设实际的具体情况,采取协调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施工进度的高效管理。具体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商需要清楚了解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尤其是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明确后通过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程材料管理等途径,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的实现,同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减少返工等情况的出现,保证工程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的完工。

4. 强化工程安全管理

从安全角度来看,如果在工程建设阶段未制定完整的安全管理措施,就会大大提高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一旦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但会阻碍工程建设进度,还会造成工程建设水平降低,严重情况下也会危害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EPC总承包模式下,建设企业对工程有更高的掌控权,企业要全面了解工程的各施工状况,并在工程现状的基础上优化安全管理方案。工程建设企业要对参与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展开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所有人的安全作业意识。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安全管理体系能让安全措施落实到各细节,一旦出现违规人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规范和约束现场施工人员。

五、结语

EPC总承包模式作为建筑工程承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承包模式。此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应用EPC总承包模式,更能发挥该承包模式的优势,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另外,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掌握好工程市场行情,而且能够深入施工现场,加强项目不同专业的协调,确保EPC项目管理的质量,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研究[J]. 祁嫱.居舍,2021(24)

[2] 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造价和成本管控[J]. 罗迪.住宅与房地产,2020(12)

[3] EPC承包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J]. 吴哲旸.江苏建材,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