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让活动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张帝江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小学二部,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前,很多科学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把科学课堂的重点放在了课外,他们认为课外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学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落实,核心仍在课堂而不是课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本末倒置,应该重视课堂的教育教学。本文主要探讨怎样让活动更好的走进小学科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得到活动课的收获。

关键词:活动 小学科学 作用

一、科学课的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落实,重在课堂,但普遍科学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即使牵强加入活动,也出现了形而不实的现象。部分学校由于教师的理念传统,学校科学资源不够,开展的活动少,学生周末时间已被安排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兴趣不浓厚,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停滞,在校内的科学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二、活动在科学中的作用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系统的文化遗产。活动课程的主要价值是:通过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中,活动课程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学科课程里的许多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理解不深,掌握不全,也就很难对书本知识产生兴趣。而活动课程与学科知识的结合性教育,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以其课内外有机联系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实践和操作,巩固了学科课程知识,发展了认识和技能,求知欲得到了较好的开拓。

科学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科学活动则是带有实践性质的科学行为。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拥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要不断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行动,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实践操作,发展综合能力

在小学科学活动中,科学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要让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从身边的小处去感受,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做的事,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在科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描述物体和事件,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以不同方法对所作解释进行测试,与他人交流想法。实践活动既有动手的活动,也有动脑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解决问题、计划、决策、小组讨论;同时经历与主动的学习途径相配合的考核。学会了运用各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是放在教师的知识传授及课题覆盖上,教材包揽一切题目、词汇和信息的做法直接有悖于让学生通过理解来学习科学知识的这个中心目标。课堂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科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好动、好玩、喜成功、乐表扬的共性,同时又注意他们不同的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吕淑湘先生曾说:“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发现,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才智,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机会来研究讨论问题,实际操作学具,各抒已见,据理力争,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想法,使“讲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从而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思维的碰撞。

三、怎样让活动走进有限时间的课堂呢?

很多教师在活动课时,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教师讲的太多,生怕孩子不懂,不会,有意无意将课堂变成了传授式。学生活动,仅仅是按照老师说的,按部就班的操作,把学生变成了操作工人,课堂看起来轰轰烈烈,已经失去了活动的意义。为此,我认为可以这样去做。

(一)教师改变思路,让学生敢想,会想

目前很多的活动课引入,都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简单单一方式进入,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和正确的提出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发现……使课堂变成开放式的课堂。避免自己讲的太多,同时,相信孩子,不要怕孩子做错,比如:五年级在做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让孩子猜测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很多孩子容易想到,土壤、水、阳光。但对空气和温度这些因素,学生就很难想到了。于是,很多老师在这里就直接说出可能还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这样就容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如果,此时再多给孩子点时间,再想想看,你肯定能发现还有其它看不见的因素的!这样很多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发现可能还有空气和温度。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又给想出来的孩子成就感。

(二)活动设计合理,让学生敢做,能做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能力的要求要适当,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后,就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怎样去证实,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自己去证实的兴趣将更浓。很多教材设计的实验,在课堂上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作适当的改进或替换。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变化一棵中:4个杯子装不同的水,敲击后音调不好区分。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加以改进,选用更高的杯子,或者直接用3个杯子等,总之,通过合理的改进,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样在种子发芽实验时,很多老师,由于一些条件不能满足,如没有冰箱或着抽气机,就规定了孩子只能选取好控制条件的实验,阳光和水。其它因素,就由老师直接讲解了。如果有孩子要做空气或者温度,教师就要鼓励其思考,怎样用现有条件控制实验变量。再老师给出提示后,鼓励学生去做,即使实验失败,孩子也能知道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评价体系跟上,让学生敢说、想说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获得知识的情况是需要老师有一个评价,及时准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同时矫正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科学课堂习惯,比如规则意识、思考力、探究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除了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奖励以外,评价方式还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甚至无声的评价。比如建立评价机制,进行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等。这样使更多的学生敢说、想说。这样不仅了解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同时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愿意继续探究思考,使其保持对科学的长期兴趣。

四、问题与展望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让活动走进小学科学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对于学生其他课堂的学习也有积极的作用。

但在当前情况下,在实施科学活动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分组及组织问题,学生安全问题,材料与实验需要提前准备等问题,有待大家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建立合理机制,制定好计划。让活动融入科学的课堂以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你我的实践,一定能走出一条更加完美的科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陈利霞.文学教育(),2020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程金怀.学周刊,20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