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秦纯艳

重庆市涪陵区十八中学校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 要:阅读中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的积极过程,学生需突破以往教师“要求看什么就看什么”的禁锢,融入自己的主观意愿,化知识注入为思想上的沟通,促进多方面交流的阅读学习。学生只有具备阅读探究、理解能力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进行试题解答。

关键词: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是对语言、文化、心理、写作技巧的相互理解渗透的过程,阅读主体通过有效汲取文本信息,细化情感,自我吸收,进而实现“新我”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既要顺应新课改发展的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水平做坚实的铺垫,探究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刻含义,并以自身的见解完成阅读的学习性活动。本文就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巧妙创设情境,创设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涉猎十分广泛,所以学生的压力可谓“不堪重负”,如果教师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用兴趣性学习“将功抵过”。在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同样也需要“特殊的情境”作为学习的催化剂,让自己仿佛置身其境,激发思想情感的迸发,便于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在讲解《长亭送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与当前社会中广受欢迎的穿越剧相结合,融入学生喜爱的历史社会背景,为我们的课文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近年来,穿越话题风生水起,它以独特的题材和故事吸引了大批的读者与观众,想必同学们也非常感兴趣吧,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元代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亲身经历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这样一来,教师就能立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触发他们的探究主动性。

二、培养个性化批判性阅读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长久地停滞在浅层次上,因为语文阅读的对象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学生只有尽自己所能去接触更多、更广泛的体裁才能用心感悟其中的区别和含义。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对于阅读活动来说,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格言。在批判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给学生们留有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地大胆地提出质疑、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鲜明的个性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苏轼在对亡妻的思念中写到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联系苏轼的生平和苏轼对亡妻的情感,想象一下,如果亡妻的坟墓正在苏轼面前,苏轼会对他的亡妻诉说哪些“凄凉”呢?然后让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到这首词中进行阅读思考,想象他们此时就是苏轼,站在苏轼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情感。后来他们给出了答案,当然他们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结合苏轼的贬官经历进行诉苦,向亡妻诉说自己十年来官场的种种不幸;有的学生结合苏轼一生的几段婚姻进行诉说,在几段婚姻的对比中诉说着王弗的温柔和贤惠;还有的学生根据王弗留下的孩子进行诉说,说孩子已经长大,很懂事,让亡妻不要担心孩子和自己等等。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擦出火花,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

三、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巧用思辨

探究性学习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延伸与拓展,它对于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改革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观念,重点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其中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全面建立在新课标基础上,满足学习任务群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对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巧用思辨,提高思辨能力与核心素养。例如,我在进行汉字汉语专题研究当中,就针对古诗中一些较为个性的词语或者字进行了分析和推敲,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对这些个性词语和字,进行理解和研究,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词和字,有哪些可以替换为更好的字,来更加确切地表达出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创新阅读和研究,灵活运用思辨来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辨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又如在学习《清兵卫与葫芦》一课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志贺直哉要将主人公购买的那个葫芦,价钱不断攀升,从一毛到十块再到五十,最终到达六百的高价,以此来明白戏剧化对小说主题表现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在实际教学的一点一滴中彰显文学的魅力与精彩,语文教师与学生必须通力合作,将探究性学习活动视为一件需要潜心研究的“破釜沉舟”之事。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开辟新道路、尝试新探索,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蒙上一层神秘的探究性色彩,进而快速发展与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翟红霞.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9):208-209.

[2]宿俊卿.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8(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