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浅析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指导策略

王泽宇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首都师范大学大路实验学校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的意义与作用十分明显。体育教学是为了保障学生都能具备强壮且合格的体能,这样才能促使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为了保障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重视体能训练这一板块,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采取科学的组织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能训练中充分锻炼到自身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体能训练;策略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自己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试考试科目上,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导致目前很多学生身体素质都比较差。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在训练当中提高身体素质,舒缓心理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训练策略,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优势

(一)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学生就业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心理很容易发生变化,不断呈现出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心理问题。为了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积极的观念,需要发挥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的作用。通过体能训练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还能推动学生品德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同时,以往体育教学因为各种原因缺乏对体育训练工作的重视,从而也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知识内容的了解不够深刻。在体育学习中也忽略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学校有责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能训练,全面发展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身心健康能力和水平。体能训练所包含的教育内容和知识有很多,只有充分挖掘体能训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的优势,才能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期间的整体能力,避免单一和落后的体育教学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体质

在体育教学与体能训练结合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以往体育教学观点,还能优化以往体育教学过于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而忽略学生体质和体能锻炼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可以在体能训练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自身体质的原因,缺乏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体育学习是枯燥的,还会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容易出现体育锻炼中的意外情况、疼痛等。这时体育教学就需要根据体能训练的相关内容,转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错误认知,运用丰富多样的体能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健全的体质,从而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保护自己身体的基础上,提升体育学习和体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水平,这样也可以直接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防止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剧。

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指导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训练方案

首先在体育运动中强化体能训练,需要结合青少年群体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系统。结合实践来看,体能训练的内容是多元的,包括多个方面。所以在体育运动中加强体能训练,要针对青少年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为每个群体都制定明确的训练内容与方向。

有相关研究指出,不同的年龄段时期,其在身体技能的发展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方面是存在着其独特规律的,相对来说5岁到12岁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而6岁到13岁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8岁到13岁期间主要是着重于培养中小学生的速度及平衡,在10岁到12岁期间主要是关注于中小学生的耐力,而在12岁到16岁期间力量则是核心。因此,教师要依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时间段的具体特点,以及具体需求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使得中小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体能训练结果,从而也能够使得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鼓励学生积极调动自主训练思维

在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由于体育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从而使得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安排的体能训练内容较为有限。为此,若是想要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调动自主训练思维,进行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突破自身的瓶颈和困难,得到显著的训练效果。

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良性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逐渐提升训练的信心和动力,从而能够长期、有效坚持。如此,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的建立,要求学生每天在微信群中签到、打卡,而且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天完成体育训练后,将自身的训练过程和训练心得分享在群内,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训练热情和活力。另外,通过微信群内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训练技术难点,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能训练习惯积极面对训练中的各种困难问题。

(三)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向往与喜爱游戏活动,而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其形式与内容相对而言较为枯燥,为此,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因此,体育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体育项目充满好奇和兴趣。如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来让学生参加有趣的体能训练,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到快乐,也能够让学生在训练中健康成长。

例如,长跑训练对于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训练强度适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机能。但让学生进行长跑时,由于过程较为单一,很难有效完成。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接力比赛来进行长跑,并在接力赛中添加一些游戏元素。如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物品,而每个物品都会放在不同的位置,这些物品再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由最后一个学生将所有的物品收集完成。在此环节,学生通过不断跑动收集物品,能够起到良好的长跑训练效果,并且,这种欢快的游戏形式,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学生对于长跑运动所产生的枯燥情绪,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

三、结语

在体能训练的实施与发展中,为了强化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体能训练的主体性,其体育教师需要根据目前学生体能训练的实际,适当调整体育课程教学的结构提高训练方法的改革力度,激发学生训练兴趣,提升体育体能教学与训练的多样性,从多方面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中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一体化的策略研究[J].教师, 2023(3):3.

[2] 施悦.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 2022(5):3.

[3] 万起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析[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2(10):0074-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