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探究

朱宏柳

重庆市开州区妇幼保健院  邮编405400

摘要:产后出血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分娩并发症,在我国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产后出血产妇由于流血量的不断增加,会出现昏厥、头昏等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要对产后出血问题充分重视。本文特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护理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产后出血指的是顺产产妇在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500ml, 对于剖宫产产妇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1]。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在分娩总数中占15%~25%,若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2]。在临床中,为了确保产妇顺利分娩,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常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为了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先做以下分析。

1、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一般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产道与子宫遭到损害导致的,但是在实际中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比较复杂,产妇自身因素及外界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出血现象,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1产妇精神情况:部分产妇由于在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紧张,造成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此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从子宫蜕膜层进行剥离时,剥离面的血窦呈开放状态,会有些出血,但当胎盘完全剥离并排出子宫后,流血会迅速减少。但是,此时如果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或其他情况,会造成子宫收缩不好,血管无法闭合,即可发生大出血。此外,难产或麻醉镇静药物过量等因素,也会导致子宫对胎盘收缩无力,从而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

1.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完全、胎盘剥离后在宫腔滞留、胎盘嵌顿及胎盘植入等情况也会造成产后出血现象,此类原因主要是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暴力牵拉脐带或子宫遭受揉挤导致的。若产妇存在流产史也会,子宫内膜收到过损伤也会受影响。胎盘因素是造成产后出血的第二大因素。

1.3凝血功能影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都会存在出血状况,此时如果产妇自身存在其他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受损,无法抑制出血量,从而导致大出血。所以在指导孕妇存在血液病或者时肝炎等问题是,应高度重视,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做好输血及急救准备,尽量防止大出血的出现,充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若在子宫收缩时出现出血情况,需立刻对子宫进行按摩,来促进子宫收缩,尽量减少出血量。

1.4软产道裂伤情况:软产道裂伤的主要原因为巨大儿引起的,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用力过早或子宫收缩过强,生产进程过快,对阴道的相关助产操作不当,在分娩时对会阴保护不够及时,就会增加软产道裂伤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后出血。

2、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在产后出血得到初步控制后,就会进入护理阶段,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产妇的产后出血及恢复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产后出血的护理重点一般在于防感染、重修复及心理疏导等方面,根据产妇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3]

2.1预防感染:由于产妇在产后失血过多,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再加上复杂的产后出血抢救治疗,子宫和阴道均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时保持环境卫生及自身清洁都尤为重要,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产妇私密部位的清理消毒,保持私密处卫生,并提醒家属为产妇勤换卫生巾,必要时可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2.2身体修复:产后出血对产妇元气损伤较大,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遵守清淡、高营养、易消化的基本原则,决不能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产妇恢复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一般在产后的初期,以清淡爽口、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并保证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补充。

2.3疏导心理:对产后出血的恐惧感及疼痛感都会为产妇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产妇会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焦虑不安等问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日常护理中多为产妇提供心理上的关怀,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并向其介绍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逐步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也可以在病房中播放舒缓型的音乐及娱乐节目等,为产妇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放松,并分散其注意力。也可以引导产妇的注意力往婴儿身上引导,增加婴儿与其的沟通频率,愉悦心情的同时也能分散其注意力。

2.4医疗护理:医疗护理实际一种基本的护理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对产妇因产后出血遭受的损伤进行适当修复及实施积极的护理措施。首先需要对产道损伤部位进行及时缝合止血,然后定时进行血容量补充,以及防止产妇出现休克、昏厥等症状的护理措施。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需要对其进行人工胎盘剥离。

3.讨论

产后出血在治疗中以迅速止血、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为主。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小时内,会在胎盘分娩之前、之后或前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发生的大量子宫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由于过去医疗条件有限,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的案例十分常见,但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手段及出血后的护理措施都逐渐成熟,产后出血死亡率也在不断减少,但是由于救治不及时或者产妇自身疾病等因素仍会导致产妇出现死亡现象

[4]。因此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到产后出血是由于产妇精神情况、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影响、软产道裂伤情况导致的。并根据产妇情况提出科学、合理、优质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还能有效促进了产妇在产后出血后的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蓝卫美.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32.

[2] 礼晓晓. 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及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4):191-192.

[3] 汪静. 产后出血护理中护理应急预案与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6):181-183.

[4] 何美元,雷鸽.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7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