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护理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护理效果探讨

何晓丽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开展相应的术后护理内容,进而提升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颅内脑瘤栓塞手术后的患者70例,为进一步观察术后护理的效果,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术后一般护理和术后加强护理两种方式,并对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汇总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强化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对其护理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恢复速度,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与术后一般护理的方式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确保本次研究的可靠性。结论:从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术后强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术后护理;护理效果

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由脑部动脉壁的一种不正常的突出部位,其发病的时间通常在40-60岁。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是最好的选择,与传统的动脉瘤夹闭相比,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反应轻,安全性高,术后康复速度更快。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70名接受过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下为详细的研究内容。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颅内脑瘤栓塞手术后的患者7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在41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1.28±2.68)岁。所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诊断的要求,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患者采用术后一般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护理。

乙组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强化护理,详细护理内容如下:

1.常规护理内容:

患者在麻醉醒来后, 检查头部 CT,发现异常时可伴有鞘膜。在病人恢复清醒后,病人返回病房,卧床导致活动受限。应用 ECG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监测。对已经发生过 SAH的患者,在进行了高血容量,高血压,血液稀释程度高的3 H处理,以增加脑内的血流灌注,以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建议患者多喝水,按照医生的指示补充水分,以排出对比物,使患者24个小时内尿量保持在2500 ml左右,同时要注意尿的颜色、性质等。

强化日常的日常保养,定期清洁口腔和会阴部,使患者更加舒服。由于气管插管会对呼吸道粘膜造成伤害,故采用喷雾吸痰;若留置管长时间在患者的体内,应定期将其关闭,以提高其膀胱肌肉和腹膜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应及早将其取出,避免发生反向传染。

2.强化对患者穿刺肢体的护理:

在患者病情平稳2个钟头后,将股动脉鞘脱出,进行压力包裹,同时对一侧的四肢进行固定24 h。对每小时6次的足背静脉的脉搏和末梢的血流进行了观测。这样可以更快地找到血管内的血栓并进行治疗。使用1公斤重的砂包进行按压治疗12 h,观察是否有渗血、皮下血肿、肢体功能等。如有出血或出血,需再次进行纱布,并作好记号,并作详细的观察和纪录。针对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推拿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改善血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强化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观察患者的语言、感觉和运动状态,并与手术前后的神经机能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延迟性缺血。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术后神志、眼瞳、血压等情况,及时提醒患者注意预防发生颅内出血的各种原因[1]。比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如果出现出血,要及时告知医师,停用抗凝剂,适当地降低血压,并根据医嘱给予脱水药。为了获得患者的合作,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四肢控制。如果是烦躁的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如果是有局部的血肿和瘀血,可以选择50%的硫酸镁或者红外辐射。手术中的栓塞、栓塞、栓塞等都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手术的相关技术和指导,防止出现并发症。手术结束后,按照医生的指示,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血管扩张,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防止脑部血液供应过少而导致的静脉痉挛,从而导致脑干的血液供应短缺,导致病人的生命危险。如果有栓塞需要进行溶栓,扩张血管等。手术之前一定要详细的咨询过敏史,做好碘过敏性实验,以防止对比色剂的过敏反应。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汇总及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术后强化护理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强化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对其护理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恢复速度,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与术后一般护理的方式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确保本次研究的可靠性。(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

35

10

15

10

25

乙组

35

20

14

1

34

T

-

3.524

2.105

0.954

10.542

P

-

0.000

0.001

0.025

0.018

三、结论

如果患者脑动脉瘤没有出现破裂的现象,则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初次发生的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为20%~30%;经过保守疗法生存的患者,31%在一年后因大出血而死亡,51%在5年后因大出血而死。所以,对脑动脉瘤,应该采取正面处理[2]。经动脉栓塞后,其风险可以大大降低。在脑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中,使用静脉内膜环进行栓塞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术中要做好相应护理,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入手,以保证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术后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脑动脉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治疗,并能及时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进行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渡过生命危险,早日康复。且本次研究显示,术后的强化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更有利,应将其在临床上加以推荐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春红, 张玲霞. 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4):4.

[2] 张少杰, 白三莉, 刘洋,等. 颅内动脉瘤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