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分析

陶树珍

德庆县永丰中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636

摘要: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是新型的教学理念,对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具有的逻辑性和散发性的特点,对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新方式进行分析,以达到提升中学生语文阅读的目的,以望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现代文阅读

引言:现代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含多种深刻的教学意义,对中学生的语文阅读也有很大影响。思维导图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方式,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能够进行辅助,强化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知识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对关键字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先对文章进行梳理,然后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用简洁语句概括文章内容,慢慢梳理的重点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全面透彻,整体记忆就越扎实。因此,制作思维导图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初期的理解时,对文章内容、梳理重点及记忆深刻的目的,并且经常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文章内容,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

(二)有助于增强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制作思维导图改变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导图的样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中,让学生的主动性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充分的展示。

二、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缺乏图形训练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吸收、新增信息,然后重新整合成为新的知识,从幼儿到成人这期间的认知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认知不断新增再重新整合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语言发展已经成熟,思维也很敏捷,可以利用图像和特殊的符号来替代周围的事物,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略这一特点,没有根据学生现在的认知进行教学,导致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图形的训练。

(二)语文阅读教学有局限性

多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都局限在教材中,每日的文字阅读很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因此,语文教学中缺乏形象,就会造成教学形式呆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低下,降低学习效果[1]

(三)语文阅读脱离图像内容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中都有与内容相匹配的插图,但是教师讲课时只是将重点放在文章文字上,忽略了插图的作用,备课时也并没有对图像进行揣摩和信息加工,在课堂上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观察与思考,导致整个学习过程都脱离图像只是文字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挖掘图像在文章中的含义,无法突出图像中代表的人物,情境和事件的重点,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三、优化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路

学生的阅读思路也是初中语文阅读中影响阅读效率的关键因素,思维导图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图像的分析,将其内容互相联系形成新的链条,使学生在思考其中一个重点时,可以直接联系到文章中的其他知识点,这样的阅读效果比过去的死记硬背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清晰有条理的梳理出阅读思路,才能迅速的掌握文章知识,新型的思维导图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知识点的整理,加快对文章重点的记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背影的出现顺序进行文章的重点整合,制作成思维导图,第一次背影的出现--起到开头设疑的作用,第二次背影的出现--是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背影的出现--是父亲分手时的背影,第四次背影的出现--是对父亲的一种思念,还可以延伸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例如:幼年的经历,青年的求学,中年的任教等,带领学生对朱自清人生的三个阶段进行梳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更深刻的认识[2]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其阅读水平,因此,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提升阅读效率,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梳理好文章的重点,结构等,在课堂上适时的进行互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运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图形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可以巩固和复习文章的重点内容,对于有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将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上台进行讲解;如果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有问题,教师可以整理些基本的图形和绘制方式,将曲线,色彩,关键词,连接点等这些简单的图像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掌握制作思维导图的技巧。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之后也制作思维导图,呈现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及收获,也可以举办思维导图制作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敢做敢说,长此以往,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也可以在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当中适当利用思维导图,既能表达学生的写作内容,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希望学生写一篇关于新闻的内容,学生可以先选择一个喜欢的新闻内容,像足球或者篮球这类新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确定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写作,细化写作的内容,例如:写篮球明星乔丹,就可以详细描述乔丹的篮球生涯:虽然因为身高被多次拒绝,但凭借自己不断的努力最终获得了世界的认可;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制作出整体的构图,最终完成实际的写作。

(三)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

由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阅读量在不断增加,其阅读能力也要逐渐增强,只有加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才能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过去阅读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思维导图的不断运用,教师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的逻辑清晰,还能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结构不明,重点不清等问题在开展思维导图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收集在文章中的各项重点信息,再进行梳理与标注,最后制作有条理的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进行详细的梳理,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清晰的把文章中的重点展示出来,加强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形象以及周边景象的领悟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创作思维、写作能力及对阅读文章的整体构思能力,使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要想让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教学,逐渐强化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其今后的文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水平[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9):19-20.

[2]方必发,陈灵方.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语文,2020(05):15-16.

[3]张美丽.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水平[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