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重向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重向度

李艳娟,

杭州国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0056

摘要:对于中国“三农”问题的整体性解决方法,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在推行的乡村现代化问题,我国在战略构想层面推出了乡村振兴这一举措。其从理念方面秉持人类整体是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引,从世界的视角出发,而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对乡村振兴的相关战略的实际实施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指出了三重向度——中国道路、中国情境、中国理论。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指导思想和结果引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领导和指引,对乡村振兴的性质和方向规划出正确的行进范围,从而避免进程中的颠覆性错误出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国道路;中国情境;中国理论

引言:

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在我国持续推进的使命任务,在党的十二大期间,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指引,部署了对推进复兴进程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关键要点,明晰了对乡村振兴的任务重要性和艰巨繁重。而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推进,则必须要考虑到三个向度的概念,对于中国道路要坚持,对于中国情境要扎根,对于中国理论要构建。坚持中国道路,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指引和目标导向,其为乡村振兴的性质和方向界定了正确的范围,给出了有力的领导力量;扎根中国情境,是对乡村振兴在客观层面的推进依据和发展条件的审视,从历史的衍变出发,站在现实看问题,从世界范围的广度视野寻找解决办法,用发展的思维进行实施;构建中国理论,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乡村振兴理论及方法的具体阐释,从理论的层面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乡村振兴的未来行动纲领进行明晰。

一、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对于坚定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施行,从人口方面来看,就我国当前的人口分布状况而言,乡村人口基础占据了绝大多数;从问题表征观察,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突破口;从经济收益的层面来看,乡村在资本、空间、文化和人力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的致富限制;而从中等收入人群的范围扩大这一进步任务来看,乡村则是中等收入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乡村振兴,则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铺路和推进,其实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原则和基本要求,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而对中国特色化农村的现代化施行指导和引领。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其在政治性方面是具备根本和第一属性的,是我党全党的共同意志,从政治原则、记录和要求等方面,贯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始终,并从实际落地执行的方面,以科学观念和合理技术使政治指导向具体方法和路径转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言,其实宏观的原则和指引,是在权威视角下对于理论的抽象阐述,而乡村振兴则是具备具象目标的行为实施领域,需要有专业性的眼光进行具备适宜实践方法和策略的设立,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进程推进,需要在思想的维度方面进行方向的界定,在方向内以科学及合理的手段寻找和制定方法,从而以具备操作性的行动方案进行落地实施,有效且全面地推进乡村振兴[1]

二、乡村振兴必须扎根中国情境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内外面临的问题颇多,从内部而言则存在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在外面则面临着各方面的封锁,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在工业化方面的资金积累和能力水平,为现代化的发展和突进奠定基础、寻找路径和进行突破,我国实施了户籍制度,以及设立人民公社和实施统购统销等制度,从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发展,道路和方法是成功的且确实突破了当时时代的困境,但从遗留方面而言,在客观角度上也造成了城乡分裂的局面,对于城乡两方面各自分别治理,工作格局未能进行融合统一。对于当前时代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必须向城乡融合的道路去发展和转变,而在具体的战略层面,需要进行冲击力大和波及范围广泛的具备深层影响力的大推进战略和方法,从而使得乡村振兴的进程得以全方位的彻底达成。

而在中国情境下对乡村振兴道路的推进,在我国国情农情乡情等群众对于地域的情感认知方面,其对于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十分独特且有效的优势,其在对乡村振兴的推进力上,具备了约束性和创造性的双重引导和内涵意义。对于我国在人口和土地资源方面的问题,从数据上来看,我国耕地在全世界范围中的占比仅有9%,淡水资源方面则仅有6%,但总人口在全世界范围中的占比却高达接近1/5,耕地和粮食是国家进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的治理行为,则是我国政治理事的头等大事,那么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便将要从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开始[2]

在地理和历史双方面的因素影响下,我国当前的格局无疑为“大国小农”,人多地少是该格局情况的基本特征,从中国在乡村对户籍的制度和土地的规划来看,其对于小农户是起到在生存方面的保护性作用的。再从乡村振兴的时间看小农户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作用,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利益主体,也是推动进程的行为和责任主体,对于乡村文化的继承和对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小农户在其中将起到主要的力量作用。小农户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保障力量,以及城乡之间在信息、要素和资源等方面进行沟通和流通的桥梁,对于中国情境下的乡村振兴,必然也是小农户的振兴。

三、乡村振兴必须建构中国理论

对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在中国理论的建构方面,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引导和支持,其实对实践新兴检验的根源性标准,同时对于实践的结果导向而言,理论则能够界定正确的方向和结果范围;其二,从社会科学领域的特征观察,其实具备相当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而乡村振兴作为社会科学领域范围内的研究讨论以及实施对象,对于乡村振兴的实施和推进,需要以中国国情和特色为基础发展的社会科学理念,结合社会实际状况和实践经验,进行中国情境的明确,从而建构乡村振兴之上的引导性和规划性中国理论;其三,理论的作用,是对于人、群体或国家的内在层面的表达和需求,具备历史底蕴、文化特色、现状国情的中国理论建构,使得我国从理论上强起来,从而向国际表达中国的强大自信和强势要求,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施,中国理论将是其根本的保证和思想层面的基础工程[3]

结语:

新时代、新发展、新中国,我国在发展的实际道路上,已经探索出并逐渐形成了中国道路的发展发现和策略,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和推进,党中央已经明确了其顶层设计的地位。对于我国而言,从政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三个层面,围绕乡村振兴建构理论、策略和方法,将有效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宏伟美好蓝图转变为中国社会实况。

参考文献:

[1]王自立,邢雅宁,楚惬.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实践方略的三重向度[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134-138.

[2]陈勇,许颖.新征程上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两个确立”的三重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31-37.

[3]张家维,刘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华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三重向度[J].文化产业研究,2022(02):31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