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阶段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后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持续性阶段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后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黄淋群

福建省永泰县医院  妇产科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    350700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阶段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后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持续性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疼痛程度、舒适度、安全感、抑郁程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安全感及第3、4d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性阶段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疼痛,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母乳喂养效果良好。

【关键词】持续性阶段护理;健康教育;剖宫产;疼痛

母乳是婴儿成长最自然、安全、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此外,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收缩,利于孕妇产后恢复。据相关调查发现,因产妇及家属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存在错误的喂养方法,导致喂养结果并不理想[1]。目前临床十分提倡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重视产妇身心健康,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产妇提供积极有效的康复指导,提高了产后护理配合度[2]。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性阶段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后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产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43岁,平均(28.52±10.32)岁;孕周35-40,平均(27.12±1.32)周;观察组年龄22-43岁,平均(28.31±10.35)岁;孕周35-40,平均(27.22±1.37)周。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该研究。均经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产妇均符合择期剖宫产指征;(2)产妇产前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积极配合本研究工作,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2)存在严重妊娠并发症;(3)孕妇存在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干预方法:(1)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制定母乳喂养知识手册(2)关注孕妇对哺乳知识的学习程度,不定时发送相关知识至微信群中,对孕妇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3)提供个体化母乳喂养技巧,哺乳期间出现乳房胀痛、乳腺炎等情况,给予正确处理。(4)出院后不定时电话随访,每周上门随访1次,解答喂养期间的相关问题,讲解新生儿喂养相关知识。

观察组干预方法:(1)体位护理:产妇产后去枕平卧6h,辅助其翻身,促进胃肠蠕动,降低产后肠粘连情况。(2)合理饮食:产后6-8h为避免引发胀气,产妇只能选择流食,排气后可选择半流食,逐渐过度至正常饮食。多补充高纤维、蛋白、热量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增加乳汁分泌。(3)重点观察项目:产后产妇阴道出血量较大或存在血块,要及时向医生反馈(4)哺乳护理:产后半小时后开始哺乳,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提前预防哺乳对形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母乳喂养率。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疼痛程度,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评定,总分值于疼痛程度成正比,无痛为0分,轻度为1-3分,中度为4-6分,重度为7-10分。(2)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产妇舒适度及安全感;应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产妇抑郁程度。(3)观察并详细记录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哺乳后睡眠高于2h,大便正常,则表明喂养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组别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对照组(n=34)

1(2.94)

9(26.47)

14(41.18)

10(29.41)

观察组(n=34)

6(17.65)

19(55.88)

6(17.65)

3(8.82)

χ2

3.981

6.071

4.533

4.660

P

0.046

0.014

0.033

0.031

2.2 舒适度、安全感、抑郁程度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舒适度及安全感高于对照组,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产妇舒适度、安全感、抑郁程度对比

组别

舒适度

安全感

抑郁程度

对照组(n=34)

63.77±7.52

64.54±8.01

54.74±4.34

观察组(n=34)

82.67±10.53

80.11±9.12

41.76±3.29

t

8.517

7.480

13.897

P

0.000

0.000

0.000

2.3 母乳喂养 干预后观察组第3、4d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

组别

第1d

第2d

第3d

对照组(n=34)

23(67.65)

20(58.82)

24(70.59)

观察组(n=34)

25(73.53)

28(82.35)

31(91.18)

χ2

0.283

4.533

4.660

P

0.595

0.033

0.031

3 讨论

对产妇而言,加强产后护理十分重要,因产妇本就属于特殊人群,加上剖宫产对身体刺激较大,多数初产妇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且,剖宫产机体损伤较大,产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给产妇造成极大痛苦。严重的疼痛还会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不利于产妇身体恢复。相关研究指出,母乳喂养需要知识与行为技巧相互支持,为产妇提供全面的指导,从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3]

持续性阶段护理在不同阶段给予产妇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效果。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产妇术后伤口及宫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性阶段护理能及时给予相应帮助,有效减轻疼痛。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舒适度及安全感高于对照组,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健康教育中关注患者内心活动,强调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不良情绪并疏导,提高了产妇自信心,增加康复动力[4]。研究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第3、4d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让产妇了解到更多的母乳喂养技巧,持续性阶段护理中指导产妇采用正确方式哺乳,嘱咐产妇产后合理饮食,加速了伤口愈合,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产妇乳汁分泌。

综上,持续性阶段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疼痛,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母乳喂养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张晓玲,付欣,张红丽.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舒适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3):476-477.

[2]孙美好,邓雪芬.探究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剖宫产后母乳喂养依从性及护理服务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94-195.

[3] 李红.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生理、心理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35):5008-5010.

[4] 赵宏伊.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认识障碍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05.